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3、酶解法除蛋白<br>肝素在動物體內是以肝素-蛋白質復合物的形式存在,通過酶解或鹽解去除復合物的蛋白質成分,游離肝素。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復合物的解離,蛋白質的除去是不完全的,粗品中總存在數量不等的蛋白質。粗品肝素鈉必須經過精制,可以進一步去除粗品中殘存的結合蛋白質,不僅因雜蛋白的去除而提高效價,而且因被“掩蔽”的肝素活性得到釋放而獲得較高活性。為此,利用蛋白水解酶專一水解蛋白的特點,並結合調酸除蛋白和氧化除蛋白方法,采用酶解除蛋白法,該法能在除去蛋白質時較少影響肝素總效價。<br>在肝素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胰蛋白酶,使殘留在肝素中的少量蛋白質降解成小分子肽,從肝素-蛋白質復合物中解離出來,再結合調酸鹼和氧化法除蛋白,制得精品肝素鈉的效價和效加回收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r>酶解反應條件:蛋白酶加入量0.05%,ph7~9,溫度40℃,反應時間5h。<br>4、調酸除蛋白<br>在調酸除蛋白過程中,為防止肝素失活,加入亞硫酸氫鈉作保護劑。在低溫下離心脫除蛋白。<br>5、氧化條件<br>h2o2用量2/%ph8.5,溫度25~27℃,時間15h。<br>6、沉澱<br>將氧化液調ph6.5,加人等量的95%乙醇沉澱。抽出上清液得沉澱物,將沉澱物慢慢加無水酒精或丙酮中脫水。<br>7、干燥<br>55℃,真空干燥3小時以上即得精品。<br><br>采用酶解結合過氧化氫一次氧化的肝素鈉精制工藝,產品較白,且效價和效價回收率均高於二次氧化方法,效價達150u/mg以上,效價回收率達95%以上。<br> 腸衣
casing
家畜的大、小腸經刮制而成的畜產品。主要用作填制香腸和灌腸的外衣;羊腸衣還可制成腸線,供制作網球拍線、弓弦和外科縫合線等用。腸衣按畜別分有豬腸衣、羊腸衣和牛腸衣。按部位分有大腸衣、小腸衣。腸自內向外分成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和漿膜4層。根據畜別和加工成品的不同要求,對上面四層的處理也不一樣。品質優良的腸衣應是堅韌半透明的。
家畜的大、小腸經刮制而成的堅韌半透明薄膜。按畜別分為豬腸衣、羊腸衣和牛腸衣3類,並可分為小腸衣和大腸衣。主要用作填充香腸和灌腸的外衣;羊腸衣還可制成腸線,供制作網球拍線、弓弦、樂器弦線和外科縫合線等用。中國加工腸衣已有百余年歷史,豬腸衣多產於華東和華中;羊腸衣多產於華北、東北和內蒙古。最初僅用於弓弦和彈棉花的弦線,產量有限。20世紀初期開始在天津、北京等地設廠加工生產,很快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物資。
腸自內向外可分為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和漿膜4層。加工豬、羊的鹽腸衣時,僅留粘膜下層,刮去其他3層;加工豬、羊的干腸衣時,除粘膜下層外還保留部分粘膜;加工牛的鹽、干腸衣時,只除去粘膜而保留其他3層。鹽腸衣的加工過程大致為:洗淨鮮腸,浸泡18~24小時後進行剝刮。然後沖洗干淨,灌水檢驗,割去破損有洞腸段,每5或10根配成一把(總長度約90米),用精鹽0.5千克左右鹽漬一晝夜,即成為半成品光腸。光腸再經漂洗、檢查、修刮鹽漬、瀝干等進一步加工而成為成品。干腸衣的加工過程大致類似,剝刮後每70~80根加5%的氫氧化鈉溶液2.5升攪拌均勻,以除去油脂;再經漂洗,每100米用精鹽0.8~1千克鹽漬12~24小時,然後水洗除鹽,晾干,壓平,即可包扎成把,裝箱出售。品質優良的豬腸衣質地薄韌,透明均勻(羊腸衣以厚為佳);鹽腸衣呈淺紅色、白色或乳白色。干腸衣多為淡黃色;具有一定香氣。什麼是腸衣 制作和出售火腿、香腸等肉制品時必須進行包裝。包裝可分成外包裝和內包裝,外包裝主要是使產品與外部隔絕,保持衛生,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名稱、成分、重量、制造廠家、生產日期等。內包裝主使用人造腸衣或者羊腸衣,
原料配方牛瘦肉70千克肥肉30千克精鹽2.5~3千克白糖6~8千克白酒2~3.5千克白醬油2.5千克硝酸鈉50克味精0.25千克
選健康新鮮的精瘦肉為原料。必須除去筋腱等結締組織和碎軟骨,肉質要有彈性,色澤鮮紅。新鮮肉因粘著力強,可提高制品的保水能力。腸衣要求無異味,拉力強,有一定長度,直徑為16~18毫米。腸衣品質對香腸外觀影響較大,一般用羊小腸。食鹽用純度在95%以上的精鹽,要求無雜質,水分在2%以下,庶糖選用含水分和灰水少的精白糖。醬油是加工香腸的主要調味品(灌腸中不加),用量較多,對香腸風味影響較大,所以選用上等白醬油或優質特制醬油。曲酒是使干式香腸具有醇郁味的重要配料,要求使用優質曲酒。
拌餡:將定量的瘦肉末和瀝干的肥肉丁混合倒入攪拌機內,按配制好的各種調料均勻撒上肉面上,如固體性配料可稍許溶化後再加入,以免攪拌不勻。同時加入一定量的清水,以加快滲透作用和使肉餡多汁柔軟(冬季可加溫水)。加水量為肉重的10~15%。攪拌均勻的肉餡應迅速灌制,否則色澤要變褐色,影響制品外觀。
灌腸:灌制前將腸衣洗淨,泡在清水中,待其變軟後撈出控干。灌腸有手工和機械兩種。肉聯廠都采用空氣壓縮灌腸機。灌制時把握腸衣的手,松緊要適當。避免腸內肉餡過多而脹破腸衣或肉餡過少,形成空腸產生氣泡。灌制後的香腸,每24~26厘米為一小節,用水草繩結扎,然後在中間用小線再系結,使制品長度為12~13厘米。再用鋼針刺孔,使腸內氣體可排出。然後用清水洗淨腸體表面的油膩、腸餡,使腸體保持清潔明亮,以利干燥脫水。
晾曬(或烘烤):灌好洗淨的香腸,用竹竿掛起,使香腸不相互接觸,送到陽光下曝曬每隔3~5小時,轉動一次香腸位置。日曬1~2天後,將香腸懸掛在通風良好的場所掛晾風干。烘烤時,烘房溫度應控制在45~50℃左右,香腸下部應離火苗60厘米以上,溫度過高會使脂肪溶化而滲出、色澤發暗、瘦肉烤熟而降低成品率;溫度過低會延長烘烤時間,肉餡發酵變酸。烘烤過程中,為了使香腸受熱均勻,上下層香腸應對換,一般烘烤1~2晝夜。
貯存:在10℃條件下,可保存1~3個月。應掛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使用人造腸衣或者羊腸衣,
原料配方牛瘦肉70千克肥肉30千克精鹽2.5~3千克白糖6~8千克白酒2~3.5千克白醬油2.5千克硝酸鈉50克味精0.25千克
選健康新鮮的精瘦肉為原料。必須除去筋腱等結締組織和碎軟骨,肉質要有彈性,色澤鮮紅。新鮮肉因粘著力強,可提高制品的保水能力。腸衣要求無異味,拉力強,有一定長度,直徑為16~18毫米。腸衣品質對香腸外觀影響較大,一般用羊小腸。食鹽用純度在95%以上的精鹽,要求無雜質,水分在2%以下,庶糖選用含水分和灰水少的精白糖。醬油是加工香腸的主要調味品(灌腸中不加),用量較多,對香腸風味影響較大,所以選用上等白醬油或優質特制醬油。曲酒是使干式香腸具有醇郁味的重要配料,要求使用優質曲酒。
拌餡:將定量的瘦肉末和瀝干的肥肉丁混合倒入攪拌機內,按配制好的各種調料均勻撒上肉面上,如固體性配料可稍許溶化後再加入,以免攪拌不勻。同時加入一定量的清水,以加快滲透作用和使肉餡多汁柔軟(冬季可加溫水)。加水量為肉重的10~15%。攪拌均勻的肉餡應迅速灌制,否則色澤要變褐色,影響制品外觀。
灌腸:灌制前將腸衣洗淨,泡在清水中,待其變軟後撈出控干。灌腸有手工和機械兩種。肉聯廠都采用空氣壓縮灌腸機。灌制時把握腸衣的手,松緊要適當。避免腸內肉餡過多而脹破腸衣或肉餡過少,形成空腸產生氣泡。灌制後的香腸,每24~26厘米為一小節,用水草繩結扎,然後在中間用小線再系結,使制品長度為12~13厘米。再用鋼針刺孔,使腸內氣體可排出。然後用清水洗淨腸體表面的油膩、腸餡,使腸體保持清潔明亮,以利干燥脫水。
晾曬(或烘烤):灌好洗淨的香腸,用竹竿掛起,使香腸不相互接觸,送到陽光下曝曬每隔3~5小時,轉動一次香腸位置。日曬1~2天後,將香腸懸掛在通風良好的場所掛晾風干。烘烤時,烘房溫度應控制在45~50℃左右,香腸下部應離火苗60厘米以上,溫度過高會使脂肪溶化而滲出、色澤發暗、瘦肉烤熟而降低成品率;溫度過低會延長烘烤時間,肉餡發酵變酸。烘烤過程中,為了使香腸受熱均勻,上下層香腸應對換,一般烘烤1~2晝夜。
貯存:在10℃條件下,可保存1~3個月。應掛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