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鲩魚尾湯用料:番木瓜1個,鲩魚尾100克。制法:木瓜削皮切塊,鲩魚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功用:滋養、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參芪猴頭炖雞用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只(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制法:將猴頭菌洗淨去蒂,發脹後將菌內殘水擠壓干淨,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炖盅內,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淨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功用:補氣健脾養胃。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棗、板栗及豬瘦肉、牛肉、雞肉、牛奶、豆制品等。補益脾胃的中草藥有人參、茯苓、黃芪、白術、甘草等,與食物配制成藥膳效果更佳。如何護胃呢?這就要重“五養”保暖護養-天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忌嘴保養-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另外,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導致病情惡化;平心靜養-胃病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運動健養-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體征,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促進身心健康。常食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棗、板栗及豬瘦肉、牛肉、雞肉、牛奶、豆制品等。補益脾胃的中草藥有人參、茯苓、黃芪、白術、甘草等,與食物配制成藥膳效果更佳。下面介紹幾則溫胃祛寒食療劑:清炖鲫魚原料:鲫魚1條,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吳茱萸2克,黃酒50克,鹽、蔥、味精適量。制法:將鲫魚去鱗及內髒,生姜切片後放魚上幾片,其余和橘皮、胡椒、吳茱萸一起紗布包填魚腹內,加入黃酒、鹽、蔥、和水15毫升,隔水清蒸半小時,取出藥包加入味精即可。服法:佐餐食用。功效:溫胃止痛,克輔治虛寒胃痛,對清水腹瀉,腹痛也有效。砂仁肚條原料:砂仁10克,豬肚1000克,花椒、胡椒、蔥白、生姜適量。制法:按燒菜的一般方法制作。服法:佐餐食用。功效: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脹悶不舒,不思飲食,嘔吐洩瀉等。干姜粥原料: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制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再入粳米同煮為粥。服法:早晚各1劑。功效:溫中和胃,祛寒止痛。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泛吐清水,腸鳴腹瀉。冬季喝點祁門紅茶很好,養胃。特級的很有韻味,初泡分上下層次。別泡太多.養胃記住“紅黃綠白黑”何為“紅黃綠白黑”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總讓人們為如何“保胃”傷透了腦筋,這位醫胃專家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保胃”的前提,如何才是合理的膳食結構呢,很簡單,邱健行列出了九個字:“紅黃綠白黑”和“一二三四”。所謂“紅黃綠白黑”,是邱健行通過自己多年的醫學實踐,總結出來的五種對健康大有裨益的食物:“紅”是指西紅柿(即番茄),一天一個西紅柿,患上前列腺癌的幾率減少45%;“黃”是指玉米、胡蘿卜,這些食物維生素a多,缺乏維生素a的孩子容易感冒、發燒、扁桃體炎;中年人容易患癌症、動脈硬化;老年人容易眼睛發花、視力模糊;“綠”是指前面提到過的綠茶;“白”是指燕麥片,它不但可降低膽固醇,還對糖尿病、減肥有特別好的功效,此外還能通大便;“黑”是指黑木耳,科學實踐證明黑木耳能降低血黏度,每天吃5-15克就行了。何為“一二三四”至於“一二三四”,是關於每個人每天健康膳食的四個要點。“一”是每天一袋牛奶,日本有句話是“一袋牛奶振興一個民族”,“我們中國的膳食有很多優點,但是缺鈣,幾乎90%的人都缺鈣”,他指出,正常每天每人需要800毫克鈣,但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伙食裡只有500毫克,還有300毫克的缺口———正好一袋牛奶就有300毫克的鈣,所以每天補充一袋牛奶,就補充齊了。“如果有些人喝牛奶實在不習慣,那就喝酸奶,再不行就喝豆漿”,邱健行說。“二”是250克主食,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即半斤大米或麥面粉,“體力勞動多的可以多一些,一些稍胖體力勞動又較少的女性可以適量減少一點,”但吃飯要按四條規矩進行:飯前喝湯,進食速度慢,多咀嚼,晚飯吃得少,這樣體重就很容易維持正常。“三”是三份高蛋白,每份可在一兩瘦肉、一個雞蛋,2兩豆腐、2兩魚蝦、2兩雞鴨、半兩黃豆中任意選擇,每天要有三份———比如早上吃了一個荷包蛋,中午吃一個肉片苦瓜,晚上吃2兩豆腐或2兩魚。“四”是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鹹、三四五頓、七八分飽。有粗有細,就是要粗細糧搭配,營養有互補作用,一星期吃三四次粗糧,如棒子面、老玉米、紅薯等,對健康有好處。不甜不鹹是說不要淨吃甜的,或不要吃太多甜的;也不要吃得太鹹,一天吃6克左右的鹽就適中。三四五頓,是指每天吃的餐數,一般人都是三四餐,怎樣安排“五餐”呢———早餐與午餐中間加一頓點心餐,下午四五時吃一頓,晚飯吃得晚一些,這樣總量不變而不是越吃越多。七八分飽是指吃飯要七八分飽———離開飯桌時還未飽,還想吃也讓自己離開飯桌。養胃美食精彩推薦■木瓜鲩魚尾湯用料:番木瓜1個,鲩魚尾100克。制法:木瓜削皮切塊,鲩魚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功用:滋養、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均有療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於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還能夠促進和調節胰液的分泌,對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鲩魚,味甘,性溫。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滯。■參芪猴頭炖雞用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只(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制法:將猴頭菌洗淨去蒂,發脹後將菌內殘水擠壓干淨,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炖盅內,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淨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功用:補氣健脾養胃。食物功效:猴頭菌又名猴頭菇,有助消化及利五髒的功能。適用於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脹及神經衰弱。母雞益氣養血,健脾胃,療虛損,善補五髒。黃芪能補氣固表,斂瘡生肌,促進造血,抗潰瘍、抗炎等。黨參補中益氣,益血生津。大棗能健胃補血,滋養強壯。 胃痛大多是因為胃酸刺激胃粘膜,所以你胃痛時,應該首先吃一些抑止胃酸分泌的藥物,中藥西藥都可以不需要很貴的藥物,只要寫有抑止胃酸就可以了,不吃藥只會加重病情!此外每天如果想吃水果,可以吃這些水果,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適宜吃木瓜:因為它特有的木瓜酵素有助於治療胃病。火龍果:因為含有的植物性白蛋白能保護胃壁。注意不適宜吃檸檬、山楂、李子:含有很多有機酸,會刺激潰瘍面,還可能損傷黏膜,所以你得注意了。如果吃藥後潰瘍面愈合就不會胃痛了,其他水果適量吃點也可以的呀!花生!最科學!不會對胃有刺激!還能止痛,對消化也好。也可以多吃蘋果。胃病的人最好不要和碳酸飲料類的蘇打水,它們對胃有一定的刺激,而且產生的co2會使胃發脹或胃穿孔。可以喝一些粥類的流食和鹼性食物,少喝水,不要吃得太多。避免著涼,著涼會刺激腸胃。治胃寒3法①鮮姜、白糖治胃寒痛:鮮姜500克(細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飯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湯匙);堅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見效;如沒徹底好,再繼續吃,直至好為止。②白酒燒雞蛋治胃寒:二鍋頭白酒50克,倒在茶盅裡,打1個雞蛋,把酒點燃,酒燒干了雞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輕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雞蛋不加任何調料。③吃蘋果可緩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陰冷天或飲食不當,常泛胃酸,很難受。如果此時吃一個或半個大蘋果,胃很快舒服了寒性胃痛忌食下列食物。猕猴桃性寒,味甘酸。《開寶本草》中指出:“冷脾胃。”《中藥大辭典》也說:“脾胃虛寒者慎服。”凡胃寒痛者當忌。甘蔗性寒,味甘。雖有清熱生津作用,但胃寒之人則不宜食。《本草經疏》中明確告誡:“胃寒嘔吐者忌之”。故凡胃痛屬寒者當忌食甘蔗。莼菜性寒,味甘。《本草匯言》中記載:“莼菜涼胃,……不宜多食久食,恐發冷氣,困脾胃,亦能損人。”《醫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凡胃寒疼痛者應忌食之。西瓜性大涼,能清胃火。《滇南本草》說它能“治一切熱症”,素有“天生白虎湯”之稱。《中藥大辭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故寒性胃痛之人切勿食之。茭白俗稱茭瓜,唐代著名食醫孟诜曾指出:“茭白寒,性滑,發冷氣,滑中,不可多食。”《本草匯言》亦說:“脾胃虛冷者勿食。”因此,寒性胃痛者宜忌之。蚌肉性涼,味甘鹹。《食療本草》說它“性大寒”。《本草衍義》中認為:“多食發風,動冷氣。”《隨息居飲食譜》亦雲:“多食寒中。”寒性胃痛之人,尤當忌食。麥門冬性寒,故寒性胃痛者忌食。正如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早有告誡:“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螺蛳性大涼,寒性胃痛者切忌。《本草匯言》中早有告誡:“此物體性大寒,胃中有冷飲,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蛳,寒性胃痛者亦在忌食之列。蟹性寒,味鹹,亦屬大涼之物。《本草經疏》中記載:“若血因寒凝,與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鹹不宜服。”《隨息居飲食譜》也說“中氣虛寒者均忌。”所以,寒性胃痛以及氣虛胃痛之人,皆不宜食。柿子性大涼,味甘澀,寒性胃痛之人切忌服食。《本草經疏》中早有告誡:“……素有寒積、感寒腹痛、感寒嘔吐者皆不得服。”尤其不得與螃蟹一同食用。香蕉性涼,味甘。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說它“甘,大寒。”凡有寒性胃痛之人,均不宜服食,否則食後即感胃冷不適,甚則立即引起胃痛發作,故當忌之。苦瓜苦寒食品,胃寒疼痛之人法當忌食。《滇南本草》中曾說:“脾胃虛寒者,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梨性涼水果,胃寒疼痛者,切忌多食。誠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腹痛冷積,胃冷嘔吐,法鹹忌之。”再如《增補食物秘書》、《飲食須知》等也都有“多食令人寒中”的記載,故胃寒痛者勿食生梨。荸荠甘寒之物,能清胃熱,但寒性胃痛者則當忌食。正如唐代食醫孟冼所說:“有冷氣,不可食。”清代食醫王孟英也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中氣虛寒者忌之。”甜瓜俗稱香瓜。性寒,味甘。《孫真人食忌》中早已告誡:“甜瓜動冷疾”。《食療本草》中也指出:“動宿冷病”。凡平素胃寒之病者,切不可食,否則容易引起胃痛發作。此外,寒性胃痛者還應忌食綠豆、柿餅、生番茄、竹筍、瓠子、生菜瓜、海帶、生莴苣、生蘿卜、生藕、生黃瓜、生地瓜、金銀花、菊花、薄荷、鴨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馬蘭頭、冷茶以及各種冷飲、冰鎮食品,性涼生冷的食品會使胃寒疼痛加劇。重視胃病患者的一般治療,如合理的作息制度和飲食習慣,適度的休息、禁止吸煙和飲酒、禁用咖啡和濃茶。同時,應減少胃酸的含量並加強對直接與胃酸接觸的粘膜層的保護。通常應用非處方藥包括抗酸劑及胃粘膜保護劑,並可適當選用解痙劑。對胃有益的食物主要有哪些?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經全面檢查確診後進行系統治療,
答案補充
並配合精神方面進行調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機器,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對黏膜造成機械性的損傷,保持有節制的飲食是治療胃病的關鍵。另外,高度精神緊張也是胃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機、建築工人、辦公室工作人員等的胃病發生率都很高,所以這些人更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精神的愉悅。1、從生活作息上做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