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水壺,幾個大茶碗,碗裡裝著黑乎乎的液體。
“變臉”統一的標識連鎖店代替作坊
而對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講,提到涼茶腦海裡映出的第一形象就是黃振龍涼茶,是“黃振龍”改變了整個涼茶鋪的傳統形象,首先將隱匿於大街小巷的涼茶鋪發展成為具有統一形象標識的連鎖型企業,用現代經營管理的理念改變了作坊式的涼茶經營模式。繼黃振龍之後,鄧老涼茶、王老吉、清心堂、黎泉等不少連鎖經營的涼茶鋪開始在廣州遍地開花,廣州曾一度涼茶鋪多過米鋪。
“借殼出海”涼茶做成包裝飲料賣進超市
但“黃振龍”的成功只限於兩廣地區。由於涼茶鋪的涼茶是必須新鮮、趁熱喝功效才明顯,為了保證每家涼茶鋪的涼茶質量一致,涼茶必須統一配送,這成了一大瓶頸。如果要擴大規模,在外地建立生產車間,前期投入非常大,這就限制了涼茶鋪在省外市場的擴展。
而將涼茶做成包裝飲料出售卻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王老吉正是借“非典”這一絕妙時機,在全國范圍內主打預防上火的概念,並“變身”成為一種時尚性的飲料。
王老吉正是通過在餐飲、士多、超市等全國大大小小渠道的鋪貨,迅速由地域性品牌成長為全國性品牌,也讓涼茶的概念走向了全國,王老吉還將以前偏苦的口感改成微苦,銷售量每年以高出行業幾倍的速度增長。
“文化創牌”成功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涼茶在全國市場的另一次跳躍則是在今年,廣東涼茶成功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俊修表示,“涼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是秘方及專業術語。它打造了文化推動經濟超高速發展的模塊。”張俊修還透露,今年協會在制定涼茶行業標准的時候,可口可樂公司曾表示想參與標准的制定。“協會沒有答應,因為涼茶是我們廣東百年特色文化,涼茶可以共享,但不可以共有。”
張俊修表示,以涼茶作為廣東文化的符號這一說法完全正確,而廣東涼茶對社會的貢獻將是“一拖二”的無限量增長的有價值文化。
呵呵!一看你這麼問就知道你對廣東涼茶比較不了解。 廣東涼茶其實只是一個代稱,其中包括了很多不同的配方。大家最了解的可能就是“二十四味”了,以上這位同志已經大致把成分寫出來了,但許多時候人們會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和天氣的不同來調整成分和用量。 還是從功效方面來介紹會比較清楚些:二十四味是功效比較全面的下火涼茶,肺火肝火等都可以喝它,實火虛火都會有效。還有一種俗稱下火王的涼茶,就只是用於降實火。其實南方這邊的氣候比較濕,所以人們比較經常喝的還是去濕茶,該茶是用於去濕熱的,主要成分有木棉、蔭陳、桑白皮等。還有用於潤肺、清肝、消滯等等。具體各種涼茶的配方我就不在這裡寫了,因為沒有標准配方、各種藥材的用量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加以調整。 要不我簡單介紹幾種藥材的主要功效好了。 麻仁:主要能補中益氣,用於通便的涼茶大部分會有它。但其實許多人都不清楚,婦女吃多了它會引起白帶不正常。 甘草:多用於髒躁症;潤肺止咳嗽氣喘症;緩急止痛;清熱解毒;咽喉腫痛;緩和藥性調和百藥。四君子湯裡就有它。 黃芩:用於清熱燥濕,藥效強。如果孕婦懷胎因為蘊熱引起胎動也可以用它。 柴胡:主治腹部胃腸結氣,飲食積聚。多用於虛勞發熱。 ……………… 實在太多了,你還想知道清楚些,就針對某一方面來問吧。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