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感冒了,沒什麼胃口,大家建議下吃點什麼食物 治感冒自助餐
對於感冒雖然我們不能制服它,但我們還是有預防和緩解症狀的辦法,在又一個感冒多發季來臨之時,一些對付感冒的方法,你都可以試試。
熱水泡腳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生吃大蔥
生吃大蔥時,可將油燒熱澆在切細的蔥絲上,再與豆腐等涼拌吃,不僅可口,而且可以預防感冒。
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著)再擤出,反復多次。
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後按摩迎香穴(位於鼻溝內、橫平鼻外緣中點)十余次,可以預防感冒及在感冒後減輕鼻塞症狀。
鼻子插蔥
感冒後鼻子不通氣怎麼辦呢?可以睡覺時在兩個鼻孔內各塞進一鮮蔥條,3小時後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於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蔥條要選擇粗一點,細了,一是藥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觸鮮蔥過敏,可在蔥條的外面包上一層薄薄的藥棉。
白酒擦身
用銅錢、硬幣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輕刮前後胸、曲池及下肢曲窩處,直至皮膚發紅發熱,然後喝一碗熱姜糖水,約15分鐘後便大汗淋漓。汗後周身輕松舒適,此時注意免受風寒,感冒很快痊愈。
可樂煮姜
鮮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樂中,用鋁鍋煮開,稍涼後趁熱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呼吸蒸汽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
熱風吹面
感冒初起時,可用電吹風對著太陽穴吹3至5分鐘熱風,每日數次,可減少症狀,加速痊愈。
蒜泥蜂蜜
將等份的蒜泥與蜂蜜混勻後,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一湯匙,每天4至6次,對治療流感有佳效。
香油拌蛋
將一兩香油加熱後打入一鮮雞蛋,再沖進沸水攪勻,然後趁熱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後的咳嗽。 凡感冒之人,宜分清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分別適宜選用以下食物。 生姜 性溫,味辛,具有散寒發汗、解表祛風作用,適宜風寒感冒者食用。民間常以生姜3片,紅糖適量,開水沖泡,俗稱生姜紅糖茶,頻頻飲用,汗出即愈。 蔥白 性溫,味辛,具有調節體溫,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並可減少和預防傷風感冒的發生。適宜風寒型傷風感冒者食用。在民間,初起感冒時,常用蔥白連同蔥頭與豆豉煎水喝。也可用細蔥2~3莖,與生姜1片煎水代茶飲。身體虛弱或年老體弱之人,受涼感冒後,最適宜用蔥白3~5莖,同大米煮成稀薄粥,頻頻食用。 紫蘇 性溫,味辛,有發汗、散寒、退熱作用,對風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氣虛之人風寒感冒時,宜用紫蘇葉同大米煮成稀粥食用。由於紫蘇所含的特有的香氣是紫蘇乙醛,即紫蘇精油,易於揮發,所以,煮紫蘇粥時宜在稀粥臨熟時加入紫蘇葉10克,稍沸即可,不宜久煮。 金銀花 有清熱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風熱感冒。如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介紹:“金銀花清熱解毒,治外感發熱咳嗽。制成涼茶,可預防中暑感冒。”凡夏季風熱感冒,發熱咽痛者,宜用金銀花泡茶頻飲。 荷葉 適宜夏天風熱感冒者食用,它有清暑作用。《滇南本草》雲:“荷葉上清頭目之風熱。”《本草再新》也說:“清涼解暑,止渴生津,解火熱。”所以炎夏酷暑之季,用荷葉煎水代茶,頻頻飲用,對預防和治療暑熱感冒,最為適宜。 薄荷 性涼,味辛,有疏風、散熱、利咽喉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說:“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適宜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者,泡茶飲用。 白菊花 風熱感冒者,宜用白菊花5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尤其適宜夏天炎熱時飲用,它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祛暑的功效。 豆豉 性平,能解散表邪,民間常以豆豉與蔥白同用,或煎湯飲,或煮粥食,無論對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均宜,有發汗、退燒的效果。 芫荽 性溫,味辛,風寒感冒者宜食。民間喜用芫荽、饴糖各30克,加米湯半碗,蒸熟食用。 菊花腦 在江蘇南京地區常作為夏令佳蔬。性涼,味甘,有清熱、涼血、祛暑、降火、清利頭目的作用,最適宜夏季風熱感冒,發熱口干,咽痛口苦,頭痛目赤者熬湯食用。 橄榄 又名青果。有清肺、利咽喉、化痰的作用,對風熱感冒合並咽喉腫痛者尤為適宜。民間習慣用鮮橄榄3~5個,劈開,鮮蘿卜(紅皮、白皮均可)半個至1個切開,煮水代茶飲。古人譽之為“青龍白虎湯”,對風火喉痛、喉間紅腫,頗有食療效果。 地瓜 能生津止渴,可生啖或煮食。《陸川本草》記載:“生津止渴,治熱病口渴。”適宜風熱感冒、發熱口干、頭痛煩渴時食用。 荸荠 適宜風熱感冒之人咳嗽痰黃,咽喉腫痛,口干作渴者食用。它有清熱、化痰、止渴的效果,或生食,或煮食,或搾汁飲用均可。若與海蜇皮一同煎水喝,其化痰止咳作用更好。 梨子 性涼,味甘,能生津、清熱、化痰,適宜風熱感冒、發熱、口干渴、咳嗽痰黃時,隨意食用。民間習慣對風熱感冒咳嗽者,用生梨1個,洗淨連皮切碎,加冰糖炖水服。 蘿卜 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對風熱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者,尤為適宜。民間有用蘿卜(紅皮辣蘿卜更好)洗淨,不去皮,切成薄片,放於碗中,上面放饴糖2~3匙,擱置一夜,即有溶成的蘿卜糖水,頻頻飲服,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 辣椒 大辛大熱,辛能發散,熱能祛寒,故有散寒發汗之功,這對感冒風寒,惡寒無汗者尤宜。所以,《藥性考》中指出:“溫中散寒,除風發汗。”風寒感冒食之則宜,而風熱感冒切忌服食。 綠豆 有清熱消暑作用,炎夏酷暑的風熱感冒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匯言》中認為:“綠豆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民間也常用綠豆湯治暑熱天感冒。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的功用,夏天風熱感冒者宜食之。《日用本草》指出:西瓜能“清暑熱,解煩渴”。《滇南本草》說它能“治一切熱症”。風熱感冒之人發熱口干咽痛時,食之頗宜。 甘蔗 性寒,味甘,能清熱,生津。風熱感冒之人發熱、口干、咳嗽時,宜食之。《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甘蔗還有“利咽喉”的作用,風熱感冒咽喉疼痛不利者,食之還能清火利咽。 胖大海 性涼,味甘淡,能清熱,利咽。清代名醫張壽頤認為:“胖大海善於開宣肺氣,並能通洩皮毛,風邪外閉,不問為寒為熱,並皆主之。”因其性涼,故以風熱感冒者為宜。 羅漢果 性寒,味甘,能解熱、清肺、止咳。因此,風熱感冒,發熱咳嗽者宜食之。《嶺南采藥錄》認為羅漢果能“理痰火咳嗽”。《廣西中藥志》說它“止咳清熱”。故只宜風熱感冒,而不宜風寒感冒者食用。 大蒜 性溫,味辛,有防治感冒作用,無論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者皆宜。《食物中藥與便方》中介紹:“感冒,頭痛鼻塞,惡寒發熱:大蒜、蔥白、生姜適量等份,煎湯溫服,出汗即愈。”《本草衍義補遺》中指出:“大蒜,性熱善散,多用於暑月。”《本草綱目》亦雲:“夏月食之解暑氣”。故凡感冒之人,皆宜食用。 扁豆 性平,味甘,有清暑化濕的作用。夏季暑濕感冒之人,食之最宜。中醫認為,暑多挾濕,尤其是到了長夏梅雨季節,最易引起暑濕感冒,發熱身重,困倦乏力,嘔吐腹瀉等,宜用扁豆煮食,或用扁豆花亦可。 蘆根 即蘆葦的根莖,性寒,味甘,有清熱,生津,止渴,化痰的作用。夏天風熱感冒者,食之最宜。《藥性論》認為蘆根“能解大熱”。《日華子本草》亦雲:“治寒熱時疾煩悶。”凡屬夏季風熱感冒,高熱口渴,咳吐黃痰時,食之頗多裨益。《食物中藥與便方》中還介紹:“預防流感:蘆根30克,鮮蘿卜120克,蔥白7個,青橄榄7個,煮湯代茶。” 冬瓜 為夏令瓜菜,性涼,味甘淡,能清熱祛暑。《本草再新》中說它“解暑化熱”。《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冬瓜能“消暑濕”。因此,夏季風熱感冒發熱口於者,食之頗宜。 絲瓜 性涼,味甘,能清熱,化痰。凡熱病之人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者皆宜。《陸川本草》中記載:絲瓜“生津止渴,解暑除煩。治熱病口渴,身熱煩躁。”因此,夏天風熱感冒之人發熱口干咳痰者食之,尤為適宜。 根據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治療原則,凡風寒感冒者宜吃溫熱性或平性的食物,諸如醋、胡椒、花椒、肉桂、大米粥、砂仁、金橘、檸檬、佛手柑、洋蔥、南瓜、青菜、赤小豆、黃芽菜、豇豆、杏子、桃子、櫻桃、山楂等;風熱型感冒者還宜食用的寒涼性物品,如蘋果、柿霜、枇杷、柑、橙子、猕猴桃、草莓、無花果、旱芹、水芹、蕹菜、苋菜、菠菜、金針菜、莴苣、枸杞頭、豆腐、面筋、瓠子、地瓜、黃瓜、馬蘭頭、菜瓜、綠豆芽、柿子、香蕉、苦瓜、番茄等。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