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菜是指哪些菜?
海南四大名菜不但有家常菜肴,還囊括"山珍海味",獨具特色,讓人垂涎三
尺。它們是“文昌雞、嘉積鴨、和樂蟹、東山羊”。
文昌雞: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號稱「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雞是一種優
質育肥雞,因產於海南省文昌市而得名。
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該市潭牛鎮牛鎮天賜村。此村盛長榕樹,樹籽富含營
養,家雞啄食,體質極佳。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
艷,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據悉,現在為了使文昌雞保持其
“野味”而又能縮短出籠時間,往往采用先放養後籠養的方法。可不要小瞧“白切”
二字,這是品嘗文昌雞鮮美嫩滑之原質原味的最佳吃法。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
飯,俗稱“雞飯”。白切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
東南亞一帶備受推崇,名氣頗盛。
特點:擺盤美觀,色澤淡黃光亮、皮脆肉嫩味鮮,醮佐料而吃,入口噴香、爽滑
異常。
嘉積鴨:因其為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故得俗名“番鴨”。要養出正宗嘉
積鴨可不容易:在鴨子幼時要喂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放養約二個月後小鴨羽
毛初長時,以小圈圈養,只容鴨臥,不讓其站立和轉身,並用米飯、米糖摻和捏成小
塊喂食,3—4公斤重最適合上市。
嘉積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更夾著一層薄脂肪,特別甘美。加積鴨的烹
制方法多種多樣,但亦以白切最能體現原質原味。但老饕們要千萬看清下面這個佐料
配方:滾鴨湯沖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沒有酸桔汁,用米醋或醋精稀釋代替)
加精鹽、白糖、辣椒醬、芝麻油。沾上這個醬料一吃,你才能真正體會海南人的口
福。如用冬蟲草炖食,還可補虛暖胃。
嘉積鴨的烹制方法多種多樣,但以“白斬”(又稱“白切”)最能體現原質原
味,因之最為有名。
特點:皮白肉厚,香氣誘人,佐料助味,清爽脆滑,耐人尋味。
和樂蟹:產於海南省萬寧縣和樂小海,以甲殼堅硬、肉肥膏滿著稱。“和樂蟹”
的烹調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尤以“清蒸”為佳,既保持原味之鮮,又兼原
色形之美。其蟹肉鮮嫩,膏黃色似鹹蛋黃,酵姜醋偌料而食,味極鮮美。不僅如
此,還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治疽愈核”之藥用功效。
東山羊:東山羊被稱為“山珍”一點也不為過。這道菜,原料選擇十分講究,
非得采用生活在海南萬寧東山嶺的黑山羊,再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精心烹調。用東山
羊煮湯,湯濃色白,鮮美可口。
其實東山羊幼時十分普通,成為一大名菜的秘密就在於它的生長過程。據悉,東
山嶺上怪石嶙峋、草木茂盛、甘泉暢流,而山羊一直采用放養的方式,以一種植物
“鹧鸪茶”為食,並飲用山泉水,毛色烏黑發亮、皮嫩肉厚、味美、無腥味。據傳早
在宋代,東山羊就列為皇室貢品;民國時代,南京政府也將其列入“總統府”膳單
中。
特點:色澤金黃,裝盤整齊,肉質酥爛,潤滑適口,氣味芳香,十分鮮美。 想了解更多海南美食的情況,可查詢 www.afei888.com
1.川菜、粵菜、京菜、魯菜 2.川菜的特點:川菜也許是現今世界上傳播最廣的一個中國菜系。高達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遠至大洋彼岸唐人街,只要是有中國人的地方便必有川菜館。獨特的盆地環境,造就了巴蜀人對外部世界的激情與渴望,也成就了一派火辣辣的中國名門菜系。正宗川菜以成都、重慶兩地為代表,也包括樂山、江津、自貢、合州等地方菜。
*選料:川菜重視選料,原料以山珍、江鮮、野蔬和畜禽為主,講究規格,配菜主次分明,色澤鮮艷協調。 *口味:川菜味濃油重,以酸、麻、辣脍炙人口,調味離不開三椒(辣椒、花椒、胡椒)。 *烹饪技法:以燒、烤、干煸、蒸為主,收汁較濃,善於綜合運用各種調料,形成各色復合味,使之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譽。 *代表菜肴:“魚香肉絲”、“干燒魚翅”、“宮爆雞丁”、“黃焖鳗”、“麻婆豆腐”等。
粵菜的特點:粵菜的古老可以追溯到秦代,南宋時因御廚隨往羊城,粵菜發展迅速。鴉片戰爭後,廣州作為首批外埠通商口岸,對外交流頻繁,粵菜又吸取了西餐的某些特長。
同時,粵菜本身也走出了國門,現在,僅美國紐約就有粵菜館數千家。憑借其通脫、奇犷、繁蕪、清淡的獨特風韻,粵菜已經成為名譽海內外的中華佳肴。從地理位置上講,粵菜是以廣州、潮洲、東江三地菜肴為代表而逐漸形成的,廣義上的粵菜還包括廣西、海南、台灣等地。
*原料:廣采博收,追求生猛,尤以烹制蛇、狸、貓、狗、猴、鼠等野生動物而馳名。 *口味:講究鮮、嫩、爽、滑、淡、脆,夏秋力求清淡,冬季略偏濃醇,調味有五滋(香、松、臭、肥、濃)六味(酸、甜、苦、鹹、辣、鮮)之別。 *烹調技藝:擅長煎、炸、燴、炖、煸等,色彩濃重。 *名品菜肴:“三蛇龍虎鳳大會”、“燒乳豬”、“蚝油牛肉”、“古老肉”、“冬瓜盅”、“干煎大蝦碌”、“廣東燒鵝”等。
魯菜的特點:魯菜是“北食”的典范,源出於古稱齊魯之邦的山東,比粵菜更為古老。其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宗師孔子關於“食不厭精,脍不厭細,不得其醬不食,不時不食”的飲食名言。明、清兩代,魯菜已經成為宮廷膳食的主體,對京、津、東北各地的飲食結構和特征有較大影響,現今的魯菜主要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風味組成。菜品大方樸實,適應性強。
*選料:魯菜原料多選海鮮、動物內髒、畜禽和蔬菜,尤其以對動物內髒的加工技藝見長。刀功精細,注重菜肴的色彩和形象。 *口味:魯菜兩大支系口味不盡相同。其中濟南菜味濃重,嗜用蔥蒜醬調味,食物入口講究清、鮮、脆、嫩、純,口感持久; >膠東鄰海,以烹制海鮮馳名,尤其對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稱一絕。其口味偏清淡,力求鮮美。 *烹饪技法:魯菜重爆、燒、炒、扒、烤、拔絲、蜜汁,多用蔥燒、蔥爆、蒜爆、蒜泥拌等方法,同時也善用清湯和奶湯調鮮,前者色清而純,後者經久炖,色濃醇,富含營養。 *名菜:“湯爆雙脆”、“紅燒海螺”、“烤大蝦”、“九轉大腸”、“糖醋黃河鯉魚”、“清湯燕窩”、“燒蛎蝗”等。 9、京菜 京菜乃源於宮廷禁苑的御用菜。王族專享的佳肴,自是氣派不凡,講究非常。特點是別具脆嫩香鮮。京菜大量運用各種植物根和蔬菜,如辣椒、蒜頭、姜、蔥和莞茜等。由於北京天氣寒冷,食物以能產生熱量保暖驅寒為主。特別擅長烹制羊肉、如著名的"全羊席"即是。同時,以豬肉為主料,采用白煮、燒、燎等方法烹制出來的菜肴,也獨創一格。 "北京菜"是由北京地方風味菜,以牛羊肉為主的清真菜,以明清皇家傳出的宮廷菜,及做工精細、善烹海味的譚家菜,還有其它省市的菜肴組成。 山東菜對北京菜系的形成影響深遠,北京菜的基礎。山東風味的菜館在北京四處林立。山東的膠東派和濟南派在京相互融合交流,形成了以爆、炒、炸、火靠、熘、蒸、燒等為主要技法,口味濃厚之中又見清鮮脆嫩的北京風味,廣而影響齊魯、松遼、三晉、秦隴等北方風味的形成,在烹饪園地中一枝獨秀。 清真菜在北京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以牛羊為主要原料。如著名的"全羊席"用羊身上的各個部位,可烹制出百余種菜肴,是北京菜的重要代表。另外"烤肉"、"涮羊肉"、"煨羊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深受北京群眾喜愛。 宮廷菜在京菜中地位顯著,它選料珍貴,調味細膩,菜名曲雅,富於詩情畫意。現在的宮廷菜多是明清宮廷中傳出來的菜肴。著名菜品如:抓炒魚片、紅娘自配、脯雪黃魚等。 譚家菜是官府菜中的代表,講究原汁原味,鹹甜適中,不惜用料,火候足到,如選料精細的"黃焖魚翅"是譚家一等代表菜,居各魚翅菜之首。 綜上所述,京菜由地方菜、清真菜、宮廷菜、官府菜等融合而成,口味濃厚清鳟,質感多樣,菜品繁多,四季分明,有完善、獨特的烹調技法,以爆、炒、熘、烤、涮、焖、蒸、氽、煮見長。形成京菜特色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為全國首府,特化天寶,人傑地靈。全國各風味菜技師多匯於此,菜肴原料天南地北,山珍海味、時令蔬菜應有盡有。而以北京"填鴨"制成的烤鴨,更是馳名中外,還有以此為原料而制成的"全鴨席"更是名傳遐迩,名品如"火燎鴨心"、"燴鴨四寶"、"北京鴨卷",常單菜應席。 川菜、粵菜、蘇菜、魯菜2.川菜的特點川菜也許是現今世界上傳播最廣的一個中國菜系。高達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遠至大洋彼岸唐人街,只要是有中國人的地方便必有川菜館。獨特的盆地環境,造就了巴蜀人對外部世界的激情與渴望,也成就了一派火辣辣的中國名門菜系。正宗川菜以成都、重慶兩地為代表,也包括樂山、江津、自貢、合州等地方菜。選料川菜重視選料,原料以山珍、江鮮、野蔬和畜禽為主,講究規格,配菜主次分明,色澤鮮艷協調。口味川菜味濃油重,以酸、麻、辣脍炙人口,調味離不開三椒(辣椒、花椒、胡椒)。烹饪技法以燒、烤、干煸、蒸為主,收汁較濃,善於綜合運用各種調料,形成各色復合味,使之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譽。代表菜肴魚香肉絲”、干燒魚翅”、宮爆雞丁”、黃焖鳗”、麻婆豆腐”等。粵菜的特點粵菜的古老可以追溯到秦代,南宋時因御廚隨往羊城,粵菜發展迅速。鴉片戰爭後,廣州作為首批外埠通商口岸,對外交流頻繁,粵菜又吸取了西餐的某些特長。同時,粵菜本身也走出了國門,現在,僅美國紐約就有粵菜館數千家。憑借其通脫、奇犷、繁蕪、清淡的獨特風韻,粵菜已經成為名譽海內外的中華佳肴。從地理位置上講,粵菜是以廣州、潮洲、東江三地菜肴為代表而逐漸形成的,廣義上的粵菜還包括廣西、海南、台灣等地。原料廣采博收,追求生猛,尤以烹制蛇、狸、貓、狗、猴、鼠等野生動物而馳名。口味講究鮮、嫩、爽、滑、淡、脆,夏秋力求清淡,冬季略偏濃醇,調味有五滋(香、松、臭、肥、濃)六味(酸、甜、苦、鹹、辣、鮮)之別。烹調技藝擅長煎、炸、燴、炖、煸等,色彩濃重。名品菜肴三蛇龍虎鳳大會”、燒乳豬”、蚝油牛肉”、古老肉”、冬瓜盅”、干煎大蝦碌”、廣東燒鵝”等。江蘇菜是由蘇州、揚州、南京、鎮江四大菜為代表而構成的。其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鹹中帶甜。其烹調技藝擅長於炖、焖、燒、煨、炒而著稱。烹調時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蘇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諧;揚州菜清淡適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細,醇厚入味;南京、鎮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細巧,尤以鴨制的菜肴負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種有清湯火方”、鴨包魚翅”、松鼠桂魚”、西瓜雞”、鹽水鴨”等。魯菜的特點魯菜是北食”的典范,源出於古稱齊魯之邦的山東,比粵菜更為古老。其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宗師孔子關於食不厭精,脍不厭細,不得其醬不食,不時不食”的飲食名言。明、清兩代,魯菜已經成為宮廷膳食的主體,對京、津、東北各地的飲食結構和特征有較大影響,現今的魯菜主要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風味組成。菜品大方樸實,適應性強。選料魯菜原料多選海鮮[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