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我們寒假做實驗,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先問問花生大概多少天才可以發芽呀那些能讓人肉眼觀察的,我們要寫觀察日記的! 在植物王國裡,花生是獨有的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植物,而且一定要在黑暗的土壤環境中才能結出果實,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落花生”。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插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花期卻長達2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單生在分枝頂端的花,只開花不結果,是不孕花。生於分枝下端的是可孕花。每株花生開花,少則一二百朵,多則上千朵。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組織細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萼管內長出一條果針,果針迅速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在延伸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逐漸形成一頂硬幅,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當果針入土達2~8厘米時,子房開始橫臥,肥大變白,體表生出密密的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無機鹽等,供自己生長發育所需。靠近子房柄的第一顆種子首先形成,相繼形成第二、第三顆。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種遺傳特性,也是對特殊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花生結果時,喜黑暗、濕潤和機械刺激的生態環境,這些因素已成為莢果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為了生存和繁衍,它只有把子房伸入土壤中。 總之落花生的果實需要在黑暗中慢慢形成,如果子房柄因土面板結而不能入土,子房就在土上枯萎。為此,落花生要栽植在沙質土壤裡,並需要及時進行中耕,多次進行培土,以便它的果實在黑暗中形成 概述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產於南美洲一帶,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據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栽培史約早於歐洲100多年。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還用於印染、造紙工業,花生也是一味中藥,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栽培管理技術性也相對較強。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稱:花生 外文名稱:peanut,orgroundnut 別稱:落生,長生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豆目fabales 科:豆科fabaceae 屬:落花生屬arachis 種:落花生a.hypogaea 亞種:蝶形花亞種faboideae 分布區域:亞洲、非洲大部地區 拉丁文名:arachishypogaea
目錄[隱藏]
簡介 地理分布1、起源分布 2、國內分布 栽培技術 價值用途 主要營養素 花生過敏症簡介 地理分布1、起源分布 2、國內分布 栽培技術 價值用途 主要營養素 花生過敏症
[編輯本段]簡介 花生又名花生的種子(俗稱-花生仁)長壽果、長果、番豆、無花果、地果、唐人豆。 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同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以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制造各種營養食品。 現在又有一種彩色花生,又稱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顏色變異而產生多種顏色而來。彩色花生主要分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幾個品種,其中按果仁外皮顏色又能分為黑、紫黑、白、紫紅、紅白,彩粒等幾個色系。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紅花紋、黑底黃花紋、黃底黑花紋等顏色。長出的秧蔓與普通花生沒有區別,只是葉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為兩粒黑,四粒黑,兩粒彩,四粒彩,兩粒花,兩粒白等。 科屬分類域:真核域eukarya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1、起源分布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鑒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種(2x=20)。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x=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尼日利亞和美國等。
2、國內分布
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蠶繭形的莢果多具有種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莢果,一般都具有種子3粒以上。果殼的顏色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顏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子葉,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 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鑒定花生油是否為純品。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干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花生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裡面含有蛋白質25%~36%,脂肪含量可達40%,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pp、a、d、e,鈣和鐵等。 花生是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搾油外,還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種糖果、糕點等。因為花生烘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氫以及一些其它醛類揮發出來,構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氣。 花生的內皮含有抗纖維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種外傷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變霉,產生致癌性很強的黃曲霉菌毒素。黃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發霉的花生米。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占全國生產面積的1/4,總產量的1/3強。福建龍巖產的花生,果實飽滿,香酥可口,應該是國內花生品種的一個地方特色。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綠色食品花生生產技術 1.產地選擇。(1)產地環境。應符合綠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2)土壤。選擇色澤淺,質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2.品種選用。選用經審定推廣的、生育期適宜、比較早熟、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旱性較強、較抗葉斑病、理化指標符合綠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種。主要有:唐油四號、白沙1016、錦花5號、大白沙、魯花十二等。 3.種子播前處理。(1)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達95%以上。(2)曬種與剝殼。播前要帶殼曬種,選晴天9~15時,在干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鋪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1次,曬2~3天。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天為好。(3)分級粒選。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一級、二級大粒作種,淘汰三級小粒。(4)根瘤菌拌種。種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種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調成菌液,均勻地拌在種子上。 4.整地與施肥。(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後,滅茬,秋翻、耙、壓後做成新壟。准備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做成底寬75~80cm、畦高5cm,畦面寬65~70cm的畦,畦與畦中間做成20~25cm寬,15cm高的小壟,以備播種時取土用。(2)施肥。優先選用經綠色食品管理部門認定的綠色食品專用肥。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制綠肥等。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播種時,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為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5.播種。(1)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約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2)播種密度與方式。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3)播種方法。壟作:開溝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離下種,均勻覆土;鎮壓。覆膜栽培:分先播種後覆膜和先覆膜後播種兩種方法。先播種後覆膜可采用機械或人工進行。機械播種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噴施除草劑、播種、覆膜、壓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開兩條相距40cm的溝,深4~5cm,畦面兩側均留13~15cm。溝內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下種,務使肥種隔離,均勻覆土,使畦面中間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齊,土壤細碎。然後,噴除草劑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對水50~75kg噴灑。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對水量,均勻噴灑,使土壤保持濕潤。最後,用機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與畦面貼實無折皺,兩邊攢土將地膜壓實。最後在播種帶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寬、6~8cm高的小垅。 6.田間管理。(1)壟做栽培的田間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後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後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培土:開花後半個月進行培土,不要過厚,以3cm為宜。(2)覆膜栽培的田間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間,發現薄膜破口或覆蓋不嚴時,及時用上重新壓埋、堵嚴。當幼苗破膜拱土,開始露出真葉時,扒去膜上的土,使子葉露於地表。發現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種子補種。開花前在畦溝內進行1次中耕除草。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可在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3次。在此期間,如遇干旱,要及時灌水。 7.病蟲害防治。 1.)病毒病 我國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輕斑駁、黃花葉、普通花葉、芽枯等不同類型的病害。 花生輕斑駁病毒病,由花生條紋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斑,隨後發展成淺綠與綠色相間的輕斑駁、斑駁,沿葉脈有斷續綠色條紋以及橡樹葉花葉等各種症狀。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後期矮化不明顯。輕斑駁病在田間流行具有發病早,擴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頻率高的特點。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由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黃斑,葉片卷曲。隨後發展成黃綠相間的黃花葉,網狀明脈和綠色條紋等各種症狀。病株中等矮化[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