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形狀不一,隱於皮膚內,撫之不礙手。 (2)好發於四肢,以下肢多見。 (3)女性多見,月經期加重,伴月經過多。。 (4)有自愈傾向。 (5)除血熱溢血的病程短、發病急,其余各型的病程長,反復發作,呈慢性過程。 〖鑒別診斷〗 丹毒:屬外科疾病,以皮膚色紅如紅丹得名,輕者壓之褪色,重者壓之色不褪,但其局部皮膚灼熱紅腫與紫斑有別。 ●西醫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 1臨床表現 自發性輕微的皮膚瘀點或瘀斑,以雙下肢為主,偶可發生在上肢,但很少發生於軀干部,無誘發因素。瘀斑或瘀點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不高出表面,壓之不褪色也不疼痛。出現瘀斑前局部可有微微疼痛,常在第二天清晨穿衣時自覺腿部皮膚隱痛,檢查時發現瘀斑。不經治療,瘀斑可自行消退,留下青黃色色素沉著斑塊,以後逐漸消失。紫癜`常反復發作,在月經期加重。患者一般無內髒和其他部位出血。粘膜出血少見,有時牙龈少量出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拔牙、手術、創傷、分娩時出血量可稍多,但不會造成嚴重大出血。 2實驗室檢查 (1)束臂試驗陽性或陰性,但止血功能常規檢查正常。 (2)少數患者血小板對adp、腎上腺素誘導的聚集反應異常,對玻珠柱的粘附率減低。 3診斷標准 (1)素來體健。大多下肢自發出現瘀點或瘀斑,可自行消退。無家族史。 (2)束臂試驗陽性或陰性,但止血功能常規檢查一般正常。 (3)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紫癜。 〖鑒別診斷〗 1阿司匹林樣缺陷: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血小板釋放功能障礙。患者對阿司匹林特別敏感;血小板計數正常;pf-3有效性異常。臨床上皮膚癜分布不均,粘膜出血明顯,外傷或手術時出血較嚴重。 2輕型血管性假血友病:有粘膜或內髒出血。有的患者出血時間延長;阿司匹林耐量試驗陽性;ⅷ:c降低,ⅷr:ag減少明顯;血小板粘附率可降低;血小板對瑞斯托霉素聚集性減弱。 3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亦即為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常有發熱、感染及全身不適的症狀。肢體出現對稱分布、分批出現的紫癜,瘀斑、瘀點以手足伸面為主。常伴有腹痛。關節疼痛或腫脹、便血,有些患者出現血尿及浮腫症狀。實驗室檢查中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血塊退縮試驗均正常,骨髓象檢查無特殊,束臂試驗陽性。 轉歸與預防 ●轉歸與預後 本病的預後一般良好,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危害。紫斑較輕者,不需治療,多可自愈。若為新病,屬正盛邪實,通過正確的治療,一般在1個月左右可獲治愈。但本病多呈反復發作的過程,病程長,虛實夾雜,髒腑功能失調,故應積極治療,以免日久產生變證。 ●調護 增強體質,防止外邪入侵;飲食上陰虛者應忌食辛辣;反復出血者應起居有節,匆過於勞倦,以免加重病情。 ●預防 因本病為自發性出血,無明顯誘因,並且無明顯的伴隨症狀,故給預防帶來一定的難度。依據本病的中醫發病機制,預防上應采取增強體質,起居有節,匆過勞,發病後應注意休息。 什麼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什麼特點及危害?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血小板顯著減少,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並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征,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兩性無差異。多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常與藥物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起病急驟,可有發熱。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痺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慢性型較為常見,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80%,多為10~4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髒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迄今尚未被闡明。多認為是一種與免疫有關的疾病。目前西醫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首選藥物是激素,服用後血小板一般可升高,但激素的副作用非常很大,在升高血小板的同時又會增添許多新的疾病,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等,而且激素減量後,血小板又會降低,停藥後仍會反復發作。脾切除手術危險性大,患者本身難以接受。脾是人體免疫器官,切脾後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嚴重感染,給患者身體和精神上帶來巨大痛苦,切脾後的復發率在58%左右。 中國國際生命醫學工程院附屬北京華軍中醫院血液病中心紫癜專科,是全國中醫治療紫癜病的權威機構,以史淑榮教授為首的專家組,研發的“中醫藥dbt免疫平衡修復法”治療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可以從根本上治療紫癜,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症狀體征 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症狀 1、慢性型 常見於青年女性,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匿,症狀較輕,出血常反復發作,每次出血持續數天到數月,。出血程度與血小板計數有關,血小板〉50×10/l,常為損傷後出血;血小板在(10~50)×10/l之間可有不同程度自發性出血,血小板小於10×10/l常有嚴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狀外全身情況良好。 2、急性型 常見於兒童,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病歷的90%,男女發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發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發熱,畏寒,皮膚粘膜紫癜。如患者頭痛,嘔吐,要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病程多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緩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數可遷延或數年以上轉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二、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體征 1、慢性型 皮膚紫癜以下肢遠端多見,可有出血多見於鼻,齒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經過多有時是唯一症狀,反復發作可引起貧血和輕度脾腫大,如有明顯脾腫大,要除外繼發性血小板可能性。 2、急性型 可突然發生廣泛而嚴重的皮膚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腫,皮膚瘀點多為全身性,以下肢為多,分布均勻,出血多見於鼻,齒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腸道及泌尿道出血並不少見,顱內出血少見,但有什麼危險。脾髒常不腫大。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