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葉病的浒具有發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點。 花生普通花葉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出現脈淡或褪綠斑,隨後發展成淺綠色相間的普通花葉症狀。沿側脈出現國徽狀小綠色條紋和斑點。葉片變窄,葉緣波狀扭曲。病株中度矮化,所結莢果多為小果,普通花葉病在花生生長前期發展緩慢,到生育中後期進入高峰,年份流行頻率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葉片上出現很多伴有壞死的褪綠黃斑或環斑。有的葉片壞死,沿葉柄和頂端表皮下維管束褐色壞列,並可導致頂端枯死。頂端生長受到抑制,節間縮短,植株明顯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著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在我國北方生產區,尤為嚴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薊馬傳播外,其他病害如輕斑駁病、黃花葉病、普通花葉病則通過種子和蚜蟲傳播,種傳病薯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種傳率的高低主要受發病時期的影響,發病早,種傳率高。種子帶毒率與種子大小成負相關,大粒種子帶毒率低,小粒種子帶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種的情況下,蚜蟲發生早晚和數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傳播病毒的蚜蟲主要是田間活動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蟲發生早,數量大,易引起病害嚴重流行,反之則發病輕。花生苗期降雨少、氣候溫和、干燥,易導致蚜蟲大發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則輕。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無毒或低毒種子,杜絕或減少初侵染源。無毒種子可采取隔離繁殖的方法獲得。二是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7號等感病輕和種傳率低的品種,並且選擇大粒子仁作種子。三是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一定的驅蚜效果,可以減輕病毒病的為害。四是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雜草,減少蚜蟲來源。五是搞好病害檢疫,禁止從病區調種。六是藥劑治蚜,播種時采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蓋種,每畝用藥量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蓋種,每畝用藥量0.5千克,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檢查,發理蚜蟲及時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噴灑,以杜絕蚜蟲傳毒。 2.)褐斑病和黑斑病 (1)輪作倒茬:花生葉斑病的寄主比較單一,只侵染花生,與其它作物輪作,使病菌得不到適宜的寄主,可減少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發生。輪作周期2年以上。 (2)減少病源:花生收獲後,要及時清除田間病葉,使用有病株漚制的糞肥時,要使其充分腐熟後再用,以減少病源。 (3)選用耐病品種:雖然目前生產上還沒有高抗葉斑病的品種,但品種間的耐病性差異較大,一般葉片厚,葉色深的品種較抗病,在河南重病區宜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4號和豫花7號等耐病性較強的品種。 (4)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5)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15%時,應開始第一次噴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燴劑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寧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劑等。以後每隔10天~15天噴藥1次,連噴2次~3次,每次每畝噴藥液50千克~75千克。由於花生葉面光滑,噴藥時可適當加入粘著劑,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寧對褐斑病效果較佳,代森錳鋅對網斑病也有較好防治效果,多菌靈在葉斑病與銹病混發區,不宜使用。 3.)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雙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細菌性病。害花生的維管束,在短期內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從苗期至收獲的整個生育期間均可發生,一般多在開花前後開始發病,盛花期為發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變色軟腐,維管束組織變為深褐色,並自下而上擴展到植株的頂部。將病部橫切後,用手擠壓,可見渾濁乳白色細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現為主莖頂梢第一、第二片葉首先表現失水萎蔫,勢擴展後,全株葉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葉色暗淡,但仍呈綠色。植株從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莢果、果柄旦褐色濕腐狀。 該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的侵染來源,田間擴散主要借助於流水和工具。高溫高濕是病害大發生的主導因素。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經濟是有效的方法是選用抗病品種,但各品種的抗病性因地點不同表現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積引種前應先作好試驗。輪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發生,由於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圍較廣,輪作時要考慮好茬口的安排,與紅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輪作的方式較為適宜,輪作周期達3年-5年。藥物可采用25%的敵枯雙配制成毒土蓋種,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鏈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種或灌根。 4.)銹病 花生銹病是我國南方花生產區普遍發生,為害較重的病害。近年來,北方花生產區也有擴展蔓延的趨勢。花生銹病主要為害葉片,到後期病情嚴重時也為害葉柄、莖枝、果柄和果殼。一般自花期開始為害,先從植株底部葉片發生,後逐漸向上擴展到頂葉,使葉色變黃。發病初期,首先葉片背面出現針尖大小的白斑,同時相應的葉片正面出現黃色小點,以後葉背面病斑變成淡黃色並逐漸擴大,呈黃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後,用手摸可粘滿鐵銹色末。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枯干,全株枯死,遠望和火燒狀。不僅嚴重降低產量,而且也影響品質。 花生銹病以風和雨水傳染,一般夏季雨量多,相對濕度大,日照少,銹病往往比較嚴重。 防治方法:除選用抗病品種外,要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做好防旱排澇工作,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間病株率達到10%-20%時,可選用50%的膠體硫150倍液;或敵銹鈉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銅:生石灰:水)的波爾多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4次。敵銹鈉不宜連續使用,應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每次每畝噴藥液60千克-75千克。
8.收獲。中下部葉片轉黃脫落,多數莢果果殼硬化,種子顆粒飽滿、光潤、呈現品種特有的色澤,可開始收獲。選晴天用人工或機械拔收、刨收、犁收均可,起收後就地鋪曬,曬到莢果搖動有響聲時,運回場院堆垛,莢果朝外,繼續風干。約經30天,充分干燥後摘果,去除秕果,再充分晾曬,方可入庫儲藏。 [編輯本段]價值用途 種子含油45~55%,少數品種可達60%左右,蛋白質含量為25~30%。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制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對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並有鎮咳祛痰作用。搾油後的副產品花生餅可加工成脫脂蛋白粉,經膨化處理可制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種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以及花生醬。莖葉為優質飼料。莢殼可作粘膠的原料,經干餾、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種產品。種皮可入藥,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植花生或對花生進行初步加工。
1、“植物肉” 其含油量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質除大豆外,沒有一種糧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當於小麥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稱為植物肉是當之無愧的。 花生的營養價值之高,就連被稱為高級營養品的一些動物性食品,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風。花生的產熱量高於肉類,比牛奶高20%,比雞蛋高40%。其他如蛋白質,核蛋素,鈣,磷,鐵等也都比牛奶、肉、蛋為高。花生中還含有a、b、e、k等各種維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膽鹼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榈酸等。可見,花生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而又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余味深長。 花生的葉子、花生衣、殼、花生油等,都可以作為藥用。
2、民間常用單方 治血小板減少:花生米(連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克,7天為一個療程。 治高血壓:花生米浸醋中,7日後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結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見呵血者,帶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湯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克,前豬腳1只,共炖服。 治胃酸過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為一個療程,可使胃酸分泌明顯減少。 注意:花生營養雖好,但霉花生不可食,有致癌作用。 3、花生油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干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4、性味歸經及藥用性 味歸經:甘、平,入脾、肺。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症。 花生中的維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紅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對多種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維生素e和一定量的鋅,能增強記憶,抗老化,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 花生含有的維生素c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助於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硒和另一種生物活性物質白藜蘆醇可以防治腫瘤類疾病,同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化學預防劑。 花生還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利水消腫、止血生乳、清咽止瘧的作用。 《本草綱目》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 《藥性考》載:“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
5、適用人群 老少均可食用。 病後體虛、手術病人恢復期以及婦女孕期產後進食花生均有補養效果。 適用量每天80-100克即可。
6、特別提示 將花生連紅衣一起與紅棗配合使用,既可補虛,又能止血,最宜於身體虛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後,性質熱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諸多吃法中以炖吃為最佳。這樣既避免了招牌營養素的破壞,又具有了不溫不火、口感潮潤、入口好爛、易於消化的特點,老少皆宜。
7、健康紅綠燈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