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腹瀉後應該吃什麼食物?正文

腹瀉後應該吃什麼食物?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等量飯鍋巴、炒蓮子肉研成粉,拌入適量白糖。每次食50克左右,每日3次。
豬腰子2只、骨碎補30克,煮食,喝湯食腰。用於腎虧虛寒者。
大蒜、糖適量。生大蒜煨熟去皮,和糖服食。本方對長年洩瀉放臭氣者效果顯著。
大蒜2頭。將大蒜放火上烤,烤至表皮變黑時取下,放入適量的水煮,食其汁液即可。大蒜有殺菌功能,具有強化胃腸消化機能的作用,本方對便臭強烈的洩瀉療效較好。
食療法:
腹瀉是一種症狀。中醫認為脾胃虛寒則完谷不化;食生冷或遇寒則洩瀉;脾腎陽虛則納後脘脹,瀉下清稀或作五更瀉;油膩冷食也可導致洩瀉。夏秋之際,痢疾桿菌引起腸道感染可致腹痛腹瀉。阿米巴原蟲也可引起腹瀉。其臨床表現為:一般指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溏薄,水瀉或完谷不化,甚或帶有膿血,腹痛,不思飲食,倦怠。若由於多種疾病引起,症狀有所不同,而腹瀉在l天內次數多至7~8次,10次或10次以上則為其共同點。下述驗方有時可獲意外療效。
楊梅果:楊梅果若干枚,酒浸,每次吃3枚,或飲楊梅汁半杯。楊梅消食止嘔,和五髒,滌腸胃。該招能治痧氣和腹痛吐瀉。
荔枝干:荔枝干25g,大棗6枚,水煎服。荔枝生津健氣,散滯去濕寒。此術可治脾虛洩瀉。
石榴果皮:石榴果皮15g水煎,加紅糖適量,1日服2次。石榴果皮可澀腸止血,殺菌驅蟲。本方專治久瀉久痢,腸風下血。
山藥山楂:鮮山楂肉、山藥等份,加適量白糖,調勻蒸熟,冷後壓薄餅食。山楂補脾,消積食.活血破瘀,止瀉。該方能治小兒疳瀉和脾虛久瀉。
豬腎:豬腎l具切開,摻骨碎補末,煨熟食之。豬腎理腎氣,消積滯,骨碎補
豬肚山藥粥:豬肚、大米、山藥各適量。豬肚洗淨切片,與大米、山藥煮粥,加鹽、姜調味服食。豬肚補中益氣,山藥健脾胃。本方專治滑洩。
黃牛肉湯:黃牛肉,由姜、鹽調味,煮湯適量常服。黃牛肉補脾胃,療百損,能治脾虛久瀉。
赤小豆:赤小豆適量,煮至將熟,加入鹌鹑蛋2枚,再煮熟,吃蛋喝湯。早晚各服1次。赤小豆止吐止瀉,鹌鹁蛋補益氣血,對一些過敏食物引起的腹瀉有抑制作用。
鹌鹑:鹌鹑1只,去毛及內髒洗淨,赤小豆50g,生姜數片,煮熟食用。鹌鹑清利濕熱,本招專治濕熱類腹瀉。
豆腐:豆腐適量,醋煎透食用。豆腐益氣和胃,清熱解毒,能治腹瀉。
黃瓜鮮葉:黃瓜鮮葉適量,切碎調醋煎雞蛋。黃瓜葉可清熱鎮痛。醋殺菌治心腹痛,此方可治腹瀉。
荞麥面:荞麥面適量做飯吃,連吃4天。荞麥寬腸降氣,治積滯,消腫痛。本法專治腹瀉。

 
煮的比較久的白米粥。
 
蕃桃葉煲水喝,味澀,但不能連續喝太多,喝太多可引起便秘.但是腹瀉有很種.細菌感染,急性腸胃炎等等!我建議你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
 
粥,清淡的,最好
 
面食,用小麥磨出來的面,少吃油
 
饅頭等發面食物、酸牛奶,有助於清除腸道細菌。殺菌、提高免疫力食物,如蔥姜蒜醋。還需注意少油、少青菜,避免辛辣。
 
腹瀉病人的飲食調養:

1、腹瀉時,應進食稀軟、易消化、有營養、有熱量的食物,如米粥、麥片、奶制品、蛋類、果汁等,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少纖維為原則。
2、烹調方法以蒸、煮、炖、燴為主;
3、腹瀉好轉後,應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這樣有利於腸道消化吸收平衡,避免因無規律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
4、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禁食酒類以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少吃產氣易發酵的食物,如蔗糖、大豆、紅薯、黃豆等。忌油膩,多油及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又會使腹瀉症狀加重。

5、腹瀉食療方:
1)糯米山藥蓮肉粥:
糯米100克、蓮肉30克、淮山藥粉30克、大棗10枚。
制作:將糯米、蓮肉、大棗洗淨後放於鍋內,加水適量煮沸,然後用文火焖至成粥,再入山藥粉並攪拌,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吃時隨自己口味加糖。
2)蓮子粳米粥:
蓮子(去心)50克,先煮成半熟,再與粳米(或糯米)同煮粥,加白糖調味食用。有補脾益腎,養心安神,澀腸止瀉,抗衰老作用。
3)山藥飯:
用山藥250克、蓮子、芡實各120克,研磨為細粉。每次取3匙,加在大米中做成米飯食用,每天l~2次。
4、八寶糯米飯:
蓮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30克,核桃肉30克,桂圓肉30克,青梅20克,大棗20枚,去皮鮮山藥100克,白砂糖100克,糯米500克,豬油50克。
作法:
將糯米、薏米、白扁豆、蓮子洗淨後分別入籠中蒸熟,取大碗1個,用豬油10克抹於碗內,再排放青梅、大棗、桂圓肉、核桃仁、蓮子,加入糯米飯,入籠中蒸30分鐘,取出翻扣於大盤中,再用豬油和白砂糖溶化後澆淋飯上即成。

 
正常瀉後一切正常吃,如果有病瀉,就要聽醫生講吃什麼了。
 
糊米湯很有效!醋也可以!
 
小米粥

可加紅糖,得脾(胃).
 
要清淡一點的比較好,不要太油膩
 
要先喝粥、體力恢復後再吃別的。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吃煮鳴蛋
 
除了吃藥.把白面炒熟,加紅糖,加水調成稀糊.吃.
 
慢性腹瀉(功能性腹瀉)

病因症狀

腹瀉是指腸管蠕動增快而引起排便次數增多(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天解1-2

次成形的褐黃色大便),糞便稀薄,或有膿血、粘液相雜者。如果僅是排便次數增

多,糞便仍然成形者,稱為假性腹瀉。起病急,病程在2個月以內者稱為急性腹瀉,

多由急性腸道傳染病、細菌性食物中毒、腸道變態反應、飲食不當等所致;起病緩慢,常有反復發作,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腹瀉,常由慢性腹瀉可在多種疾病中出現。這裡指的是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包括結腸過敏、

情緒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症狀表現有腹痛脹氣,排氣排便後疼痛或消失,稀

便與硬便交替出現。中醫將伴有腹部覺冷,四肢不熱,不耐寒冷刺激以及天亮時即

腹痛而瀉的稱作脾腎虛寒腹瀉;將伴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脹並有下垂感,四肢沉重無力的稱作脾胃氣虛腹瀉;將精神郁怒即痛瀉,瀉後疼痛減輕的稱作肝旺克脾腹瀉。慢性腹瀉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達數月、數年不愈。

自療注意事項

(1)尋找引起腹瀉的原因,盡力避免之。

(2)情緒安定,有利於腸胃功能的調整。

(3)飲食宜易消化、少渣宰,並忌食生冷食物。

(4)忌吃生大蒜。大蒜的辛辣會刺激腸壁,加劇腹瀉。

(5)紅棗、淮山藥、栗子、扁豆、糯米、蓮子肉有健脾厚腸止瀉作用,不妨多吃

點。蘋果能止瀉,煮熟後也可多吃。

(6)減少房事,使脾腎精氣得以滋養。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脾腎雙補丸,每次6-9克,每日3次,溫水吞服。用於脾腎虛寒者。

(2)補脾益腸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水吞服。用於脾氣虛者。

(3)逍遙丸,每次9克,每日3次,濕水吞服。用於肝旺克脾者。

2.驗方自療法

(1)厚樸、五味子、石榴皮、烏梅、黃芪各10克,雞內金5克。每日一帖,分

2次煎服。

(2)柴胡15克、白芍20克、枳實10克、甘草6克、法半夏15克、陳皮1

2克、茯苓3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用於大便秘結與洩瀉交替出現、夾帶

粘液多者。

(3)赤石脂、禹余糧、浮小麥、大棗各30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

煎服。用於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即瀉者。

3.飲食自療法

(1)等量飯鍋巴、炒蓮子肉研成粉,拌入適量白糖。每次食50克左右,每日3

次。

(2)豬腰子2只、骨碎補30克,煮食,喝湯食腰。用於腎虧虛寒者。

(3)大蒜、糖適量。生大蒜煨熟去皮,和糖服食。本方對長年洩瀉放臭氣者效果

顯著。

(4)大蒜2頭。將大蒜放火上烤,烤至表皮變黑時取下,放入適量的水煮,食其

汁液即可。大蒜有殺菌功能,具有強化胃腸消化機能的作用,本方對便臭強烈的洩

瀉療效較好。

4.外治自療法

(1)腹部按摩。用手掌魚際從腹部外圍左下方開始,按逆時針方向慢慢推揉至右

下腹,約6分鐘。再在臍周、臍下揉摩6分鐘,最好產生熱感。每日數次。

(2)轉腰腹。雙手叉腰,兩腳分開同肩寬,兩膝微屈,臀部作前左後右的逆時針

轉動(俗稱扭屁股),每日多次。

(3)按揉穴位。重力按揉天樞穴,足三裡穴。每穴5分鐘左右。

天樞穴:在肚臍兩邊2寸處。呈三裡穴:在外膝眼下4橫指,胫骨外一橫指處。

以上3種按摩手法如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4)獨頭蒜1個,生姜3片搗爛敷於臍上,膠布固定,每晚調換。

(5)等量補骨脂、吳萸、肉豆莞、附子、五靈脂、五味子、白芍、烏藥、炒蒲黃

、罂栗殼,研粉裝肚兜內,護住腹部,每2周更換。
食療法:
腹瀉是一種症狀。中醫認為脾胃虛寒則完谷不化;食生冷或遇寒則洩瀉;脾腎陽虛則納後脘脹,瀉下清稀或作五更瀉;油膩冷食也可導致洩瀉。夏秋之際,痢疾桿菌引起腸道感染可致腹痛腹瀉。阿米巴原蟲也可引起腹瀉。其臨床表現為:一般指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溏薄,水瀉或完谷不化,甚或帶有膿血,腹痛,不思飲食,倦怠。若由於多種疾病引起,症狀有所不同,而腹瀉在l天內次數多至7~8次,10次或10次以上則為其共同點。下述驗方有時可獲意外療效。



l、楊梅果:楊梅果若干枚,酒浸,每次吃3枚,或飲楊梅汁半杯。楊梅消食止嘔,和五髒,滌腸胃。該招能治痧氣和腹痛吐瀉。



2、荔枝干:荔枝干25g,大棗6枚,水煎服。荔枝生津健氣,散滯去濕寒。此術可治脾虛洩瀉。



3、石榴果皮:石榴果皮15g水煎,加紅糖適量,1日服2次。石榴果皮可澀腸止血,殺菌驅蟲。本方專治久瀉久痢,腸風下血。



4、山藥山楂:鮮山楂肉、山藥等份,加適量白糖,調勻蒸熟,冷後壓薄餅食。山楂補脾,消積食.活血破瘀,止瀉。該方能治小兒疳瀉和脾虛久瀉。



5、豬腎:豬腎l具切開,摻骨碎補末,煨熟食之。豬腎理腎氣,消積滯,骨碎補

6、豬肚山藥粥:豬肚、大米、山藥各適量。豬肚洗淨切片,與大米、山藥煮粥,加鹽、姜調味服食。豬肚補中益氣,山藥健脾胃。本方專治滑洩。



7、黃牛肉湯:黃牛肉,由姜、鹽調味,煮湯適量常服。黃牛肉補脾胃,療百損,能治脾虛久瀉。



8、赤小豆:赤小豆適量,煮至將熟,加入鹌鹑蛋2枚,再煮熟,吃蛋喝湯。早晚各服1次。赤小豆止吐止瀉,鹌鹁蛋補益氣血,對一些過敏食物引起的腹瀉有抑制作用。



9、鹌鹑:鹌鹑1只,去毛及內髒洗淨,赤小豆50g,生姜數片,煮熟食用。鹌鹑清利濕熱,本招專治濕熱類腹瀉。



10、豆腐:豆腐適量,醋煎透食用。豆腐益氣和胃,清熱解毒,能治腹瀉。



11、黃瓜鮮葉:黃瓜鮮葉適量,切碎調醋煎雞蛋。黃瓜葉可清熱鎮痛。醋殺菌治心腹痛,此方可治腹瀉。



12、荞麥面:荞麥面適量

[1] [2] 下一页

喝果酒也會醉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