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專用的平底鍋,我們這兒叫“ao子”,這個字普通話裡沒有,總之,就是一塊圓形鐵板,只不過中間要凸出,而不是凹下去;半圓行的木板,直徑大約20厘米,厚度象玻璃一樣,直的那邊一定要平滑,我們叫“匙子”;主要的工具就這兩樣。
必備原料-----面,水,玉米面,花生油,雞蛋。地道的山東煎餅必須得加玉米面(就是把玉米磨成細粉,將小麥之類磨成粉也行)。
制作面糊-----將面和玉米面以7比3的比例放入容器(8比2也行,得看你做多做少),容器的口要大於“匙子”的直徑,打上雞蛋(十斤面放3-5個就行,你們家雞蛋多那就多放),倒點花生油,別放多了,一點就行。然後倒水拌成糊狀,注意啊,是糊,別拌成團啊,稀一點。下面就開始烙了。
制作------把鍋面上擦上油(最好有一塊專門擦油的布),把鍋燒熱,然後用“匙子”(不是勺子,就是那塊半圓木板)的尖兒掘出拳頭大小的糊,滴在鍋面上,快速的用“匙子”趕著它圍繞鍋面轉著圈滾動,直到鍋面被糊糊粘滿(不能停留太久,烙出的煎餅一定要薄,一般1~2毫米),再把剩余的面糊掘出來(用兩個工具夾出來也行),然後再用“匙子”的直邊斜著(45度角,再底點更好)把糊糊抹平,因為這時底下那面差不多快熟了(如果沒有說明溫度不夠),等它有些脆了,把它翻過來,一定要慢,如果跟鍋底粘住了,不要緊,用匙子沿著鍋面鏟,會很容易分開,如果沒有,說明油擦的不夠。烙另一面的時候,最好轉一轉,因為油不多了,容易糊(即使糊了也很好吃噢,我就喜歡吃),只須一小會兒,就大功告成了,然後再擦上油,繼續烙下一個.......想一想就想吃,在外地工作好久沒吃到了。都說煎餅卷大蔥,我們那兒哪有那樣吃的,最簡單的,剛烙出來的--干吃,香啊!再復雜一點,小蔥抹上點豆瓣醬,包進煎餅裡,吃上一個,保准你忘不了!!! 巧制煎餅果子 1.取兩勺面粉或者是豆面粉,加涼白開水和雞蛋液攪拌均勻,使之呈稀糊狀,然後加味精和五香粉少許,攪勻. 2.取平底不粘鍋或者是烙餅用的餅铛置於火上,撒入香油,掀動鍋子使香油均勻布於鍋底. 3.油熱後,將稀糊倒於鍋內.取一塊方形餅干將稀糊平鋪於鍋底,呈薄片狀. 4.趁稀糊半生不熟的時候,取一只雞蛋磕破後倒在薄片上,並用餅干刮平. 5.快熟時取鏟子將其從邊緣鏟起,翻轉過來(這時候可以加一些香油防止其煳鍋.在上表面塗一層甜面醬(根據個人口味來選擇,so喜歡什麼味道就放吧~),撒上少許蔥花. 6.熟前放入半根油條(想放多少都好.只要那個餅夠大~忽忽~),卷起即可制地色香味俱全的天津風味小吃--煎餅果子啦. 呵呵,不知道朋友吃沒吃過我們山東的煎餅,那味才叫正。 《沂蒙》裡有一段做煎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