血糖偏高者得症狀是什麼?飲食方面應注意什麼? 你的空腹血糖不算高,離糖尿病診斷還有一段距離,不放心可以作糖耐量試驗(就是空腹8小時後喝一定量糖水,先在之前測一次空腹血糖,喝完後2小時再測一次,如果空腹大於7,2小時後大於11,就是異常)。 胖瘦不是絕對的,1型糖尿病一般瘦的多,2型糖尿病一般胖的多,尤其是梨形身材要特別注意,往往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但2型糖尿病後期也會瘦下來,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 長期在外奔走不是糖尿病易患因素,老坐著工作的倒是比較危險,倒是如果經常應酬,吃很多高熱量的東西就要小心了 血液中的糖稱為血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葡萄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毫克%稱為高血糖。如果血糖濃度超進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排出,這就是糖尿。血糖濃度低於70毫克%稱為低血糖。 目錄[隱藏]
[1]血糖的意義 低血糖 高血糖 高消耗應激 血糖測定 如何選擇血糖測定儀? 血糖波動的原因 血糖的換算
[編輯本段][1]血糖的意義 可見於饑餓時間過長,持續的劇烈體力活動,嚴重肝腎疾病,垂體前葉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低血糖時,腦組織首先對低血糖出現反應,表現為頭暈、心悸、出冷汗以及饑餓感等。如果血糖持續下降到低於45毫克%,就可發生低血糖昏迷。 糖分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營養之一。人們攝入谷物、蔬果等,經過消化系統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等)進入血液,運送到全身細胞,作為能量的來源。如果一時消耗不了,則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髒和肌肉中,肝髒可儲糖70~120克,約占肝重的6~10%。細胞所能儲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攝入的糖分過多,多余的糖即轉變為脂肪。 當食物消化完畢後,儲存的肝糖即成為糖的正常來源,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在劇烈運動時,或者長時間沒有補充食物情況,肝糖也會消耗完。此時細胞將分解脂肪來供應能量,脂肪的10%為甘油,甘油可以轉化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過氧化產生能量,但其代謝途徑和葡萄糖是不一樣的。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細胞必須要糖來維持生存,必要時人體將分泌激素,把人體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膚甚至髒器)摧毀,將其中的蛋白質轉化為糖,以維持生存。象過去在圖片上看到的那些難民個個骨瘦如材,就是這個原因。 人體所有的細胞所需的糖都由血液來輸送,所以維持血液中糖的恰當的濃度是很重要的。 [編輯本段]低血糖 無論病人出現不能解釋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還是不能解釋的交感神經症狀,確診時需要證據表明這些症狀與低血糖異常有關,並且血糖升高後症狀好轉.異常低血糖診斷標准通常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饑餓72小時後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嬰兒和兒童<40mg/dl(2.22mmol/l)(參見第260節).大多數低血糖見於胰島素或磺脲類藥治療病人或新近飲酒者,診斷一般沒有困難.相對性低血糖,即在治療期間,患者原血糖較高,經用降糖藥(尤其是胰島素)後在短時間內血糖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出現低血糖症狀,但測血糖仍在正常范圍。低血糖的表現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腎上腺素樣作用,包括:出汗、心慌、手顫、饑餓感、煩躁等。糖尿病初期及應用降糖藥的患者尤為明顯。第二類為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包括頭痛、視物模糊、癡呆、昏迷、精神病發作等。低血糖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危害,輕者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癡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低血糖的症狀: 1冒冷汗,2雙手顫抖3肚子餓4疲倦口惡心6心跳加速7心情不好或神智不清 除了上述症狀外,低血糖發生時,也有可能以饑餓、頭痛、流淚、嘴角麻木等 低血糖的預防: ①按時進食,生活規律②不可隨便增加藥量 ③每次用胰島素均應仔細核對劑量④運動量恆定 ⑤常測血糖⑥隨身帶糖果以備用 [編輯本段]高血糖 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在一天之中是輕度波動的,一般來說餐前血糖略低,餐後血糖略高,但這種波動是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的。 1985年who對高血糖的診斷標准: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血糖≥11.1mmol/l。 1996年who對高血糖的診斷標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血糖≥11.1mmol/l。 這種標准的不斷變動,是因為人們在大量統計的過程中,力求尋找到適合更多情況的標准。換句話說,這些標准不是針對個別人確立的,而是力求一種普遍適應性。 除上述診斷標准外,糖尿病靜脈血漿葡萄糖測試是一種篩選性試驗。通過這種篩選,可以把更大量的血糖不理想患者納入觀察。據報道,當以fpg≥6.1mmol/l作為篩選標准時,其特異性90%,敏感性為65%-95%。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約為4%,成為繼心血管和癌症之後的第三位“健康殺手”。 高血糖的預防: ①不可任意停藥。②按醫護人員及營養師的指示進食。 ③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檢查血糖值。④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防感染。 ⑤如有惡心,嘔吐或發燒時,不可任意停藥,應立即求醫診治。⑥找出高血糖發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發生。 [編輯本段]高消耗應激 仝小林教授解釋說,有一些病的症狀也是“因渴而消”,比如甲亢、尿崩症等。因此,消渴症並不能特指糖尿病。唐朝醫家甄立言把消渴症稱為“消渴病”,其主要依據是“尿甜”,也就是現在說的“尿糖”。但臨床上很少會觀察尿是否甜,而且,這對治療也沒有多大意義。聶文濤認為,消渴證關注了人體內的一種驅動力,現代心身醫學稱之為內驅力。也就是身體有高分解的沖動;高分解的結果是消渴。這就把高血糖理解成高消耗應激。 [編輯本段]血糖測定 糖尿病患者需要經常獨取靜脈血以測定血糖,給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 其田定范圍為〔0.5~27.7毫摩爾/升(10~500毫克/分升)〕,有條件的患者可以自備l台血糖檢驗儀。 測定前先取試紙盒內的密碼膠帶插入儀器左上方的方圍內,抽拉,即會發出聲響,表板上顯示符號,然後取l條試紙條插入測試孔,按下藍色鍵,表板上便會顯示出的符號,接著顯示出與試紙條和密碼膠帶相同的密碼編號。 刺破指尖或耳垂,取血l滴,滴在試紙條測試區的正中,血滴要全部蓋滿測試區,按下藍色時間健,儀器會自動計時,待60秒後發出聲響時,用於搞花把血液從試紙條的測試區抹淨。等待數秒,插入測試孔內計時,120秒時,表板顯示出血糖值。 目前市場上尚有筆式及其他型號微量血糖測試儀供使用。所測指血或耳血為毛細血管的血糖值,略高於靜脈血糖值。但要注意,當寒冷、水腫及血管痙攣時,稍受影響。近年我國長春已能生產血糖試紙。90年代以來國外研制出無損傷血糖檢田儀,是用電腦化的近紅外線透過皮膚面測量其吸收變化,可在5秒鐘內測出2.22~22.2毫摩爾/升(40~400毫克/分升)血糖。 [編輯本段]如何選擇血糖測定儀? 關於血糖儀的選購問題,確實需要慎重。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血糖儀按照測糖技術可以分為電化學法測試和光反射技術測試兩大類。前者是酶與葡萄糖反應產生的電子再運用電流記數設施,讀取電子的數量,再轉化成葡萄糖濃度讀數。後者是通過酶與葡萄糖的反應產生的中間物(帶顏色物質),運用檢測器檢測試紙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強度,將這些反射光的強度,轉化成葡萄糖濃度,准確度更高。 在選購時應掌握4大要素: 1.准確度,應盡量與同時靜脈抽血的測試值相近,不可相差太懸殊,否則就可能出現延誤病情的悲劇。 2.看服務,應了解血糖儀的售後服務工作,試紙的供貨情況是否到位,防止出現“有炊無米”的情況。 3.看機器運行情況,比如采血針使用是否便利,需血量的多少,機器讀數的時間,顯示屏的大小與清晰度,電池的更換方便與否,機器是否美觀,大小如何等等。 4.看價格,在血糖儀選購中價格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質量,但一般比較好的血糖儀都在千元上下,對很多家庭也是一筆額外負擔,需要綜合衡量。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問問您信賴的醫生了。 [編輯本段]血糖波動的原因 (1)氣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輸出增加,肌肉對葡萄糖攝取減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熱多汗,注意補充水分,否則血液濃縮而血糖增高。 (2)感冒:感冒後可使血糖升高。 (3)患者因外傷、手術、感染發熱,嚴重精神創傷,嘔吐、失眠、生氣、焦慮、煩躁、勞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應激情況: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藥物劑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將藥物減量;有的長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後原來劑量未及時調整,會因藥物劑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現酮症酸中毒。 (5)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導致病患者暫時性機體不良反應。 (6)過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島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島素使血糖升高。 (7)長期便秘:導致代謝紊亂,血液循環不利,影響血糖。 (8)飲水不足:導致代謝失衡,影響血糖。 [編輯本段]血糖的換算 血糖值表示法有兩種單位,一種是毫克/分升(mg/dl),為舊制單位;另一種為毫摩爾/升(mmol/l),為新制單位.現雖提倡用新制單位,但舊制單位仍在一定范圍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間如何轉換就很必要了.兩種單位的換算公式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換算成以mmol/l為單位的數值時,需除以18,即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換算成以mg/dl為單位的數值時,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有糖尿病的症狀,如三多一少,也可以不典型,一次測量不能定糖尿病,必須兩次以上。
建議你測空腹血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