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幾種蠶豆的吃法? 名胡豆、夏豆、羅漢豆、南豆、馬齒豆、佛豆、川豆、倭豆。 蠶豆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屬豆科植物。 是豆類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既可以炒菜、涼拌,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是一種大眾食物。 蠶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在日常食用的豆類中僅次於大豆,還含有大量鈣、鉀、鎂、維生素c等,並且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 關於蠶豆的起源有幾種觀點,一般認為起源於亞洲西南部、中部和亞洲北部。漢代自西域傳入我國。 我國蠶豆種植面積廣泛,以四川、雲南、江蘇、湖北等地為多。 蠶豆的莢果呈扁平筒形,未成熟時豆莢為綠色,莢殼肥厚而多汁,莢內有絲絨狀茸毛,因含豐富的酪氨酸酶,成熟的豆莢為黑色。每莢種子2~4粒,種子扁平,略呈矩圓形,種皮顏色因品種而異,有乳白、灰白、黃、肉紅、褐、紫、青綠等色,臍色有黑钯與無色兩種。 蠶豆按其子粒的大小可分為大粒蠶豆、中粒蠶豆、小粒蠶豆三種類型:大粒蠶豆寬而扁平,千粒重在800克以上,如四川、青海產的大白蠶豆,品質較好,常作糧食或蔬菜食用;中粒蠶豆呈扁橢圓形,千粒重為600~800克;小粒蠶豆近圓形或橢圓形,千粒重為400~650克,其產量高,但品質較差,多作為畜禽飲料或綠肥作物。 蠶豆按種皮顏色不同可分為青皮蠶豆、白皮蠶豆和紅皮蠶豆等。 營養價值 蠶豆中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並含有豐富的膽石鹼,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蠶豆中的鈣,有利於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蠶豆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不含膽固醇,可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預防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是正在應付考試或是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現代人還認為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老人、考試期間學生、腦力工作者、高膽固椁、便秘者可以多食用; 2、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注意事項 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用法用量 1、蠶豆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後剝去種皮作炒菜或湯; 2、制成蠶豆芽,其味更鮮美; 3、蠶豆粉是制作粉絲、粉皮等的原料,也可加工成豆沙,制作糕點; 4、蠶豆可蒸熟加工制成罐頭食品,還可制醬油、豆瓣醬、甜醬、辣醬等。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 5、蠶豆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呈焯水後再進行烹制; 5、蠶豆去殼:將干蠶豆放入陶瓷或搪瓷器皿內,加入適量的鹼,倒上開水悶一分鐘,即可將蠶豆皮剝去,但去皮的蠶豆要用水沖除其鹼味。 食用功效 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 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 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 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 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濕;莢殼收入斂止血。 1、應用於水腫:蠶豆60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2、應用於肺結核咯血:蠶豆洗淨,搗爛取汁,每次服20克,一天2次。 3、應用於酒醉不醒:蠶豆苗適量,加油、鹽煮湯,灌服。應用於水瀉:蠶豆莖30克,水煎服。 貼士 1、蠶豆含有致敏物質,過敏體質的有極少數人(男孩較多)吃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狀,就是俗稱的“蠶豆病”。這是因為體仙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2、不宜食用鮮嫩蠶豆,以煮食為主。 3、蠶豆性滯,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或焯水後再進行烹制。不可多吃,以防脹肚傷脾胃。 一般人都可食用。
1.老人、考試期間學生、腦力工作者、高膽固椁、便秘者可以多食用;
2.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食物相克
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制作指導
1.蠶豆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後剝去種皮作炒菜或湯;
2.制成蠶豆芽,其味更鮮美;
3.蠶豆粉是制作粉絲、粉皮等的原料,也可加工成豆沙,制作糕點;
4.蠶豆可蒸熟加工制成罐頭食品,還可制醬油、豆瓣醬、甜醬、辣醬等。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
5.蠶豆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呈焯水後再進行烹制;
5.蠶豆去殼:將干蠶豆放入陶瓷或搪瓷器皿內,加入適量的鹼,倒上開水悶一分鐘,即可將蠶豆皮剝去,但去皮的蠶豆要用水沖除其鹼味。 又名胡豆、夏豆、羅漢豆、南豆、馬齒豆、佛豆、川豆、倭豆。 蠶豆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屬豆科植物。 是豆類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既可以炒菜、涼拌,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是一種大眾食物。 蠶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在日常食用的豆類中僅次於大豆,還含有大量鈣、鉀、鎂、維生素c等,並且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 關於蠶豆的起源有幾種觀點,一般認為起源於亞洲西南部、中部和亞洲北部。漢代自西域傳入我國。 我國蠶豆種植面積廣泛,以四川、雲南、江蘇、湖北等地為多。 蠶豆的莢果呈扁平筒形,未成熟時豆莢為綠色,莢殼肥厚而多汁,莢內有絲絨狀茸毛,因含豐富的酪氨酸酶,成熟的豆莢為黑色。每莢種子2~4粒,種子扁平,略呈矩圓形,種皮顏色因品種而異,有乳白、灰白、黃、肉紅、褐、紫、青綠等色,臍色有黑钯與無色兩種。 蠶豆按其子粒的大小可分為大粒蠶豆、中粒蠶豆、小粒蠶豆三種類型:大粒蠶豆寬而扁平,千粒重在800克以上,如四川、青海產的大白蠶豆,品質較好,常作糧食或蔬菜食用;中粒蠶豆呈扁橢圓形,千粒重為600~800克;小粒蠶豆近圓形或橢圓形,千粒重為400~650克,其產量高,但品質較差,多作為畜禽飲料或綠肥作物。 蠶豆按種皮顏色不同可分為青皮蠶豆、白皮蠶豆和紅皮蠶豆等。 營養價值 蠶豆中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並含有豐富的膽石鹼,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蠶豆中的鈣,有利於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蠶豆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不含膽固醇,可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預防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是正在應付考試或是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現代人還認為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老人、考試期間學生、腦力工作者、高膽固椁、便秘者可以多食用; 2、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注意事項 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用法用量 1、蠶豆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後剝去種皮作炒菜或湯; 2、制成蠶豆芽,其味更鮮美; 3、蠶豆粉是制作粉絲、粉皮等的原料,也可加工成豆沙,制作糕點; 4、蠶豆可蒸熟加工制成罐頭食品,還可制醬油、豆瓣醬、甜醬、辣醬等。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 5、蠶豆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呈焯水後再進行烹制; 5、蠶豆去殼:將干蠶豆放入陶瓷或搪瓷器皿內,加入適量的鹼,倒上開水悶一分鐘,即可將蠶豆皮剝去,但去皮的蠶豆要用水沖除其鹼味。 食用功效 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 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 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 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 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濕;莢殼收入斂止血。 1、應用於水腫:蠶豆60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2、應用於肺結核咯血:蠶豆洗淨,搗爛取汁,每次服20克,一天2次。 3、應用於酒醉不醒:蠶豆苗適量,加油、鹽煮湯,灌服。應用於水瀉:蠶豆莖30克,水煎服。 貼士 1、蠶豆含有致敏物質,過敏體質的有極少數人(男孩較多)吃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狀,就是俗稱的“蠶豆病”。這是因為體仙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2、不宜食用鮮嫩蠶豆,以煮食為主。 3、蠶豆性滯,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或焯水後再進行烹制。不可多吃,以防脹肚傷脾胃。 瓤豆腐
主料:嫩豆腐兩塊,雞蛋清數個,豬肉茸、鮮蝦茸少許。
佐料:白糖、米醋、料酒、蔥、姜末、味素、香油、澱 粉各少許。
做法:(1)將豬肉芽與鮮蝦茸、料酒、蔥、姜末、味素、 鹽、香油、蛋清調拌成餡; (2)豆腐切成銅板大小的片,兩面撒上點澱粉, 每兩塊豆腐中夾入蠶豆大小的餡心,成為“瓤豆 腐”生坯; (3)用方頭竹筷將蛋清打起雪白、濃細泡沫,加入 澱粉拌和,成為蛋泡糊; (4)鍋內多放油,油五分熱後將“瓤豆腐”生坯拌 上蛋泡糊,下鍋炸成淡黃色即可撈出,待油溫略 有上升,將瓤豆腐再一次下鍋,炸到餡熟色黃, 即可撈出; (5)鍋內放清水少許,加入白糖,熬成衡糊狀、鍋 內起氣泡時放點米醋,拌和一下,澆在炸好的豆 腐上即成。
特點:色呈金黃,外脆內嫩,鮮美清爽,傳統名菜。
燴豆腐
主料:豆腐一塊(或兩塊),菠菜一兩。
佐料:海為、鹽、蔥花、醬油、香菜、 澱粉各少許。
做法:(1)豆腐切成小三角塊(或小方 丁),菠菜小段,分別用開 水燙一下; (2)鍋內放油,油熱用蔥花炸鍋, 添上湯以後把醬油、鹽、海米、 豆腐放入,見開鍋放進菠菜, 用澱粉勾芡,出鍋撒上香菜末即成。
特點:湯鮮、豆腐嫩。
麻婆豆腐
主料:豆腐兩塊,豬肉餡二兩。
佐料:蔥、姜末、料酒、醬油、 味素、辣椒面、豆瓣醬、 花椒面、澱粉各少許。
做法:(1)將豆腐切成四分見方的小丁, 用開水燙一下; (2)鍋裡放油,煎開後,將豬肉 餡煸干水分,下辣椒面、 豆瓣醬、姜末煸炒至出紅油, 加入料酒、醬油、豆瓣丁、鹽、 高湯燒開,用小火煨至汁濃 鹵少、豆腐發胖時用澱粉勾芡收 汁,加入蔥末、紅油、味素拌勻, 出鍋裝盤,撒點花椒面即成。
特點:辣、香、麻,鮮美可口,川味名菜。
芹菜拌豆腐
主料:豆腐兩塊,芹菜二兩。
佐料:蔥、姜末、鹽、味素、香油各少許。
做法:把豆腐切成小方丁入盤,菜切成小段, 用開水焯一下,撈出涼水冷卻,控淨 水,倒在豆腐上,再加上鹽、蔥、姜 末、味素、香油拌好即成。
特點:清涼適口,夏令佳菜。
南煎豆腐
主料:豆腐兩塊,雞蛋一個。佐料:白糖一錢, 蔥絲、姜絲、蒜片、花椒水、鹽各少許。
做法:(1)選將雞蛋打在碗裡調勻,再把豆腐洗 淨切成一分厚、八分長、六分寬的長 方塊,然後將蛋漿的一半鋪在盤上, 把豆腐一塊塊地擺在蛋漿上,最後將 剩下的蛋漿澆在豆腐上; (2)鍋裡放油,煎開後,輕輕地把豆腐推入 鍋內,待兩面都煎成金黃色後,把蔥、 姜、花椒水、糖、鹽、醬油一齊放入鍋 內,添點湯,用慢火將[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