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像很流行吃這個.對小孩好嗎? 您好 降低血脂:日本果樹研究所的人體試驗表明,每天吃兩個蘋果,3周後受試者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21%,而甘油三酯水平高正是血管硬化的罪魁禍首。蘋果的果膠進入人體後,能與膽汁酸結合,像海綿一樣吸收多余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然後排出體外。同時,蘋果分解的乙酸有利於這兩種物質的分解代謝。另外,蘋果中的維生素、果糖、鎂等也能降低它們的含量。降血壓:過量的鈉是引起高血壓和中風的一個重要因素。蘋果含有充足的鉀,可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壓。同時,鉀離子能有效保護血管,並降低高血壓、中風的發生率。英國著名藥理學家-蘇珊·奧爾裡奇博士發現,蘋果中所含的多酚及黃酮類物質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癌症:日本弘前大學的研究證實,蘋果中的多酚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而芬蘭的一項研究更令人振奮:蘋果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是一種高效抗氧化劑,它不但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劑,而且是癌症的克星。假如人們多吃蘋果,患肺癌的幾率能減少46%,得其他癌症的幾率也能減少20%。法國國家健康醫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還告訴我們,蘋果中的原花青素能預防結腸癌。抗氧化作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小組把老鼠的腦細胞浸到含有栎精和維生素c的液體中,發現腦細胞的抗氧化能力明顯增強。同其他蔬菜水果相比,蘋果裡含有的栎精是最好的,而紅蘋果又比黃蘋果和綠蘋果好。所以,對於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綜合症患者來說,蘋果是最好的食品。強化骨骼:蘋果中含有能增強骨質的礦物元素硼與錳。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硼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液中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的濃度,這些物質能夠有效預防鈣質流失。醫學專家認為,停經婦女如果每天能夠攝取3克硼,那麼她們的鈣質流失率就可以減少46%,絕經期婦女多吃蘋果,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防治骨質疏松。維持酸鹼平衡: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的人身上,而蘋果是鹼性食品,吃蘋果可以迅速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物質(包括運動產生的酸及魚、肉、蛋等酸性食物在體內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增強體力和抗病能力。 「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在眾多水果之中,蘋果可說是最普遍又最平和的一種,但它的營養價值卻不容小觑。中醫相信它可「生津潤肺,健脾開胃」;營養學上的分析,指出蘋果含有最多果糖,並含有多種有機酸、果膠及微量元素。蘋果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不但能促進膽固醇代謝,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更可促進脂肪排出體外。法國人做過一項實驗,讓一組身體健康的中年男女每日進食兩、三個蘋果,一個月後,量度他們體內膽固醇水平,發現80%的人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又叫壞膽固醇)都降低了;同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即好膽固醇)卻有所增加。蘋果對於心血管的幫助可見一斑。蘋果所含的微量元素鉀能擴張血管,有利高血壓患者,而鋅亦是人體所必需,缺乏時會引致血糖代謝紊亂與性功能下降。生吃蘋果,除了能獲得以上效益,還能調理腸胃,因為它的纖維質豐富,有助排洩。另一方面,洩瀉的人吃它也有好處,因為蘋果酸具收斂作用,但須注意,如屬脾胃虛寒型的慢性洩瀉,則須將蘋果用錫紙包裹,先焗熟或煨熟才吃。蘋果營養豐富,熱量不高,甚受減肥者歡迎。食療方面,用蘋果皮加姜數片煮水喝,可止嘔吐。用蘋果配梨子可減梨子之寒,更有強化和潤肺潤胃之效。秋季糖水,用蘋果、梨子數個,加百合1兩(30克),石斛5錢(15克),南北杏3錢(9克),可潤肺止咳。減肥:蘋果會增加飽腹感,飯前吃能減少進食量,達到減肥的目的。至於吃蘋果是否要削皮,那是見仁見智的看法,不削皮,有可能吃下農藥,削皮呢,蘋果最營養的部分就是皮,而且大部分的纖維也在皮 主要成分:蘋果含豐富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果膠,單寧酸,有機酸以及鈣,磷,鐵,鉀等礦物質。 排毒功效:蘋果營養價值高,有益健康,向來為人們津津樂道。除此之外它還具有排除鹽分,降低血壓,去膽固醇,刺激腸蠕動,利尿通便等作用。蘋果中的果膠可以調整人體生理機能。 禁忌:多食易飽,宜節制。 蘋果煮魚補心養氣、補腎益肝,對因腎虧體虛或睡眠不足等引起的黑眼圈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適量可以呀 可以,有些媽媽專煮這個給寶寶吃,說可以補鈣。
http://www.heinz.com.cn/babyshow/cookbooks_show.php?id=4342
一般從妊娠中期開始,妊娠反應逐漸消失,食欲好轉,胃口大開,此時胎兒進入生長發育階段。同時胎兒向母體索取營養量大大增加。所以應充分補充營養素。在飲食上應注意蛋白質、鈣、維生素等營養素調配得當。除食米、面外,應多食魚、動物內髒、豆制品、雞蛋、牛奶等富於蛋白質的食品,和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以促進腦細胞發言,適當增加含碘食品,可防止單純性甲狀腺腫。宜食瘦肉、排骨、魚、蝦、肝類、豆類、牛奶、蛋黃、木耳、面筋、油菜、芹菜、海帶、蕃茄等以及新鮮水果。每日主食8兩左右,蔬菜1斤左右,魚和肉2-3兩,豆制品3—5兩,雞蛋1一2個,水果適量。應盡量粗細、葷素食品搭配 少食辛辣、濃茶,忌煙酒等。
開胃食譜
番茄炒豆腐 先用開水把番茄燙一下, 去皮,切成厚片。把豆腐切成3cm左右長方塊。鍋內放少許油,待熱後,放入番茄小炒片刻,然後把切好的豆腐放入鍋內,加少許醬油、白糖、鹽、味精滾幾滾,待豆腐炒透即可裝盤。
酸菜鲫魚湯 鲫魚去內髒,洗淨後用油煎一下,放入2碗水煮開後,放入酸菜、蔥、生姜。先用大火煮3-5分鐘,然後該用小火煮15-20分鐘,湯變成乳白色即可。
自制酸黃瓜 黃瓜洗淨後,切成細條,用鹽腌15分鐘,漬水,加入少許食醋、糖攪拌。用保鮮膜封住碗口放入冰箱內,30分鐘後即可吃。如果覺得冰,可以放在桌上涼一會兒。
消除孕婦腳腫
酒釀蛋包湯圓 原料:酒釀1大匙,無餡湯圓60克,雞蛋1個,白砂糖。 制法:鍋中加清水1杯半煮滾,放入湯圓;待湯圓煮到開始上浮時加酒釀,打蛋下去,再燒滾即可放糖,熄火焖2分鐘即成。
果汁魚塊(2人份) 原料:淨魚肉300克,果汁120克,玉米粉30克,雞蛋20克,植物油600克(實耗約50克),鹽2克,濕澱粉30克。 制法:將加工好的淨魚肉切成長3厘米、厚0.6厘米、寬1.5厘米的塊放入碗內,加鹽腌上;把雞蛋與濕澱粉放在碗裡,加適量清水,攪拌均勻,然後將魚塊放入蘸上一層,而後再蘸上一薄層玉米粉;炒勺內倒入植物油,放旺火上燒到七八成熱,將魚塊逐一放入,炸至金黃色,熟後撈出瀝油,放在盤內;炒勺內熱油倒出,留點底油,放回火上,加入果汁炒勻;用調稀濕澱粉勾薄芡、加尾油,淋在魚塊上即成。
孕婦要當心某些水產品。因為祖國醫學認為,某些水產品有活血軟堅的作用,食用後對早期妊娠會造成出血、流產。如螃蟹,雖然味道鮮美,但其性寒涼,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對孕婦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顯的墮胎作用。甲魚,又稱為鱉,具有滋陰益腎之功,對一般人來說,它是一道營養豐富的菜肴。但是甲魚性味鹹寒,有著較強的通血絡、散瘀塊作用,因而有一定墮胎之弊,尤其是鱉甲的墮胎之力比鱉肉更強。
孕婦還應忌食滑利之品。薏仁又稱薏米,是一種藥食同源之物,中醫認為其質滑利。藥理實驗證明:薏仁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可促使子宮收縮,因而有誘發流產的可能。馬齒苋又名馬齒菜、瓜仁菜,它既是草藥又可作菜食用,其藥性寒涼而滑利。實驗證明,馬齒苋汁對於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能使子宮收縮次數增多、強度增大,易造成流產。
產婦膳食 婦女分娩後氣血虧損,體質虛弱,面色蒼白,有的可出現貧血和輕度貧血。因此,分娩後的婦女膳食調理要有側重。除了吃些雞肉、豬肉、牛肉、雞蛋外,在1—3個月內要常吃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豬血、豬肝、黑木耳、大棗等。
產婦應吃哪些水果: 香蕉,橘子,山查,紅棗,桂圓
產後各種飲食常識
1、產後補紅糖多少為宜: 醫學認為,紅糖性溫入脾,具有益氣及化食之功,能健脾暖胃,散寒活血。此外,紅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及一些微量元素,這些都是產婦必不可少的營養。 但是,無限制地食用紅糖會適得其反,造成慢性失血性貧血,反而影響子宮復原和產婦的健康。所以產婦食用紅糖的時間以半月為宜。請不要長時間食用紅糖。
2、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嗎? 雞蛋營養豐富也容易消化,適合產婦食用,但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有許多產婦一天吃一二十個,不但吸收不了,還會影響其它種類食物的攝取。
3、產褥後喝湯比吃肉有營養嗎? 產褥後應該常喝些雞湯、排骨湯、魚湯和豬蹄湯,以利於泌乳,但同時也要吃肉。肉比湯的營養要豐富得多,那種“湯比肉更有營養”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4、產褥期應忌口嗎? 許多地方都有讓產婦忌口的習慣,諸如牛羊肉、魚蝦類和其它腥膻之物都不准吃。產後需要充足而豐富的營養素,主副食都應多樣化,僅吃一二樣不能滿足產婦身體的需要,也不利於乳腺的分泌。
5、產婦吃的菜越淡越好嗎? 不少地方不讓產婦吃鹽,菜裡一點鹽也不放,這也是不對的。由於產後出汗多,乳腺分泌旺盛,產婦體內容易缺水和鈉鹽;因此,產後不應少吃鹽,但也不宜吃鹽過多。
http://www.okgz.com/food/jiansheng/yunchangfu/index.html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刻意滋補,營養過剩、胎兒過大反而麻煩,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注意飲食的粗細搭配,好好休息,跟平常人一樣,別興師重重的。一,孕婦飲食三大注意
妊娠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北大一院婦產科主任楊慧霞做客搜狐健康,為廣大孕婦就“吃”的問題提出三項注意。
妊娠期糖尿病源於水果吃得多
很多孕婦在懷孕早期什麼都不想吃,只是大量地攝入水果。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因為水果裡面含有很高的糖分致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有研究表示,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病人,一大部分都是在診斷了妊娠期糖尿病之前存在飲食的不合理,主要是大量含糖食物的攝入。比如說糕點、水果或者是含糖分的飲料。愛吃水果可以,但是量一定要控制。
懷孕時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在日常飲食方面要注意總熱量不要攝入太多。問題較多的是孕婦營養過剩,再加上食物的不平衡,導致孕婦出現糖代謝異常。在醫院監測發現,妊娠期糖尿病近幾年逐漸上升。輕型糖耐量受損的壓力也在增高。這兩種已經占到了8%。其實這些可以預防,就是要進行合理的飲食。胎兒是需要一定營養、熱量,但是胎兒在早期需要的熱量很少。進入十三周以後,到晚期階段,為了滿足胎兒的宮內發育,熱卡只需要增加300千卡。半兩主食含90千卡,一個蘋果含90千卡,一個雞蛋含90千卡,這樣三個90就是270千卡了。等於只需比沒懷孕的時候多吃一個蘋果、一個雞蛋以及半兩主食。不要吃的太多,對身體沒什麼好處。
總而言之,孕期要注意熱量攝入,飲食攝入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性。再適當做一些運動。不要說整個懷孕期,由於老公和家人的關心,各種營養食物都供給很多,再加上不工作,這樣能量攝入增加了,消耗減少了,肯定會導致營養過度。營養過度不但使導致糖代謝異常的幾率增加,胎兒也會在宮內過度的發育,形成巨大兒。同時還要注意,孕婦體重長得太多,就限制自己吃一些。還有偏食現象比較嚴重,像各種的蛋白類食物不愛吃,可能就會出現貧血的現象。
食物補鈣很難滿足鈣的需求
孕婦懷孕之後,容易[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