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民間就用蘋果來調解胃腸道功能了。中醫認為,蘋果性平,味甘酸,具有補心益氣,生津止渴,健胃和脾澀腸之功。臨床,常讓慢性腹瀉患者在控制飲食的同時,在餐後,吃一定量的蘋果。
小兒腹瀉:將蘋果勻刮成泥,每日4次,每次100克;一歲以下每次50克。或將蘋果加水煎煮成濃汁,頻頻飲之。
腸功能紊亂所致的腹瀉:將蘋果帶皮切成七八塊,放一大碗水,小火煮,連果帶湯吃,早晚各一次,幾天後改為一天一次,一個月可恢復如初。
水痢腹瀉:將去皮的蘋果與切碎的胡蘿卜共煮成泥,每日約300-500毫升,共分3-4次服完;適量蘋果,水煮半熟,連湯吃下,也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