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塊做湯嗎 可以的,可以在一起熬粥喝 首先你要看自己的高血脂的程度.是否合並心髒病,糖尿病和高血壓.
高膽固醇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動脈粥樣硬化,堵塞血管.如果你的血脂很高,且有不同的並發症,那你就需要藥物治療了.
當然,飲食的調整是治療高膽固醇血症最基本的原則.但是飲食在降低總體和個體的膽固醇方面,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最關鍵的,就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堅持下去.檢查飲食是否適合自己的方法是,在堅持了2-3個月後,去測量一下脂類水平.如果有效果,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有所下降.如果沒有效果,那就趕快調整食譜.對於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營養的全面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過分相信低脂飲食.要區分好的脂肪和壞的脂肪.
可以參照人體健康飲食金字塔來為自己設計食譜:(每天應喝六至八杯清水)
金字塔第一層:吃最多的五谷類 在「健康飲食金字塔」最底層的食物是五谷類。它們是我們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吃最多。我們更應該選擇吃多些全麥的五谷類食物。 食物來源: 米飯(如紅米、糙米、白米)、粥、各式粉面(如通心粉、米粉、意粉、蛋面)、面包、餅干、麥片、谷類早餐、粟米及根莖類(如紅薯、芋頭)等。
金字塔第二層:吃最多蔬菜及水果類 在「健康飲食金字塔」第二層的食物是蔬菜及水果類。它們是繼五谷之後要吃多些的食物。 食物來源: 各式瓜菜(如菠菜、菜心、青瓜、蕃茄、蘿卜)、各式水果(如蘋果、橙、香蕉、西瓜)及由新鮮蔬果鮮搾而成的蔬菜汁及果汁。 功能: 含豐富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及多種礦物質,有助新陳代謝、保護細胞組織及增強抵抗力.含豐富纖維素,能防止便秘及減低患上痔瘡,大腸癌等機會.
金字塔第三層:吃適量肉、魚、蛋、豆類和奶制品. 食物來源: 肉類(如豬、牛、羊)、家禽(如雞、鴨)、各式魚類及海產(如蝦、蟹)、蛋、豆類(如豆腐、黃豆、紅豆)、果仁(如杏仁、花生)及奶品類(如牛奶、芝士、乳酪)。 功能: 含豐富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b,有助發育生長、修補細胞及維持體內新陳代謝。 紅肉及肝類含豐富鐵質,可幫助制造血紅素,預防貧血。 奶品類及豆類制品(如豆腐)則含豐富鈣質,奶類食物更含維生素d,有助骨骼成長、保持牙齒健康及預防骨質疏松症. (高膽固醇血症患者要盡量少吃紅肉及內髒).
金字塔第四層:減少吃油糖及鹽類 我們已能從日常飲食中吸收足夠的油、糖及鹽分,而多吃此類食物容易引致各種慢性疾病,所以我們應該盡量減少吃這類食物。 食物來源: 除油、糖及鹽外,這類食物亦包括所有含高油份、高糖份或高鹽分的加工食物,例如:牛油、花生油、粟米油、薯片、糖果、汽水、罐頭、各式醬油及調味料等。 功能: 油和糖能提供身體大量熱量,但缺乏營養素,多吃不宜。鹽分協助維持體內水分平衡,但過多的鹽分卻會增加腎髒的負擔.
另外,還有幾種專家推薦的有降脂功能並預防並發症的食品,可以多吃.
一、蘋果:蘋果素有“果中之王”的美稱,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險性,是冠心病防治的理想食品。
荷蘭國立公共衛生和環境保護研究所的米切爾·赫托格博士所進行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每天吃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蘋果(至少110克),可以把他們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性降低一半。究其原因,是由於蘋果裡含有的豐富類黃酮在發揮作用。
赫托格博士對805名65~84歲老年男性進行了研究,並測定他們膳食中類黃酮的含量。結果發現,每天類黃酮攝入量最高組(攝人類黃酮>30毫克)和最低組(攝人類黃酮<19毫克=相比,前者死於冠心病的危險性降低了一半,首次心肌梗塞發生率明顯降低。赫托格博士測定了荷蘭人最常食用的28種蔬菜、12種水果和9種飲料中類黃酮的含量,發現除蘋果外,洋蔥和茶中類黃酮的含量也很豐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綠色蔬菜、堅果類和紅葡萄酒中含有豐富的類黃酮,這些食品均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容易沉積在動脈管壁,引起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等動脈的粥樣硬化,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類黃酮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通過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從而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此外,類黃酮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栓形成傾向,可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並降低死亡率。
蘋果的果膠可以降低血膽固醇水平,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是,由於蘋果富含糖類,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過多食用。
因此,從預防和保健的角度而言,每天吃一個蘋果(至少110克)最好。
二、山楂:山楂為一種薔薇科落葉灌木的成熟果實,性微溫,味甘酸,有消食化積、散淤行滯的作用。早在明代我國醫藥學家李時珍就用山楂來“化飲食、消肉積”,治療因食用肉類過多而引起的疾病。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楂主要含有山楂酸、檸檬酸、脂肪分解酸、維生素c、拘橼酸、黃酮、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多種成分,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促進膽固醇排洩而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經常食用山楂,如山楂植膏、山楂條、山楂丸、山楂晶或用生山楂以開水沖泡代茶飲用,對高血壓、高血脂或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是有益的,對健康人也是有益的。
由於山楂是酸性物質,長期食用,會出現返酸、胃部不適或胃痛、惡心和輕度腹瀉等副作用,所以山楂最好在飯後吃,而不要在空腹時吃。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患者,長期食用山楂可使潰瘍加重,應引起注意。
三、海帶:海帶是一種有益於健康的食品,也是治病良藥。海帶中含有一種叫做海帶多糖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動物實驗表明,海帶多糖能減少實驗動物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海帶多糖還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可以阻止血管內血栓的形成。此外,海帶中還含有纖維素,纖維素可以和膽汁酸結合而排出體外,從而減少膽固醇的合成,防止動脈粥硬化的發生。
除上述作用外,海帶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每100克於海帶中含有維生素a14000國際單位、鈣1770毫克和大量鐵質、維生素b2,經常食用海帶可以預防夜盲症、干眼症,減少口腔炎的發生,並有預防骨質疏松症和貧血症的作用。
因此,經常食用海帶有益於健康。
四、蕈類食物:蕈類食物是蘑菇、草菇、香菇、平菇等菌類食物的總稱,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天然維生素的健康食品,具有許多獨特的保健作用。
蕈類食物一般都含有多種維生素,如蘑菇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b12的含量比肉類還高,維生素b12有助於防止惡性貧血,改善神經功能;香菇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能有效防止各種皮膚與粘膜的炎症,還可以和煙酸協調進行各種解毒作用。大多數蕈類都含有維生素d,而以香菇中含量最高,多吃香菇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防止骨質疏松症的發生。
香菇中的某些成分還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可以防止動脈壁脂質沉積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香菇素則具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對高血壓患者十分有益。
多吃香菇,還能誘導人體產生更多的干擾素,從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蕈類中的多糖體成分,能增強人體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的功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激活t細胞和b細胞,促進抗體的形成,有助於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防止癌腫的發生。
蕈類由於這些獨特的保健作用,而被人們稱為“健康食品”。
五:洋蔥:洋蔥又稱圓蔥、玉蔥,屬百合科植物。原產印度西北部,所以我國人稱其為洋蔥。洋蔥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b6、c、胡蘿卜素、硫胺素、尼克酸和鈣、磷、鐵、硒等多種元素,以及多種化學物質,幾乎不含脂肪。每100克洋蔥中含有蛋白質1.8克,糖類80克,維生素c20毫克,硒236毫克,磷53毫克。
洋蔥是目前所知唯一含有前列腺素a的植物。這種物質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的粘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還具有降低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洋蔥中所含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少量含硫氨基酸,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心肌梗塞的奇異功能。有資料表明,健康人每天吃60克油煎洋蔥,能有效預防因高脂食物引起的血膽固醇升高的現象。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患者,每天吃50~70克洋蔥,其降脂作用比安妥明還要理想。
洋蔥是具有很強殺菌能力的植物。洋蔥中含有大量植物殺菌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如果咀嚼生洋3分鐘,能把口腔內的細菌全部殺滅。
美國的一份醫學報告指出:“每天吃一個洋蔥,可保持身體健康。”可見洋蔥的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之高。
六、大蒜被譽為“綠色的大夫”,我國古代華論、李時珍等名醫就曾用大蒜來治療多種疾病。在古代的埃及、希臘、印度等國也有關於用大蒜治病的種種傳說。
大蒜的抗菌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其殺菌力最強的成分是大蒜新素,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並且又是防治感冒的良好代用藥品,故大蒜有“天然廣譜抗生素”的美稱。
近年來人們發現大蒜還具有特殊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研究人員曾對30名冠心病患者用大蒜進行治療,8個月後,這些患者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明顯降低,而對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則有所增加,因而冠心病的發作危險大為減少。大蒜中的蒜氨酸和環蒜氨酸為其降血脂作用的有效成分。此外,從大蒜中提取的另一種有效成分——甲基烯三硫和二烯丙基二硫,具有很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由於不少冠心病患者除合並高膽固醇血症外,其血液也常處於高凝狀態,因此,經常食用大蒜對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並可以預防中風的發作。
大蒜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蔬菜。但是吃得不當也有負性的一面。常吃大蒜易於引起眼睑炎或結膜炎。特別是大蒜不僅有刺激性還有嚴重的腐蝕性,如果大蒜吃得過多,可以損傷胃粘膜,造成胃炎和潰瘍,甚至胃出血。因此,潰瘍病患者和眼睛有炎症的患者不宜食用大蒜。
吃大蒜必須掌握的要點是:少量吃,空腹不吃,開水氽一下再吃,早餐不吃。
七、豆類:豆類包括大豆(如黃豆、黑豆、青豆、紅豆等)、蠶豆、豌豆、赤豆、綠豆等,它們是人體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也是防治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健康食品。豆類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質量也較好,特別是大豆,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質約40克。其它豆類如蠶豆、赤豆、綠豆等,每100克中也含有20~25克的蛋白質。
大豆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比較齊全,因而營養價值較高,特別是經過加工做成豆腐及其它制品之後,更易於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大豆中含有較高的脂肪(約占16%~20%),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占60%左右,遠較其它植物油為高。此外,大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磷酯、植物固醇、食物纖維、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如鈣、磷、鐵、鉀、錳、碘等,所有這些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而且有益於防治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飲食中添加大豆有助於降低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膽固醇含量。研究人員發現,大豆對血清膽固醇含量低於6.63毫摩爾/升的研究對象的影響並不顯著。但對於血清膽固醇含量介於(663~8.66毫摩爾/升)之間的研究對象來說,可以使血清膽固醇含量下降7.4%,血清膽固醇含量更高者的降低幅度可達19.6%。
專家指出,100克豆漿中有1.8~4.4克大豆蛋白,100克豆腐中有72~11.4克大豆蛋白,100克大豆粉中有35.3~45.9克大豆蛋白,每天如能以20克大豆蛋白替代動物性蛋白質,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非常有益。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