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有高血壓甲減能飲決明子和山楂泡的茶嗎 決明子泡茶—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降壓、抗菌、通便和降低膽固醇,主要對眼睛好
喝了通便減肥吧
優點: 實用便方有: 1、明目、穩定血壓:決明子,微火炒至嫩黃,涼後貯於鐵聽中備用。每次取決明子20克,沸水泡茶,20分鐘左右飲用。喝到剩1/3時,再加水,直到飲至茶無色時,再換新的。長期飲用。 2、高血壓:決明子適量,炒黃,搗成粗粉,加糖泡開水服。每次3克,1日3次。 3、結膜炎:決明子、菊花各9克,蔓荊子、木賊各6克,水煎服。 4、視神經萎縮症:決明子120克,枸杞子、丹參各60克,均焙焦,共研末,每次服6克,1日3次,20日為1療程。 5、高膽固醇血症:決明子30克,炒黃,水煎兩次,早晚分服。每日1劑,20日為1療程。 6、小兒疳積:決明子30克,炒黃,研末,雞內金15克,研末,共混勻,每服2克,1日2至3次。
需要注意的是:有洩瀉與低血壓者慎用決明子制劑。 你父親應該去醫院,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降壓藥物的種類和劑量,使血壓得到平穩地控制。
附: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的優勢與誤區 《家庭醫藥》2006年5月號
高血壓,是無數患者健康生活的巨大隱憂,由於害怕西藥的副作用等因素,很多高血壓患者選擇服用中藥治療高血壓。中醫藥能降血壓嗎?同西藥相比,中藥降血壓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對於中醫藥降壓,我們是否有認識上的誤區?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張宇 指導專家:上海市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何立人/夏一春 廣西中醫學院教授方顯明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魏文康
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在於長期升高的血壓會引發心衰、冠心病、中風、高血壓腎病等一系列疾病,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我國是世界上受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據2002年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估計患病人數超過1.6億。面對高血壓如此高的發病率和嚴重並發症,我國高血壓的控制率卻極低,能夠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的患者僅占6.1%。 然而,西藥需終生服用,服西藥後血壓易反彈、波動,西藥有副作用,等等,眾多因素讓多數高血壓患者難以下定決心堅持服用西藥,而把目光投向傳統中醫藥。 血壓計發明於19世紀,西醫也是從那以後才開始測量血壓,並開始了對高血壓治療的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和方法。中醫雖然歷史悠久,卻並沒有高血壓的概念。那麼,中醫在治療高血壓方面還有自己的優勢嗎?與西醫相比,它的劣勢又有哪些?人們在使用中藥降壓時,是否也有一些誤區呢? 5大優勢 根據其臨床表現,高血壓病屬於祖國醫學“頭痛”、“眩暈”范疇。《黃帝內經》中“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是對高血壓的最早認識。 1.症狀改善明顯 高血壓的症狀主要包括: (1)血壓升高導致的不適。頭暈、頭痛、耳鳴、失眠、胸悶、心悸氣短、健忘、腰酸乏力等; (2)靶器官(如心、腦、腎等)損害和相關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症狀。如伴左心衰竭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短、胸悶、紫绀(嘴唇或指甲、皮膚發紫)等。 西藥治療高血壓,往往能很快使血壓下降,甚至恢復正常,但在改善頭暈、頭痛等症狀上效果欠佳。而中醫中藥是以辨證為基礎的,強調整體治療,症狀改善比較理想。如當高血壓患者出現頭痛、頭暈、頭脹、失眠、煩躁等症狀時,中醫認為是由於肝腎陰虛,陰虛陽亢,陽亢化風所致。通過清熱瀉火、平肝熄風的治療,往往在血壓下降的同時,上述症狀也隨之改善。而結合補腎之法,用中藥六味地黃丸、大定風珠等補肝腎治療後,甚至還有提高性生活質量,減少夜尿,改善腎虛的作用。 再舉個常見的例子,長期高血壓的患者,因為已經適應了“高血壓”的狀況,頭疼並不是很明顯,但是單純地使用西藥降壓後,血壓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適應“血壓正常”的狀況了,頭疼的症狀更明顯。而中藥治療高血壓,降低血壓緩慢,同時症狀改善明顯。 因此,中醫治療高血壓不單著眼於血壓的下降,更著眼於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2.保護靶器官 治療高血壓,降壓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但是不能僅僅局限於降壓,更重要的是在降壓的同時,要預防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因為靶器官受損引發的心衰、腎衰等往往比高血壓本身更為致命。 除一些西藥有保護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發現,中醫中藥在對某些受損器官的逆轉以及並發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藥丹參、田七、赤芍、丹皮等協同降壓的同時,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預防及治療中風的效果;又如黃芪可強心利尿,降壓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腎功能。 而且,中藥治療高血壓,通常從患者的具體病證出發,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以中藥復方,調整體內環境,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使心、腦、腎、血管得到保護。 3.與西藥合用減除副作用 中、西醫治療高血壓各有優勢,亦各有局限。臨床實驗證明,中西藥合用療效優於單用西藥或單用中藥。中醫治療根本原則以平衡陰陽、調整氣血運行為主。一般認為,中藥近期療效較低,而西藥近期療效較高,但毒、副作用較大。 中西藥合用後,西藥既可發揮近期療效高的長處,又由於用量相應減少而減輕其毒、副作用。中藥的降壓作用可提高近期療效,又具有遠期降壓作用。故中西藥合用治療高血壓,具有見效快、療效高、副作用少的優點。 如常用的鈣拮抗劑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長期服用以後往往出現浮腫,就可以同時給予健脾利濕的中藥白術、茯苓、豬苓、車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腫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降壓藥(如開博通、洛丁新、一平蘇等)會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藥,對此可選用中藥桑葉、桑白皮、百部、前胡、陳皮、蟬衣、佛耳草、川貝、象貝等疏風宣肺止咳,針對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狀,還可以加用馬勃、玄參等清熱利咽。 可見中西藥合理聯用,可以減輕或消除副作用,達到“減副增效”的目的。 4.降壓平穩和緩 西藥治療高血壓,常常有為達到目標血壓而頻繁加減藥量等情況,因此,也常常出現血壓波動幅度較大的現象。而中藥降壓作用緩和,穩定血壓效果較好,如葛根、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觀察腎功能)、玉米須、鉤籐等,尤其適用於早期、老年高血壓患者。較重的高血壓病配合中藥治療,也可防止血壓較大波動。 5.非藥物治療降壓有效 有中醫特色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包括氣功、針灸、理療、推拿等,這些治療已被證實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研究證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給予針刺、推拿,有降低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對一些高血壓患者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氣功適用於各期高血壓,能起到調整大腦皮層功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升壓反應,糾正人體機能失調,提高抗高血壓的能力,不論單獨運用還是配合藥物治療,均有較好效果。飲食療法、藥枕治療亦是可取的。 3大劣勢 1.起效慢 由於中藥純度不高,大部分中藥制劑以中藥材原藥、粉末或粗提取物入藥,中藥起效慢的現象仍然存在。 2.用藥不方便 眾所周知,服用中藥一般要將一大包一大包的藥材煎成湯汁,然後整碗整碗地喝下,無論是煎藥還是服藥,都比西藥制劑麻煩,這也是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喜歡中藥的原因之一。 3.難辨證 辨證論治是中醫用藥的特點,對高血壓病也是如此,證型不同,用藥也會大相徑庭。但要做到准確辨證就有一定難度,需要有經驗的中醫師作出診斷,僅靠血壓計或患者病史很難做到准確辨證。 除此以外,中醫藥缺乏臨床療效評價體系也是導致人們懷疑中藥療效的一大主因,在臨床驗證、療效評價、臨床試驗研究等方面,中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個誤區 1.道聽途說,自行服藥 很多人道聽途說一些方劑或單藥有降壓作用,就自行買來服用。殊不知,中藥治療高血壓絕非千篇一律,對別人有效的藥,對您未必有用。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同樣是高血壓,不同的人卻可能屬於不同的證型。針對不同的證型,用藥各不相同。劃分證型能使用藥更准確,療效更高。同時,證型劃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高血壓患者可能同時兼有兩種證型,也可能兼有其他症狀。這些都需要中醫師明確診斷,患者不明自己的證型就胡亂服藥,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可能使病情更加嚴重。 2.中藥降血壓永不反彈 很多人認為西醫治標,中醫治本,服中藥後血壓降至正常說明已經“斷根”,不會反彈,可以停藥。一些不法商家也常常宣傳某某中藥產品能“根治高血壓,不用終身服藥”。 所謂永不反彈,是指永遠不會再有血壓升高,這種觀點在目前來看還是做不到的。治療高血壓要堅持長期乃至終身用藥,不管是西藥還是中藥都如此。根據很多中醫專家的經驗,有的高血壓患者用單純西藥治療很難控制病情,加用中藥以後血壓往往可較快達到目標血壓。這時如果繼續服用中藥,血壓保持穩定,原來的西藥可以適當的減量,或者減少使用的西藥種類,但中藥不能停服。這意味著中藥治療高血壓不是短時間服藥或服藥後血壓降至理想值以後就不用再服了。 目前,我國的中醫藥專家正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希望將來對於一些輕、中度的高血壓,通過中醫藥調理,加上生活方式上的注意,可以不必終生服藥。但即便以後能做到這點,是否停藥仍然需要由醫生做出決定,決不可自行停藥。 3.中藥沒有毒副作用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都一樣。藥性苦寒的中藥服後可能會引起胃痛、嘔吐、腹瀉等不適,藥性溫熱的中藥服後可能會產生咽痛、口渴、熱瘡、便秘、鼻出血等。一些中藥如馬兜鈴、關木通、夏枯草、龍膽草等服後會引起腎功能損害。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是一個著名的古方,其能瀉肝膽之火,在高血壓患者肝火亢盛之時常被選用。可是有人服用後卻導致腎功能損害,因其含有對腎功能有損害的龍膽草和關木通。偏聽偏信,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的觀點是錯誤的。 4.“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重大突破” 中醫博大精深,在很多人心目中,中醫有一種神秘感,在心理上形成了中醫有“無限可能”的想法。一些不法分子就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把中醫神化,大肆宣揚某種中藥、家傳秘方能根治目前世界上還無法治好的病,聲稱“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重大突破”,蒙蔽甚至坑害老百姓。 和西醫一樣,中醫也不是萬能的,更不存在什麼“神醫”。盡管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有一定作用,許多臨床醫生、科研工作者在努力探索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病的機理,也初步發現某些方藥能改善血脂代謝,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強血管彈性,但中醫藥治療高血壓至今還沒有取得世界公認的、能多次重復的成果,更沒有“療程短、不反彈,不用終身服藥”的神話出現。廣大患者應謹慎對待有關“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