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患者飲食應注意什麼? 以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一些剌激性食物,最好以豬肉和青菜為主,雞和海鮮不要吃. 以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一些剌激性食物 以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一些剌激性食物,最好以豬肉和青菜為主,雞和海鮮不要吃,有腥的千萬不要吃,雞公~鯉魚~牛肉~好多啊說了。自己注意下就好。 不要食用辛辣食物,試試疱必消吧,我奶奶的帶狀疱疹就是用它抑制住的。這個藥真的很好使的 這是嚴重的一種皮膚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喪命黃泉,不是我在吹,而是我親眼看見過很多患者的種種病態,有些真的是生不如死,這也會連累到其他親人 本人母親可以幫忙各位患者,她治療方法簡單不需任何藥物,只要在你肩膀上做按幾分鐘,疏通其經絡,她不是專業醫者,只是有上門求醫者就給醫治,這秘笈是祖傳的,所以她不跟任何一位患者說什麼價錢,價錢的多少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意,無亦可,仁愛治天下。本人15018437393 帶狀疱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是一種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疼痛性皮膚病。其發病特征為:患處有水疱約綠豆大小,疱膜緊張發亮,中心凹陷呈臍窩狀,個個獨立,成簇若串珠,呈帶狀分布基底部發紅,疱群間皮膚正常。伴有刺痛或火辣辣的灼痛。多發於腰腹部,形似一條火紅色的龍纏繞於腰間,故俗稱“串腰龍”,中醫則稱之為纏腰火丹。臨床還可見發於患者頭、頸,胸背及大腿內側等部位。發疹前常有低熱、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輕重不一的前驅症狀。局部皮膚有灼熱和刺痛的感覺,1-2天後出現皮疹.有時刺痛和皮疹同時發生。若處理不當,患者局部則疼痛不已。發生在面部的病情較重,疼痛劇烈,甚至影響視力和聽力.嚴重的水疱可大如雞蛋,或有出血點、血痕、壞死。常常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據報道,患過肝膽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年老體弱者最易感染本病。目前認為帶狀疱疹和水痘是同一種病毒引起的不同臨床表現該病毒在小兒多引起水痘在成人多引起帶狀疱疹。病毒可長期潛伏在人體神經細胞中,當某些傳染病,惡性腫瘤,紅斑狼瘡及外傷時,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病毒再活動,可誘發本病。本病以春秋季多發,一旦發病,面積較大,持續時間長。若失治可轉為慢性,出現長期陣發性刺痛。甚至較硬面料的內衣摩擦也會感到疼痛。少數患者會出現疤痕,使病情更加復雜化。診斷要點:根據單側發疹、沿周圍神經分布,排列呈帶狀多數水疱簇集成群,伴有神經痛,基本可以確診。內治法:1經驗方:柴胡6g龍膽草9g板蘭根30g生甘草3g荊芥6g赤芍9g白芍9g車前子9g牛蒡子9g青黛3g水煎服,每日一劑。2飲食療法:取大青葉15g.柴胡15g.粳米309.白糖適量。將大青葉,柴胡加水250ml.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劑連服5~6天。外治法;取中成藥六神丸100至200粒(視皮損大小而定),用碗足研成極細末,再用涼開水或食醋調成糊狀,直接敷於病灶上。若疱疹潰爛流水,也可用十藥末直接撒在疱疹創面之上,每日1次。或取中藥飲片桑螵蛸20g,慢火炙干至八分熟,存性,細研成末,加少量香油拌勻,每日外敷患處2次。本病雖然起病急,但多能自愈,切忌焦慮,過度緊張反而會加重病情。有時皮疹消退後,疼痛感覺仍要持續l~2個月。口服湯藥可縮短疼痛時間。經驗方是:當歸15g赤芍12g生地12g枳殼12g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柴胡10g丹參3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ml。但必須待發病兩周以後,皮疹消失仍疼痛時方可服用。患者還要保持皮膚衣被清潔,以穿棉布舊內衣為佳。對於出現的水疱,不要挑破,若疱太大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要除去,防止繼發感染。一巨疱疹破碎,滲水較多時要及時洗淨更換內衣飲食要清淡,吃些易於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煎炒油炸食品。足癬腳氣化濕止癢足癬,俗稱"腳氣".由於真菌侵人足部表皮而致。一般發生於兩側足底及腳趾之間中醫稱本病為“腳濕氣".臭田螺。古典醫著《醫宗金鑒外科心訣》對其症狀有形象的描述:"此證由胃經濕熱下注而生,腳丫破爛,其患甚小,其癢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爛,津腥臭水潰瘍時,其癢方止,次日仍癢,經年不愈,極其纏綿。”患過腳氣的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足癬的發病率較高,尤其在我國的南方患病率高達80%以上。雖然算不上什麼嚴重疾患,但癢起來的滋味也確實難受。有些患者由於用不潔的手摳腳趾,還會引起腳氣感染,引發丹毒,也會影響患者在常的工作和學習。足癬的發生,與密切接觸患者的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腳布。搓腳石有關,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久居潮濕之地,適合真菌繁殖,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引起本病。其次與遺傳因素也有很大的關系。中醫辨證施治常分成干、濕兩種類型,一般不用內服藥治療。十性相當於西醫所說的鱗屑型和角化型.鱗屑型主要症狀是在增厚的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角化型是皮膚過度角化、粗糙.中藥可選用經驗方:透骨20g生山植20g,烏梅20g,威靈仙20g.枯礬20g蛇床子20g。水煎外洗,每晚1次。洗後外塗20%水連膏(按比例配制10g:取水楊酸粉1g.細黃連粉1g凡士林油8g,熔化後加藥研勻成膏)。塗藥後,以患處皮膚有熱感為度。經1-2周,局部脫屑、膚軟,可用西藥克霉唑軟膏代之,仍是每晚洗後外塗1次直至治愈,療效可靠。濕性相當於水疱型和擦爛型。水疱型的主要症狀為:足跖和足緣可見成群或散發的小水疱。伴有瘙癢感,水疱位置較深,不易穿破.周圍無紅暈,數天後可吸收脫皮,但治愈的水疱周圍可繼發生出新的水疱,如此反復擴展。擦爛型最為常見,主要症狀為:趾間浸潤發白或伴有基底部紅斑、糜爛。患者常因劇烈瘙癢而撓摳,抓破後皮損處露出糜爛面常繼發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窩組織炎、應予以足夠的重視。中藥治療經驗方:白籐皮20g苦參20g生白術20g地膚子20g枯礬20g蛇床子20g黃柏20g丁香20g甘松20g水煎外洗,每晚1次洗後外塗本方濃煎液.約2-5日皮膚干燥後,改為上方洗後,外塗10%水連膏(按比例配制方法同上),每日1次。7—10天可治愈。痊愈後每晚應外塗甘酸液一次,連用3~5天.用以鞏固療效。甘酸液的配方是:甘油、食醋各半混勻。一旦腳癬嚴重,引起繼發感染就需要服湯藥治療。經驗方苦參10g土茯苓10g黃柏10g牛膝12g本通10g車前子10g龍膽草10g澤瀉10g丹皮10g生地10g土槿皮10g白藓皮10g連翹15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足癬因接觸傳染而發病,所以它的預防關鍵在於注意個人衛生,不穿公用拖鞋,不用公用手巾,經常清洗手足,保持手足的合理濕度。腳癢時,用熱水燙腳的習慣不可取,因其容易擴散癬症,甚至引發淋巴管炎。由於足癬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真菌又喜溫喜潮濕,夏季發病率高。因此夏季更應提高警惕,保持室內通風,避免潮濕環境,做好消毒隔離。另外,有些家庭養一些寵物,如小貓、小狗它們身上也常帶真菌,由於人與動物接觸也容易被感染,所以也要搞好寵物的衛生切斷傳染途徑及傳染源。只要能做到以上幾點,足癬是可以預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