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精打采時要保證他的休息,他既不會饑餓,也不會因此消瘦。然而,如果他的食欲明顯下降時間超過一周,或者有發熱、嘔吐、腹瀉或體重下降等疾病征象,要與兒科醫生協商。 不愛吃蔬菜,或者偏愛某一種食品,對於孩子是比較普遍出現的情況,心理學研究表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最大的特點是:以個人需要和喜好來決定做,或不做一件事。 如果家長這時以強迫的方式硬要孩子屈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可能還會適得其反,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碰到這種情況,家長多數都會很著急、焦慮,擔心孩子營養不全面,影響身體發育,但孩子軟硬不吃,令家長有些束手無策。通常,我會建議家長運用一點心理學的技巧和知識,以“同理心”的方式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感覺孩子的感覺。用孩子的角度來想一下,為什麼不愛吃蔬菜呢?
通常可能有幾種狀況: 1、蔬菜能給孩子身體提供的那種營養已經夠用了,不需要再補充了。 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但其實不然,研究表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7歲之前,他/她是完全靠感性來認識世界的,即完全憑感覺。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痛了就哭……他/她們是全然跟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在一起的,還不會像大人那樣用理性來思考問題,什麼有營養才吃什麼,明明不喜歡還要照做。 是否屬於這一種情況,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醫學檢測的方式來了解,孩子是否真的缺乏蔬菜或某種食品的營養; 2、孩子不喜歡那個菜味道,或者第一次吃的時候留下了不好的經驗,比如燙著了、鹹著了……以後再看到就不願意吃了。 有可能孩子非常討厭那種菜的味道,或者是幼小無力的牙咀嚼蔬菜的感覺不舒服,或者是腸胃要消化充滿纖維素的蔬菜是一份不舒服的感覺。或者一看到就聯想起一些不喜歡的東西或者事情。 ……
每個孩子的原因可能都不同,可以通過詢問孩子本人的方式來了解,把孩子抱在懷裡,平心靜氣的告訴他/她:看到你不吃蔬菜,媽媽/爸爸很擔心你,為什麼你不喜歡吃呢…… 兩歲半的孩子已經完全可以這樣和家長進行溝通了。家長可以猜猜看是什麼原因,和孩子確認一下是不是如此。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孩子是能反映人類的本能:“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對你的孩子來說,吃蔬菜一定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他/她就強烈拒絕。如果家長能想法兒制造“吃蔬菜的快樂”,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比如說,將蔬菜變個花樣來做,和一些紅、黃的蔬菜搭配出孩子喜歡的艷麗色彩或圖案,或者菜剁碎了做成肉菜丸子,再比如用游戲、競賽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比著吃……總是有辦法的。
孩子不愛吃蔬菜不一定就是故意跟父母作對,有可能有以下原因: 1蔬菜本身的問題,如菜太老,孩子咬不碎;菜有怪味,口味不佳等; 2養育方式的問題,如所選蔬菜品種有限;父母本身不愛吃蔬菜;父母無意中對某些蔬菜發表了不恰當的意見,影響了孩子的喜好等。
其實,蔬菜本身是非常美味的食品,只要父母能針對孩子的問題所在,采取恰當的方法,讓孩子喜歡蔬菜並不難。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