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吃阿膠期間不能吃哪些食物?正文

吃阿膠期間不能吃哪些食物?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吃阿膠期間不能吃哪些食物?
 
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制劑;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
 
注意吃阿膠的時候不能吃蘿卜,不然就白吃了
 
【來源】本品為馬科動物驢equusasinusl.及其他驢皮經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用蛤粉炒成珠者稱阿膠珠。
【性味、歸經】甘,平。歸肺、肝、腎經。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應用與配伍】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為補血之佳品。常與熟地黃、當歸、黃芪等補益氣血藥同用。
2.用於多種出血證。止血作用良好。對出血而兼見陰虛、血虛證者,尤為適宜。治血熱吐衄,配伍蒲黃、生地黃,如《千金翼方》,治吐衄咳唾失血既多,虛倦神怯,配伍人參、白及等,如《痰火點雪》;治肺破嗽血,配伍人參、天冬、北五味子、白及等,如《直指方》阿膠散;治便血如下豆汁,配伍當歸、赤芍等,如阿膠芍藥湯;治先便後血,配伍白芍、黃連等,如《醫林集要》阿膠丸;治沖任不固,崩漏及妊娠下血,配伍生地黃、艾葉等,如膠艾湯。
3.用於陰虛證及燥證。能滋陰潤燥。治溫燥傷肺,干咳無痰,配伍麥冬、杏仁等,如清燥救肺湯,治熱病傷陰,虛煩不眠,配白芍、雞子黃等,如黃連阿膠湯;治熱病傷陰,液涸風動,手足瘈疭,配龜板、牡蛎、白芍、生地黃等,如大定風珠。
【用法用量】入湯劑,5~15g,烊化光服;止血常用阿膠珠,可以同煎。
【使用注意】本品性滋膩,有礙消化,胃弱便溏者慎用。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醫別錄》載:“阿膠生東平郡(今山東東平縣),煮牛皮作之,出東阿縣。”陶弘景又日:“今東都下亦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膠則有清濁。”《本草圖經》曰:“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縣城北井水作煮為真。造之,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其井官禁,真膠極難得。……大抵以驢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神農本草經》阿膠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本草綱目》雲:“凡造諸膠,自十月至二、三月間,用挲牛、水牛、驢皮者為上,豬、馬、騾、駝皮者次之,其舊皮、鞋、履等物者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極淨。”根據上述記載可知古代阿膠原料用牛皮、驢皮及其他多種動物皮類,但以驢皮用阿井水煎成者為最佳。現代已將牛皮膠單列為一種藥材,即黃明膠,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均規定以驢皮熬制的膠為阿膠正品。
皮膠為傳統中藥,有滋陰補血、安胎的功用;可治血虛、虛勞咳嗽、吐血、便血、婦女月經不調等,對虛勞貧血、肺瘘咯血、胎產崩漏等症有良好療效以驢皮所制最佳。距今已有兩千年的生產歷史。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阿膠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們發現用驢皮熬制阿膠,藥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驢皮,並沿用至今。
原產地
阿膠的原產地是山東“東阿”,由於歷史原因,東阿縣治多有變遷,因此阿膠原產地應為“泛東阿區”,即包括:一、今屬聊城市陽谷縣的阿城鎮,是最早的東阿縣治所在地,阿膠似應誕生於此。二、今屬濟南市平陰縣的東阿鎮,福膠集團所在地。代表產品是“福”字牌和“東阿鎮”牌阿膠,東阿鎮是明代至中華民國(1947年)的東阿縣城,阿膠制造業興盛並成為貢品即始於此;東阿鎮阿膠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獲金牌;三、今屬聊城市東阿縣,1947年以後東阿縣的銅城鎮成為東阿縣駐地,也是東膠集團所在地,東阿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其中東阿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阿膠之鄉,並與茅台鎮、景德鎮一道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而古老的“阿膠井”則在今阿城鎮西北2公裡處的岳莊村。
原動物
驢別名:毛驢、家驢。
equusasinusl.--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馬科equidae
驢為我國的主要役用家畜之一。一般體重約200公斤左右。頭大。眼圓。耳長。面部平直,頭頸高揚,頸部較寬厚,肌肉結實。鬣毛稀少。四肢粗短,蹄質堅硬。尾基部粗而末梢細。體形成橫的長方形。毛色有黑色、栗色、灰色三種。毛厚而短。全身背部及四肢外側、面頰部如同身色,惟頸背部有一條短的深色橫紋。咀部有明顯的白色咀圈。耳廓背面如同身色,內面色較淺,尖端色較深,幾呈黑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
主要食物為干的禾草類植物。
在我國役用驢種中,尤以關中驢為佳。體格高大,結構良好,遺傳性強,繁殖力大。
采制
全年均可加工,將驢皮浸入清水內約2~3天使軟化後,取出刮去驢毛,切成小塊,用清水洗淨,放入沸水中煮約一刻鐘,至皮卷起時,取出,放入另一有蓋鍋中加水至浸沒驢皮,煎熬約三天三夜,待液汁稠厚時取出,加水再煮,如此反復5~6次,直至大部分膠質都已溶出為止。將所得液汁用細銅絲篩過濾,濾液中加入少量白礬粉攪拌,靜置數小時,待雜質沉澱後,收取上層溶液加熱濃縮。在出膠前2小時加入矯臭劑及矯味劑(1,000斤驢皮加黃酒7.5斤及砂糖15斤),出膠前半小時加入豆油(1000斤驢皮加15斤),以減低膠的粘性。至用鏟挑取粘成一團不再落入鍋中時即可出膠。放入襯有鉛皮的木盤中,鉛皮上預先塗搽豆油以免粘連,待膠凝固,取出,切成小塊,塊長10厘米,寬4~4.5厘米,厚1.6厘米或0.8厘米。置網架上晾,每隔2~3天翻動一次,以免兩面凹凸不平,7~8天後整齊地排入木箱中,密閉悶箱並壓平,待外皮回軟再取出攤晾,干後再悶,再晾干(也可用鼓風干燥法干燥)。在包裝前用濕布拭去外面莫狀物,即為成品。
炮制
1.將塊狀阿膠搗碎即成。
2.阿膠珠:先將蛤粉置鍋內加熱,至輕松時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塊阿膠,炒至鼓起成圓珠形,呈黃白色,立即取出篩去蛤粉,放涼即成。
①《雷公飽炙論》:"凡使阿膠,先於豬脂內浸一宿,至明出,於柳木火上炙,待泡了,細碾用。"
②陶弘景:"阿膠作藥用之,皆火炙,丸散須極燃,入湯微炙。"
③《綱目》:"阿膠,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當各從本方。"
藥理
1.對造血系統的作用阿膠有明顯的補血作用,療效優於鐵劑。
2.抗休克作用麻醉貓反復從股動脈放
 
吃阿膠不能喝綠豆湯啊,會降低它的藥性。
 

什麼地方的多春魚最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