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炸鮮蘑的制作過程及掛糊的制作方法: 准備蔥花和姜末。 平菇撕開,撕大片一些,不然炸的時候太多太麻煩。 放些面粉、加鹽、雞精和少許胡椒粉,加水調勻 將平菇蘸面糊,進油鍋開炸。 繼續炸,過程比較危險,油星濺得很厲害。 炸好了是這樣的,味道很好!
掛糊是在烹調前將原料外部掛上一層較厚的濕澱粉,從而使菜肴外焦裡嫩,酥脆可口。
1.掛糊的作用
①可以改變菜肴的質地,使一些韌性的原料經掛糊後質地變得外焦或酥脆,更加鮮嫩;
②可以適應烹調的要求。有些原料如肉片或水果在制作菜肴時,不可直接進行烹制,而要先行掛糊。這樣既能保持原料的養分,又使得菜肴外皮酥脆。如焦熘肉片、拔絲蘋果等;
③可以降低菜肴的成本,調節菜肴的口味。特別是油膩比較大的原料,掛糊後可降低油膩,如軟炸肉;
④可以保持原料的營養成分及鮮嫩度。經過掛糊的原料在烹調時,是間接受熱,因此可以使原料的營養不散失。
2.掛糊的要領
①掛糊根據烹調方法的不同,菜肴口味的要求,以澱粉為主,常需要一些副料配合掛糊,如面粉、雞蛋清、雞蛋黃等。因此,要求主副料比例合適,比如蛋白糊(又稱高力糊),蛋白多了而澱粉少了,經烹調後的菜肴很快就會塌癟變形;蛋白少了而澱粉多了,則不能使菜肴充分膨脹,而且在食用時會發黏。因此要掌握好主副料的比例。
②糊的調和要均勻,不能有干澱粉粒。在調和時少加水分,可根據烹調需要加適量的水,將澱粉調勻。如果出現干澱粉粒,既影響菜肴的美觀,又會在過油時爆出熱油花燙傷操作人員。需要放干澱粉的高力糊,要先用面杖將澱粉擀碎過籮後使用。
③糊的稀、厚程度應根據烹調的需要決定。軟炸的菜肴糊要稀,糖醋、焦熘的菜肴糊則要厚些。糊的稀、稠以能裹住原料為宜。稀了則與原料脫節,俗稱為脫糊。脫糊後的菜肴其質量與掛糊相反,達不到掛糊的目的。稠了會使菜肴掛糊不勻,表面不光澤。糊厚的地方吃起來發艮,沒有糊的地方原料已炸焦,達不到外焦裡嫩的效果。
3.掛糊的方法
高力糊是將雞蛋清用竹筷或特制的抽子抽打成雪堆狀,以能插住筷子為准。抽時按一個方向抽上勁,不要變換方向。然後加入玉米粉或過籮後的干澱粉拌勻即成。這種糊可以制作高力蘋果、高力魚條等菜肴。制作過程是將原料切成條,沾上干面粉,放入高力糊中。鹹味的菜肴在沾面粉前可加入適量的鹽、味精調味。高力菜肴的炸制必須使用干淨的豬油或植物油,以保持菜肴的色澤美觀。油放在火上燒至二、三成熟時,用羹匙舀起原料裹勻高力糊,放入油內用微火慢炸,再用手勺舀起熱油,澆在菜肴的上部,使高力糊通熱凝固,再不斷地翻動至炸透撈出。甜口的可加入白糖食用,鹹口的蘸椒鹽食用。
用高力糊烹制的菜肴,色白如霜,脹發飽滿,松軟鮮嫩。
蛋清澱粉糊制法比較簡單,將雞蛋清同濕澱粉攪勻即可。這種糊適宜作蛋白魚條、蛋白蝦等。烹制時原料內加入味精、鹽,調好味,沾上干面粉,放入蛋白糊中。食油放在火上燒至三、四成熱,將原料裹勻蛋白糊,放入油內炸透撈出,蘸花椒鹽食用。蛋白糊制作的菜肴,色如白霜,質地外酥脆裡軟嫩。
澱粉糊用純澱粉加水調和而成。這種糊的特點是炸制後焦脆,適宜制作炸丸子、焦熘肉、糖醋等菜肴。使用時要注意不可帶有干澱粉粒。
雞蛋澱粉糊是由雞蛋與濕澱粉調和而成的。適宜制作軟炸的菜肴。制作過程是將原料切成片狀加入味精、精鹽拌勻,再加入雞蛋澱粉抓勻。制作時盡量使用含水分少的濕澱粉。如使用水分多的澱粉,調出的糊稀而掛不到原料上,炸制時會出現脫糊現象。如果糊稀了,補救的辦法是加入玉米粉或過籮後的干澱粉,即可使糊復稠。掛雞蛋澱粉糊的菜肴其特點是酥脆。
雞蛋面粉糊是由雞蛋與面粉調制而成的。在調制糊時,要少加雞蛋,面粉要邊攪邊加。雞蛋多了,面粉會成小疙瘩而調和不勻;面粉多了就會成面團,再加雞蛋也難調開。雞蛋面粉適用於制作鍋貼、鍋塌、鍋炸之類的菜肴。特點是質地綿軟鮮嫩。
面包糊是以雞蛋、面粉、西餐面包為原料的一種糊。其他的糊是先行調制,再放入原料,而面包糊是單獨使用。制作過程是將原料片成較大的片,加入味精、精鹽、料酒調勻後,沾上干面粉,再蘸滿雞蛋液,然後裹上面包渣,用五六成的熱油炸過即成。面包糊制作的菜肴外酥脆裡鮮嫩。它適宜制作面包裡脊、面包蝦等菜肴。如果沒有西餐面包,可以用?頭渣或芝麻代替。
脆皮糊是由發酵粉、面粉、澱粉調制而成的。適於制作脆皮魚條、拔絲蘋果等菜肴。經掛糊炸制後的菜肴同高力糊一樣脹發飽滿,色如白霜。但久放不癟,外皮酥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