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包粽子。所以查了些資料,有一問題,為什麼有些說“要將糯米洗淨,泡3小時備用”而有些說“淘米要快,盡量不要讓米吃水。用蘿把米控干,稍微放一會兒(米裡會吃進去一點水)”。我不太理解,請高人指點 要將糯米洗淨,泡3小時後控干備用,其實泡米只是1.為了粽子容易熟2.糯米泡水後跟煮熟的米粒一般大小,那樣蒸熟的粽子就不會因為米粒變大而撐裂粽子葉; 還有,因為各個地方所包粽子用的米不一樣,所以做法自然不一樣,你可以多看些其他地方的做法! 我不知道為什麼不讓米吃水,但是糯米是洗干淨之後就開始包的,當然隨個人口味適當加些佐料。 包粽子用的糯米一般是不泡的,為什麼不泡?原因有二;
一,是為了做成的粽子密實,有咬勁.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大米做成飯可以多達二斤以上,而糯米則只能做成一斤三兩,這說糯米的吃水少,如果你浸泡時間一長,米粒的體積增大,同等大小的粽子,所包入的米就相對少了一些.煮出來的粽子就像稀飯,一不成型,二口感也大打折扣.
二,為了能更多吸收粽葉的香氣. 洗後的糯米所含的那點水是不能將糯米徹底成熟的,它須要在煮的時候吸收水分,這樣粽葉的香氣就自然地被吸收到粽子裡面去了,所以粽子的香氣就更多一些.反之,吃足了水分的糯米,在成熟時吸的水分就少了許多,故香氣也就不足了. 包粽子的糯米一般會先泡水讓米吃水這樣煮的時間可以節省些米飯也較軟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