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肉400克、醋15克、澱粉75克、鹽2克、食油500克、醬油3克、姜5克、米酒4克、蔥5克、味精0.5克、紅椒5克、清湯150克 方法: 1.將草魚刮魚鱗,去腮,破腹去內髒,洗淨。生姜去皮,切片;蔥去根切寸段,紅椒洗淨,去籽切指甲片。 2.將魚平放,從尾部下刀,貼著背骨平推至魚頭,豎起將魚頭劈開,分成大小兩邊,大邊皮朝上平放,從尾部下刀,貼著背骨平推至魚頭,再分別將大小兩邊魚頭垂直下刀,斬下魚頭取魚肉400克,切成長3.6厘米、寬2.4厘米、厚0.6厘米的塊狀。 3.用小碗,內放清湯、醬油、味精、澱粉、米酒等調溶待用。 4.炒鍋上火,放入油,將魚塊用鹽、米酒、醬油腌一下撒上於澱粉拌勻,六成油溫下鍋,炸至外略酥,內斷生濾去油,放蔥段、紅椒、生姜出香味,加入調味汁,用水澱粉勾住芡,打明油出勺。 工藝關鍵: 1.草魚要活的,每條750克至1000克為好。 2.切魚不帶刺,整齊化一。 3.勾芡要恰到好處,食後盤中不留芡汁。 風味特點: 1.王陽明是明代浙江余姚人,喜吃魚,在贛州做官時,愛吃草魚,曾聘用本地凌廚子做家廚。凌廚子為了顯示自己烹饪技藝,經常換魚的制作方法和口味,深得王陽明賞識。有一次凌廚子炒魚加醋,味道極佳,王吃後十分高興,問凌廚子此菜名稱,凌廚子急中生智,叫小酒炒魚,即小炒魚(贛州習俗叫醋為小酒)這道菜因此而得名。 2.此菜色澤金黃,質感外酥裡嫩,略帶醋香,別具一格。是贛江風味之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