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肚子裡的油脂過高,蛋包軟,甚至不產蛋 任何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都會使雞群驚恐,引起應激反應,導致雞食欲不振、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減少應激因素除采取針對性措施外,應制定和嚴格執行科學的雞捨管理程序,包括光照、通風、供料、供水、飼料更換等。
產蛋高峰期後的飼養管理
1.實行限制飼養
為防止母雞過肥而影響產蛋性能的發揮,有必要實行限制飼養。具體方法是在產蛋高峰過後3-6周,產蛋率下降4-6%時進行限飼,限飼過程中結合產蛋曲線進行試探性減料,防止因減料造成產蛋率的過快下降。根據體重變化來考慮采食量的增減。采食量的具體確定還須考慮季節等因素的影響。
2.及時挑選病弱雞
在飼喂或觀察雞群時,凡發現精神不好、冠白或紫、腿不能站立等情況的雞應及時挑出淘汰,以防死於籠內。
3.防止“早衰”
因維持產蛋高峰的時間過長,使機體出現“負平衡”,體重明顯減輕,從而造成雞的過早脫毛,尤其在寒冷的季節脫毛更嚴重。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調整飼料營養水平,防止“早衰”,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產蛋後期飼養管理,避免產蛋周期的過早結束。
把握好產蛋期的合理用藥
蛋雞的疫病要始終堅持防重於治的原則,各種免疫必須在開產前完成,蛋雞進入產蛋期後,特別是在產蛋高峰期,攝入的營養主要用於產蛋和增加體重,這期間不宜進行免疫接種和驅蟲。
嚴格把握好飼料質量
1.忌用霉變飼料和劣質添加劑。
2.按雞種的飼養標准喂給全價的配合料,保證營養的充分合理。
3.飼料的調整與過渡要合理。生產中溫度變化和階段飼養等因素影響都需要適時調整飼料營養成分,如寒冷冬季則適當增加能量飼料適當降低蛋白含量。階段飼養中雛雞階段到育成雞階段到產蛋期的階段過渡,需不同營養成分的飼料逐步過渡。所有飼料成分的調整都必須逐步進行,切忌驟變。
提高後備雞的整齊度
培育後備雞是否成功,其整齊度是一個重要指標。體形差異小,雞群發育整齊,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將來開產時間才能一致,產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要從雛雞開始提高其整齊度,除在溫度、濕度、飼料、密度、免疫等各方面進行科學管理外,要注意隨時將強弱雛雞分開飼養,對弱雛加強營養。
在育成雞階段,按照雞群中大多數雞只的需要來管理,盡可能縮小雞群內的個體差異。
首先飼養密度要適中,杜絕因飼養密度過大而造成環境條件惡劣,雞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響育成雞的整齊度。
其次要按體重適時進行分群,分為大中小三群,對超重的群體進行必要限飼,對體重小的群體則進行合理補飼,以縮小全群體重差異,達到開產體重的整齊化。
後備雞體重達標
體重是衡量後備雞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骨骼的發育與將來的蛋重、蛋殼強度好壞密切相關。在管理中使開產雞的平均體重和骨骼發育都能同時達標是體成熟的重要標志。不同雞種都有其標准體重,體重過大過肥時性機能較差。骨骼的發育用胫長來表示。體重達標而胫長未達標,說明其體內脂肪過量,直接影響將來產蛋量和蛋殼質量。在調整體重時應掌握的原則是在蛋白質滿足需要的基礎上,調整能量,攝入能量高時,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過程中,需經常抽測體重和胫長,並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力求使其體重和胫長在開產時能同時達標。
控制好性成熟日齡
性成熟的早晚與環境及遺傳有關。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雞12周齡後對光刺激敏感,能促進性成熟。在生產中應注意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光照方案,使雞的體成熟與性成熟達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證生產潛力的充分發揮。特別要注意開產前後利用光照控制性成熟的適時化,何時延長光照時間促進性成熟應根據18周齡或20周齡時抽測體重而定。如果體重達標,應自18周齡或20周齡每周延長1小時,直至增加到16小時時恆定不變。如果20周齡體重仍不達標,則將補充光照時間向後推遲一周,並在此階段加強營養,促進體重達標。
產蛋期加強科學管理
1.保障最適宜的溫度范圍
生產實踐表明,13-23℃是雞產蛋的最適宜溫度范圍,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雞的產蛋率和蛋殼質量,因此要做好冬季的防寒保暖和夏秋季的防暑降溫工作。
2.捨內通風換氣良好
通風換氣可起到排污、調節捨內溫濕度的作用,特別是在大規模集約化養雞場,通風換氣對雞產蛋潛力的發揮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冬天氣候多變,氣溫較低,母雞的產蛋率容易忽高忽低,在保溫的前提下,要把雞捨的空氣調節好,可在溫度較高的上午11時至下午2時進行通風,注意通風口要錯開,以防穿堂風侵襲。
3.合理的光照方案
光照能刺激雞腦垂體分泌生殖激素,促進產蛋。產蛋期光照原則是光照時間宜漸長不宜漸短,光照強度也不可減弱,從而使母雞適時開產並達到產蛋高峰,充分發揮其產蛋潛力。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人工光照或自然光照結合人工光照,整個產蛋期應嚴格執行。
4.綜合衛生防疫措施
注意保持捨內和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洗刷水槽料槽和飼喂工具並定期消毒,防止疫病的發生。
5.減少應激因素 蛋包軟,甚至不產蛋應該提高飼喂鈣、磷比例,飼料鈣、磷是影響蛋殼質量的主要營養因素。日糧中鈣含量偏低,產蛋雞的薄殼蛋和軟殼蛋比例明顯增高,但鈣含量過高,不僅影響適口性,而且也影響蛋殼質量和產蛋率。磷與蛋殼彈性有關,鈣的代謝與磷的代謝密切相關,磷過高或過低均影響飼料中鈣、磷比例,導致鈣的吸收障礙,使雞蛋蛋殼變薄、變軟。因此,產蛋雞的全價配合飼料鈣、磷比例一定要適宜。一般日糧中最佳的鈣水平為3.3%~3.8%,最大量不能超過4%,總磷含量為0.6%,鈣磷比例為4∶1~6∶1之間,另外,日糧中蛋白質含量是否充分對產蛋雞鈣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質水解產物氨基酸可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從而增進鈣的吸收,因此產蛋雞日糧中蛋白質含量不應低於16.5%。
補喂維生素d維
生素d是合成鈣結合蛋白,活化骨鈣代謝,加強腸內磷吸收和腎內磷代謝所必需的維生素。缺乏維生素d時,直接影響到腸粘膜上皮細胞對鈣的吸收能力,產蛋雞會出現產蛋下降,軟殼蛋、破殼蛋增多。因此對產蛋雞需補充飼喂維生素d,使日糧中維生素d的量達到1500國際單位/千克。
添加碳酸氫鈉蛋殼的形成受到酸鹼度的影響,飼料中鹼性較高時有利於蛋殼的形成。由於氯和鈉會影響到血清中磷的水平,而血清磷又與蛋殼質量直接相關,所以日糧中須考慮它們之間的比例,如果血液中氯過高,使之成為酸性,引起蛋殼質量下降,反之如果鈉過高,則有利於改進蛋殼的質量,因此在飼料中添加無氯的鈉鹽最佳。據英國ici公司科研人員研究,將碳酸氫鈉按0.1%~1%的不同水平在飼料中連續添加8個月,結果顯示,所有添加碳酸氫鈉組的產蛋率都增加,蛋殼強度可提高8%。因此可見,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氫鈉有利於改進蛋殼的質量。
避免驚嚇刺激雞對各種應激因素都十分敏感。雞非常膽小,易受驚嚇,突然的聲響,晃動的燈影和艷麗的色彩等都可能引起蛋雞驚群,造成雞蛋破損,蛋殼質量下降。試驗證明,噪音超過50分貝,雞蛋破損率增加,90分貝噪音持續3分鐘,破蛋率達3%~5%。因此應把雞場建在遠離公路和居民區、環境比較安靜的地方。
夜間補光觀察表明,大多數軟殼蛋或無殼蛋均在午前產出,這種差異與蛋殼形成期間母雞接受光照不足有關。午前產出的蛋,其蛋殼形成時間大部分在夜間,子宮內鈣轉化降低,以致蛋殼鈣化不足。試驗證明,在夜間增加2小時光照可顯著提高蛋殼厚度,降低雞蛋破損率。光照強度一般為5~10勒克司為宜,光照過強容易引起雞不適,導致破殼蛋增加。
加強產蛋雞後期管理雞隨日齡增長對鈣的吸收和存留能力降低,影響蛋殼質量。加強產蛋雞後期的飼養管理對提高產蛋率,降低破損率十分重要。在飼料中添加0.01%~0.015%的維生素ad粉,對促進產蛋雞鈣的吸收很有必要。另外補鈣時間和方式也影響產蛋雞對鈣的吸收,母雞只有在蛋殼鈣化的16小時內連續得到鈣,方可形成優質蛋殼,而大多數母雞其形成的蛋在下午開始進入蛋殼腺,若下午至黃昏供鈣不足,將影響蛋殼鈣化。據試驗,對產蛋後期的母雞采取下午單獨補鈣的方法,可大大提高蛋殼質量,減少雞蛋破損。
加強疫病防治加強疫病防治是確保蛋雞高產、穩產、減少雞蛋破損的前提。引起蛋殼質量下降的疾病很多,如新城疫nd、傳染性支氣管炎ib、減蛋綜合症eds—76、雞疲勞綜合症、輸卵管炎、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等,應切實做好早期預防。在蛋雞開產前接種一次nd+ib+eds油乳劑滅活疫苗,定期對雞捨內外環境進行消毒。在陰雨連綿季節和氣溫驟降時,可在飼料中添加0.05%的土霉素粉,以增強雞群抗病能力,預防疾病感染。對患病雞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螺旋藻是可以養胃,還可以解酒!減肥的話,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1g螺旋藻相當1000克蔬菜水果的營養總和,在飯前15分鐘,服用15-20粒,可增強飽腹感,減少進食量,但它所含豐富的營養和元素能全面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而且能補充進食所不一定能補充了的微量元素,而且有助於消化!飯後食用可增肥,也就是它豐富的營養充分補充人體的營養需要!而且它全面和均衡的營養能讓身體各機能調節到最佳狀態! 螺旋藻是一類低等值物,在分類上屬於藍藻門(cyanophyta)、段殖藻目(oscilatoriales)、顫藻科(oscilatoriaceae)螺旋藻屬(spirulina),目前全世界已知螺旋藻有50余種,但目前國內外工廠化生產的螺旋藻只有鈍頂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和極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a)兩種。它們原產於中美洲和非洲的鹼性湖泊中。螺旋藻是一種多細胞的原核藻類,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因藻絲呈螺旋形而得名,鈍頂螺旋藻呈藍綠色,多細胞型,細胞近方形,細胞寬6-8微米,長2-6微米,螺旋疏松彎曲,螺旋寬26-36微米,螺間距43-57微米。藻絲長200-500微米,末端不尖細或略尖細,末端細胞寬圓形。
螺旋藻享有的眾多殊榮:
(1)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推薦:“21世紀最理想的食品。” (2)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推薦:“明天最理想和最完善的食品。” (3)聯合國世界食品協會稱譽:“21世紀最理想的營養源”。 (4)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人類21世紀的最佳保健品”。 (5)1972年第二次國際微生物蛋白質會議上認定:“未來的超級營養食品”。 (6)1974年聯合國世界糧食會議公認:“超級營養食品”。 (7)1981年美國糧食及藥物管理局(fda)確認:“最佳蛋白質來源之一”。 (8)日本健康食品協會議定:“優秀健康食品”。 (9)日本保健協會公布:“三十八種保健品之一”。 (10)中國衛生部認定:“新資源營養食品”。 (11)中國國家科委確定:“國家級星火項目”。 (12)中國國家教委推薦:“中小學生的午餐食品”。 (13)美國“全美癌症研究所”確認為防癌、抗癌新藥。 (14)美國全美醫療保健中心,認定為防癌、抗癌、防止心腦血管病的最新保健品。 螺旋藻又名藍藻,是一種螺旋形的藻類植物.在全球生物資源中,其營養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質最豐富、最全面,最均衡,被譽為"生命營養庫". 螺旋藻可分為那幾類? 螺旋藻的用途已由原來單純動物飼料迅速轉為人類的營養食品、醫療和保健食品.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認定其為人類營養食品。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原料類 1、螺旋藻干粉:螺旋藻收獲後,經[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