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吃蔥真的能讓人聰明嗎?正文

吃蔥真的能讓人聰明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吃蔥真的能讓人聰明嗎?
 
不可以
這只是迷信
 
肯定唔會咖蔥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原(主要在綠色蔥葉中含有)、食物纖維以及磷、鐵、鎂等礦物質等。經常吃蔥的人,即便脂多體胖,但膽固醇並不增高,而且體質強壯。蔥含有微量元素硒,並可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含量,對預防胃癌及多種癌症有一定作用。患有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潰瘍病的人不宜多食;另外蔥對汗腺刺激作用較強,有腋臭的人在夏季應慎食;表虛、多汗者也應忌食;過多食用蔥還會損傷視力
 
春天多吃蔥,濁氣一掃光

“常吃蔥,人輕松”。市醫藥研究所的專家提醒市民,春天裡多吃蔥對健康很有益。
蔥含有一種特殊的揮發油,油中含有蔥辣素,具有較強的殺菌性,對預防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傷風感冒有明顯效果。春季常吃蔥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除胃腸積下的污垢濁氣,提高食欲,健脾強身,還能降低血壓、血脂、血糖,增強人體免疫力。這些作用與蔥富含鍺等微量元素有關。另外,吃蔥對心血管硬化、膽固醇上升、便秘、肥胖者的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蔥在醫療中功效非凡,有發汗、利尿、鎮靜作用。
 
【科屬】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



【別名】芤、鹿胎、萊伯、四季蔥、和事草、蔥白、大蔥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平;入肺、胃二經。



【功效主治】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凝。主治風寒感冒輕症,癰腫瘡毒,痢疾脈微,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



【營養成分】每100克含水分90克,蛋白質2.5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5.4克,鈣54毫克,磷61毫克,鐵2.2毫克,胡蘿卜素0.46毫克,維生素c15毫克。此外,還含有原果膠、水溶性果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和大蒜素等多種成分。



【食療作用】



1.解熱,祛痰蔥的揮發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體汗腺,達到發汗散熱之作用;蔥油刺激上呼吸道,使粘痰易於咯出。



2.促進消化吸收蔥還有刺激機體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欲。



3.抗菌,抗病毒蔥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顯的抵御細菌、病毒的作用,尤其對痢疾桿菌和皮膚真菌抑制作用更強。



4.防癌抗癌香蔥所含果膠,可明顯地減少結腸癌的發生,有抗癌作用,蔥內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保健食譜】



1.蔥鼓湯蔥30克,淡豆鼓10克,生姜3片,黃酒30毫升。將蔥、淡豆鼓、生姜並水500毫升入煎,煎沸再入黃酒一、二沸即可。此湯具有發散風寒,理氣和中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病症。



2.蔥棗湯大棗20枚,蔥白7根。將紅棗洗淨,用水泡發,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燒沸,約2o分鐘後,再加入洗淨的蔥白,繼續用文火煎10分鐘即成。服用時吃棗喝湯,每日2次。此湯具有補益脾胃,散寒通陽的功效,可輔治心氣虛弱,胸中煩悶,失眠多夢,健忘等病症。



3.蔥炖豬蹄蔥50克,豬蹄4只,食鹽適量。將豬蹄拔毛洗淨,用刀劃口;蔥切段,與豬蹄一同放入,加水適量,入食鹽少許,先用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炖熬,直至熟爛即成。此肴具有補血消腫,通乳的功效。適用於血虛體弱,四肢疼痛,形體浮腫,瘡瘍腫痛,婦人產後乳少等病症。



4.蔥燒海參蔥120克,水發海參200克,清湯250毫升,油菜心2棵,料酒、濕玉米粉各適量。先將海參洗淨,用開水氽一下;用熟豬油把蔥段炸黃,制成蔥油;海參下鍋,加入清湯和醬油、味精、食鹽、料酒等調料,用濕玉米粉勾芡澆於海參、菜心上,淋上蔥油即成。此菜具有滋肺補腎,益精壯陽的功效。適用於肺陽虛所致的干咳、咯血,腎陽虛的陽痿、遺精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糖尿病等病症。



5.蔥白粥蔥白1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先煮粳米,待米熟時把切成段的蔥白及白糖放入即成。此粥具有解表散寒、和胃補中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身熱無汗,面目浮腫,消化不良,癰腫等病症。



6.大蔥紅棗湯蔥白20根,大棗20枚。將蔥白洗淨切段,大棗洗淨切半;二者共入水中煎煮,起鍋前加白糖適量。此湯具有和胃安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體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注意事項】不宜與蜂蜜共同內服;表虛多汗者忌食。











常吃蔥人輕松



蔥含有一種特殊的揮發油,油中含有蔥辣素,具有較強的殺菌性,對預防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傷風感冒有明顯效果。春季常吃蔥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除胃腸積下的污垢濁氣,提高食欲,健脾強身,還能降低血壓、血脂、血糖,增強人體免疫力。這些作用與蔥富含鍺等微量元素有關。另外,吃蔥對心血管硬化、膽固醇上升、便秘、肥胖者的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
 

上班午餐怎樣吃比較利於減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