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益母草各15克,白術、蒲黃炭各12克,甘草3克。冷水浸泡30分鐘,煎熬取汁150 ̄200毫升,兩次分服,日1劑。適用於流產後陰道出血不止者。 2、紅糖益母草湯:紅糖60克,益母草30克。以益母草煎湯取汁,沖入紅糖,分2次服用。適用於瘀性下血過多者。 3、參芪膏:人參60克,炙黃芪500克,饴溏500克。前兩味反復煎煮2次,過濾取汁200毫升,入饴糖,文火濃縮成膏,貯存備用。日3次,每次20克,開水沖服。適用於氣虛,下血色淡清稀者。 若症狀明顯如發熱、腹痛、久下血不淨、帶下或下血臭穢等,應及時去醫院作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藥物流產有禁區 因為人工流產往往會給身心帶來很大的痛苦,於是,很多人便選擇了藥物流產。 藥物流產顧名思義是口服藥物達到終止早孕的方法。它避免了手術流產帶來的一些問題,完全流產率已經達到90%-95%,並且如果流產失敗了,再手術清宮的痛苦也比人工流產輕,因為宮口已開,不需擴宮。但是,藥物流產也是有其適用范圍的,女性在做藥物流產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是否在此范圍之內。 適應症: 1.因各種原因要求終止妊娠而無禁忌症者; 2.適合於懷孕8周內的高危妊娠,負壓吸宮術有困難或有高危險而又需要終止妊娠者,也適合於對手術流產有顧慮或者有恐懼心理的婦女。 禁忌症: 1.青光眼、哮喘患者; 2.心肝腎疾病及腎上腺皮脂功能不全者; 3.帶宮內節育器、妊娠和懷疑宮外孕者; 4.服藥後不能及時去醫院就診者最好不用藥流,以免發生緊急情況不能及時去醫院而耽誤病情。 如果你決定了藥流,那麼還應了解一些注意事項:首先,藥流只用於終止宮內妊娠。用藥前務必做b超檢查,確診宮內妊娠,胎囊大小約在1.0cm-2.5cm方可服藥;其次,胎囊排出後可服用益母草沖劑減少蛻膜殘留引起出血時間長。此外,還應口服消炎藥預防感染。
進行藥流的一般程序如下: (1)用藥前嚴格篩選,包括詢問病史,進行全身體檢和婦科檢查,作實驗室檢查,如尿妊娠試驗、陰道清潔度、滴蟲和霉菌、血常規和血型,必要時做b超檢查。 (2)醫生詳細交待服藥方法、藥物療效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征得同意後方可用藥。 (3)目前常用劑量:米非司酮用量為150~200毫克,可以頓服或分次於3天內服完。於第3天到醫院加用前列腺素制劑:卡孕拴1毫克置於陰道內或米索前列醇60o微克口服。在醫院中觀察6小時。 (4)流產過程中的監護:住院觀察期間除注意血壓、脈搏、藥物副作用外,所排出的大小便均需保留在干淨便盆內,由專人檢查並記錄有無胎囊及其排出時間,胎囊大小和出血量。如排出胎囊前後有活動性出血,可給宮縮劑或立即刮宮止血。 (5)觀察6小時後如胎囊仍未排出,出血不多,可回家,按醫生規定日期隨診。如在家中排出組織,須帶給醫生察看。 可以適當吃一點,還要看你的身體虛不虛弱?
多吃些富有營養的食物,使身體盡快恢復正常。一般而言術後7-10天忌食冷飲,一月內忌食辛辣食物即可。 藥流後在休息2~3天左右一般可以正常工作,但需要注意以下基本幾點:
注意適當休息,工作量不能太大; 避免著涼和感冒; 多吃些富有營養的食物,便於身體盡快恢復正常; 注意外陰部清潔,一個月內不能有性生活,損傷的子宮內膜需要一段時間恢復,要防止生殖器官感染。 藥流2周後,自己要觀察有無流血、腹痛,必要時去醫院做b超檢查,若為不全流產,應立即清宮。 若突然發生大量活動出血、發燒,劇烈腹病,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1.保持生活的規律性:即使流產做得很成功,但若以後的生活沒有規律,也會加重出血或留下後遺症。手術後可在醫院休息一天,或回家。隨後的幾天還要去醫院接受觀察和治療,並保證充分的休息。 2.服裝應保持寬松,不要穿過於緊身的。 3.在此期間,不要喝酒,未經醫生許可也不要洗澡,因為洗澡有時可引發感染。 4.術後10天到2周出血完全停止後,才可開始性生活。 5.為了保證母體的健康,不要在手術後馬上妊娠,因為手術過程中子宮受到損傷,此時妊娠是很危險的,為此必須采取安全的避孕措施。 6.如果使用藥物流產,必須接受醫生的觀察,看藥物是否起效,流產是否完全。 7.從手術的第二天開始,不要過度勞動和運動。 注意以上幾點一般不會導致不孕和後遺症。人工流產除非不得已最好不做,醫學事實證明,隨著人工流產的次數增加,不孕和後遺症的危險性也不斷提高。 流產雖是“小月子”,也應按足月產“大月子”一樣調養,應進食雞蛋、牛奶、排骨、雞、魚等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禁忌用冷水洗頭、擦澡、洗手及洗衣物與蔬菜等,否則冷水刺激可誘發關節炎,遺留下受冷部位關節、肌肉疼痛的毛病。建議你不要過早用涼水 流產後一般需要休息半個月或一個月,民間稱這段時間為“小月子”。流產後由於子宮有新的創傷及陰道流血易發生逆行感染,因此止未淨前禁止盆浴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 要注意陰部衛生,如每日清洗外陰,但應注意不要讓污水流入陰道。 休息期間應適當活動以利子宮內積血排出。不洗澡、不下地活動的做法是不對的。 飲食方面需注意營養搭配,保證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牛奶,魚,禽,肉類等。多吃蔬菜和水果,但要少吃生,冷,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腸道引起消化不良。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