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粉條加工廠
記者:添加的是什麼?
工人:明礬和胭脂紅色素。
記者:這是在生產什麼?
工人:紅苕粉條。
記者:明明不是紅苕澱粉,怎麼變成了紅苕粉?
工人: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正宗紅苕粉條很少。
記者:添加明礬起什麼作用?
工人:煮起不糊湯,口感有筋力,還可以增亮。
記者:添加有標准嗎?
工人:沒有,全憑感覺。
記者:添加色素有什麼作用?
工人:讓粉條的顏色更加逼真。
流向
個別火鍋店是大戶
就在記者與工人攀談時,從外閃進一中年男子,並十分警覺的詢問記者的來意。在得知記者的身份後無奈地說,添加色素、明礬是為了求得一個好賣相。
記者:你知道食用的後果嗎?
老板:不知道,反正不會出人命。
記者:自己吃嗎?
老板:不光是我,就連作坊的工人都不吃。
記者:每天要生產多少?
老板:不一定,大概在1噸左右。
記者:主要銷往什麼地方?
老板:成都市個別食品批發市場。
記者:知道這些粉條的終端用戶嗎?
老板:聽說一些火鍋店是購買的大戶。
如何鑒別“色素粉條”呢?相關人士稱,“色素粉條”不僅光潔度好,晶瑩透亮,而且韌性強,用手拉很難拉斷。其鑒別方法是,摸後有油膩感,用火燒呈焦糊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