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有時出現頭痛、畏寒發熱等類似感冒症狀,肝脾疼痛加劇,不過大多一天左右症狀可自然消失。據臨床實驗報告效果良好。 如用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可用瓜蒂末,吹噴鼻中患處,一日二~三次。 【宜忌】 甜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是廣受人們喜愛的瓜果,但有不少因身體體質或疾病不宜多食、慎食者。 《彌真人食忌》雲:多食發黃疸,動冷疾令人虛羸多忘,解藥力,或反胃。腳氣人食之,患永不除也。 《食療本草》雲:多食令人陰下濕癢,生瘡,動宿冷病,症癖人不可食之,多食令人惙惙虛弱,腳手無力。 《台草衍義》雲:多食未有不下痢者,為其消慣陽氣故也。 《本草綱目》雲:瓜性最寒曝而食之尤冷。 《稽聖賦》雲:瓜寒於曝,油冷於煎,此物性之異也。因甜瓜性寒,有吐血、咳血、十二指腸及胃潰瘍、慢性腸炎、脾胃虛寒、寒積腹脹或腹痛、小便頻數、心髒病等人慎用或忌用。 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宜大量常吃,因甜瓜水分很多,吃太多在胃裡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痛腹瀉。 《食療本草》雲:甜瓜食多腹脹,可食鹽花,成水消之。 警告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瓜蒂有毒,誤食引起中毒,嚴重者死亡。如服瓜蒂過量,10—30分鐘即感不適、惡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血壓下降、紫绀、心音減弱、心率快,嚴重者昏迷、抽搐、最後因循環衰竭、呼吸麻痺而死亡。 糖尿病困擾著全球約6%的成年人。它是導致失明、心髒病、中風、腎衰竭和截肢的領先因素。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全球一大死因,每年有380多萬例死亡是由糖尿病造成的,超過了愛滋病和瘧疾致死的總人數。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而同樣每10秒鐘就有兩人患上糖尿病。 由於我國居民現在平均糖攝入量不多,對健康的影響不大,故膳食寶塔沒有建議食糖的攝入量,但多吃糖有增加齲齒的危險,兒童、青少年不應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飲料。 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孩子和年輕女性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營養學家們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 精制後的白糖純度非常高,能達到99%以上,這就意味著其中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物質,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缺乏、發育障礙、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吃糖過多會導致骨折。白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營養問題。日本營養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國營養學家也指出,愛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較高。 盡管吃糖可能並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促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偻病的發生。多吃甜食還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於血液循環,並減弱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 吃太多糖的甜食,維生素b1因甜食消耗太多,會影響新陳代謝,產生沖動、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緒反應。 嗜甜與吸毒有同樣的生理反應。貪戀甜食還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據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象與毒品上瘾的反應非常類似。 對牙齒不好。 影響食欲 熱量太多,導致肥胖。 體內血糖含量會升高,形成高血糖。 同上。 多吃糖比吸煙危害更大
甜食的存在對於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並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但是近年來,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還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到。 完全拒絕吃糖是一件困難的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吃多少糖,什麼樣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40克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澱粉;狹義的糖則指精制後的白糖和食品、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漿。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後者。 幾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漿做成的甜味劑。所以,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孩子和年輕女性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營養學家們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麼概念呢?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幾塊餅干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話,30-40克糖的數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糖過多會導致骨折 精制後的白糖純度非常高,能達到99%以上,這就意味著其中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物質,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缺乏、發育障礙、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營養問題。日本營養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國營養學家也指出,愛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較高。 營養調查還發現,盡管吃糖可能並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促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偻病的發生。多吃甜食還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於血液循環,並減弱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 嗜甜與吸毒有同樣的生理反應 貪戀甜食還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據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象與毒品上瘾的反應非常類似。 什麼時候該吃糖 大量吃甜食雖然有害,但如果少量並在合適的時候食用,對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少量吃糖可以緊急補充。低血糖患者饑餓時會感到眼前發黑、四肢發軟,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飯的人,臨近中午時常會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吃點甜食,就能快速恢復大腦功能。 此外,運動醫學研究證實,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前如果補充少量含糖飲料,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運動成績;運動之後及時補糖,可以消除疲勞。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饑餓時、需要提高注意力時少量吃糖,也有好處。 吃紅糖更健康 吃什麼糖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幾種糖: 紅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較多的鐵、鈣、鉀、鎂等礦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利於人體內酸鹼平衡。中醫認為,紅糖有活血散淤、溫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紅糖性溫,經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應當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異麥芽糖等。它們的熱量很低,具有"調整生態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稱為"雙歧因子",能促進體內有益菌的生長,抑制腸道致病菌和腐敗菌增殖。 糖醇類甜味劑。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麥芽糖醇等,甜度略低於白糖。它們能量低、不會引起齲齒、不升高血糖,屬於健康甜味劑。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別超過20克,因為它們會促進腸道蠕動,過量食用能引起輕度腹瀉。
================================= 女性多吃甜食危害大
中老年女笥不宜過多食用甜食,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引起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肥胖症、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疾病,從而危及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嗜糖比嗜煙更加可怕。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縮短10-20年。” 美國科研人員發現,50歲左右的婦女吃甜食過多,會導致膽結石。過量的糖還能自行轉化為脂肪,影響正常的食欲,妨礙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的攝入,導致人體肥胖。肥胖並不會使所有的人生長結石,但對中年婦女來說,它卻是招致膽結石的溫床。因此,中老年婦女要少吃甜食。 吃糖過量會引起尿石症,已被實驗所證明。老年人在一次大量吃糖後,尿中含鈣量急劇增加,這期間容易形成尿結石。如果每天臨睡前喝一杯濃糖水,則患尿結石的危險就更大。 多吃甜食還可促發乳腺癌。據研究,長期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經常處於高水平狀態,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島素,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期食糖過量,還會加速細胞的老化,使人體環境適應能力差,頭發變黃變白。糖留在口腔內,細菌就會大量繁殖而形成一些有機酸和酶,直接破壞牙齒,使牙齒脫鈣、腐蝕,形成齲齒。因此中老年女性不宜多吃甜食。 滋潤 吃太多甜食可能會壞牙齒,會長胖. 吃糖過多,糖在人體內表現為較強的有機酸,它促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疼痛,造成胃潰瘍等疾病的發生,減低胃腸的蠕動,造成便秘。吃糖過多,在腎髒中產生高濃度的草酸,草酸與鈣產生化學作用,生成草酸鈣沉澱,就是尿道結石和腎結石的成份。據統計,結石患者多愛甜食。經常吃糖可為口腔的細菌提供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這些細菌和殘糖在一起,能使牙齒、牙縫和口腔裡的酸性增加。牙齒經常受酸性侵蝕,就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吃糖過多會影響視力。因為糖在體內代謝需要維生素b2參與,而糖本身不含維生素b2,故吃糖過多會造成人體維生素b2缺乏。體內維生素b2缺乏時,可使血液、神經或消化系統的組織內丙酮酸和乳酸等積蓄,從而抑制膽鹼乙酰化酶,阻礙乙酰膽鹼的合成,導致視神經傳導障礙。因此,過量吃糖易發生神經炎,尤其是球後神經炎,使視力下降。此外,糖在體內與鈣發生中和反應,致使體內鈣大量消耗,鈣元素的減少,又使眼球壁失去正常的彈性,眼球易伸長,引起軸性近視。長期攝入糖量過多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的增加。國外有人報告,正常人吃高糖膳食3周,血清中甘油三脂由原來的80mg,升高到173mg,增加一倍多。國內調查也有類似情況。由攝入過多糖類而引起的高脂血症,醫學上稱為“糖致高脂血症”。西歐和美國等國的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的發病率之所以高,與他們的高糖高脂飲食有關。經常過多吃糖能使人發生營養不良和貧血。每1克糖在體內經過氧化可產生16.5千焦耳熱量,所以能代替一部分飯菜,以減少食量。這樣做,身體所需要的總熱量雖然夠了,但身體所需要的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等就不夠了,會引起營養失調,天長日久,就會發生營養不良和貧血。有些學者認為,吃糖量如果達到總食量的16~18%時,就可使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妨礙體內的鈣化作用。由於缺鈣而導致骨質疏松,所以老年人容易發生骨折。甜食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