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西瓜皮可以做菜嗎?正文

西瓜皮可以做菜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以涼拌、做沙拉、腌制醬菜,也可以用它煲湯,其滋味仿佛冬瓜,卻更加脆嫩;可以炒著吃,清淡爽口;也可以切塊加肉和醬油紅燒,十分入味。

西瓜盅的做法如下:

將西瓜頂部大約六分之一的部分切下,挖去紅瓤。用當年的童子雞洗淨切塊,放進西瓜中。加入拍扁的老姜一塊、以及適量的鹽、黃酒或料酒。把切下的部分當作蓋子蓋在西瓜盅上,上蒸鍋用中火蒸一小時左右即成。

做西瓜盅,用圓圓的瓜來做比較好看。初次嘗試的人,最好用厚皮瓜。因為西瓜皮禁不住久蒸,皮厚一點容易掌握火候,不至於把瓜皮給蒸得過軟而弄破了。裡邊的紅瓤,刮得越干淨越好,否則蒸出來的湯汁會偏甜而且顏色不好看。

西瓜盅的主料為什麼要用雞肉呢?夏季人體的陽氣都浮於表面,加上多食生冷,容易胃寒,暑濕又能耗氣傷脾。雞肉正好入脾胃二經,可以健脾暖胃,改善夏季常見的脾胃虛弱、胃口不佳、疲倦乏力等症狀。雞肉性溫,加上老姜和黃酒,正好與西瓜的寒性相互平衡。西瓜滑腸,雞肉可以止瀉。西瓜有生寒助濕之弊,姜和黃酒正好解之。

這道菜口感清淡,多熱的天吃也不會感到油膩。從功效上來說,也很適合於伏天養生。它屬於清補,既能消暑解熱,又能補益中氣,不但正常體質的人可以吃,對陰虛內熱、高血壓、急性腎炎和膀胱炎的人還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蒸好的西瓜盅是夏天餐桌上的一道風景。單是欣賞它碧綠圓潤的外形就讓人感覺清涼了,講究一點的話,還可以在瓜皮上刻上花紋。吃的時候,輕輕打開瓜蓋,記得首先把裡邊的湯盛出一小碗來品嘗。這是完全由西瓜滲出的汁液煮成的雞湯,瓜的清香襯托出肉的鮮美,清淡平和,然而讓人回味無窮。

引用:
[1]三伏養生之消暑篇——西瓜盅--中國肥城(網頁)

www.feicheng.gov.cn

 
可以啊,那層白的,炒炒,
 
可以的,西瓜皮去皮,切成小片,象冬瓜那樣跟肉在一起炖,適當的放些調料,很可口的。
 
好像是可以吧,我老公他們那的人都很喜歡吃,我是吃不下
 
當然,西瓜皮炒菜吃、不放醬油不好吃
 
可以炒著吃等等,最好是那種薄皮西瓜皮。
 
可以啊 青炒
 
可以的,把西瓜皮刮干淨。涼拌 下火的!
 
別名:西瓜青、碎秋、西瓜翠衣;使用提示:內服:煎湯,10至30克;或焙干研末。外用:適量,燒存性
研末撒。西瓜皮知識介紹:西瓜皮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外層果皮。西瓜一年生蔓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

培,夏季采收,將食後的果皮,用刀削去外果皮及殘留的果肉,洗淨,曬干。西瓜皮外層果皮常卷成管狀、

紡錘狀或不規則形的片塊,大小不一,厚0.5至1厘米。

外表面深綠色、黃綠色或淡黃白色,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皺紋,內表面稍淡,黃白色至黃棕色,有網狀筋脈(維管束),常帶有果柄。質脆,易碎。無臭,味淡。以外皮青綠色,內皮近白色,無雜質者為佳。

西瓜皮適合人群:
脾胃寒濕者禁服。

西瓜皮食療作用:
西瓜皮味甘、淡,性涼;歸心、胃、膀胱經;清涼解利;
具有清暑除煩,解渴利尿;
主治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

西瓜皮做法指導:
1.心髒及腎髒性水腫:鮮西瓜皮(須用連肉之厚皮)100克煎湯服(干品用30-50克)。
2.風火牙痛:取經日曬夜露之西瓜翠衣適量,研末後加少許冰片,塗搽痛處。
3.高血壓:鮮西瓜汁或瓜皮煮水適量服。

瓜皮烏雞湯

主料:西瓜皮,烏雞,生薏米仁,陳皮,雞精,胡椒粉,料酒,鹽。

瓜皮烏雞湯的特色:
香醇,濃郁,營養豐富。


教您瓜皮烏雞湯怎麼做,如何做瓜皮烏雞湯才好吃
1、將烏雞放入開水中煮五分鐘,西瓜皮切大塊,薏米仁和陳皮洗淨待用;

2、將煲內倒入適量的清水,用大火燒開後,放入原材料,改用小火煲3個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飲湯吃肉。

瓜條蛋花湯

主料:西瓜皮,雞蛋,番茄
調料:鹽,味精,香油


教您瓜條蛋花湯怎麼做,如何做瓜條蛋花湯才好吃
1.西瓜皮削去外層青皮,去掉內層紅瓤,切成細條。

2.番茄切成片。

3.雞蛋打散。

4.湯鍋加水,放入瓜條煮開,然後再依次下入番茄片,淋入蛋液,加入鹽、味精、香油調味即可。

提示:在淋入蛋液之前,可以在湯中加少量澱粉液,這樣可以使淋入的蛋液不散。

脆皮兩吃

主料:西瓜皮紅柿子椒,茭白,海米鹽,雞精,橄榄油,水澱粉

脆皮兩吃的特色:
爽脆可口,清淡消暑。

教您脆皮兩吃怎麼做,如何做脆皮兩吃才好吃
1、將西瓜皮外皮去掉,切成絲和片兩種備用,柿子椒、茭白分別切成絲過水焯熟,同瓜皮絲一起放入器皿中,加入橄榄油、鹽、雞精攪拌均勻即可;

2、坐鍋點火倒入少許油,放入海米、瓜皮片翻炒,加入鹽、雞精調味,水澱粉勾芡出鍋即可。

涼拌西瓜皮

主料:西瓜皮。香菜末,辣椒末,蒜末,香油,鹽。

教您涼拌西瓜皮怎麼做,如何做涼拌西瓜皮才好吃
1、去除西瓜的果肉及綠皮部分,將留下的白肉切成絲,加少許鹽腌10-20分鐘,倒去苦水。

2、把適量的香菜末、辣椒末、蒜末、香油及鹽加入腌好的西瓜皮中,拌勻後放入冰箱,即可食用。

西瓜皮丁粥

主料:粳米100克,西瓜皮50克
調料:鹽2克

教您西瓜皮丁粥怎麼做,如何做西瓜皮丁粥才好吃
1.將西瓜皮削去硬皮有殘留西瓜瓤,沖洗干淨,切成細丁;
2.將西瓜丁用鹽稍腌;
3.粳米淘洗干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
4.取鍋放入冷水,西瓜皮丁、粳米,先用旺火煮沸;
5.再改用小火煮約45分鐘,以鹽調味,即可盛起食用。

小帖士-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新鮮西瓜皮鹽腌後可作小菜。

西瓜的名稱由來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
有介紹說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發現,原名叫稀瓜,是水多肉稀的瓜之意,但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西瓜。
另一種說法是並非源於中國,於西域傳來,故名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纥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峤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昙恭傳》說,昙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昙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臥垅,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臥垅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椁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裡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裡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裡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另外,據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發現過西瓜籽。如果這個考古收獲確實可靠的話,我國有西瓜的歷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產非洲的說法,又另當別論。
西瓜為葫蘆科cucurbitaceae植物西瓜citrulluslanatusmatsum.etnakai的果實。陶弘景注本草時在瓜蒂一項,曾提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李時珍認為這就是西瓜,又說在五代之前,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因其未遍及中國的緣故。按《胡峤陷虜記》記載:峤征回纥,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則南北皆有。因性寒而名寒瓜,因自西來而呼西瓜。西瓜之名出自元、明間的《日用本草》、《食療本草》等古籍,而西瓜在五代引種中國,當初稱為寒瓜,是否又名水瓜、夏瓜、青登瓜,則有待考證。西瓜品種很多,不只現代,古代其皮色即分青、綠,其瓤則有紅、白品種,其種子有黃、紅、黑、白色等品系,現在西瓜品類更無可計數了。
西瓜果皮、果肉、種子都可食用、藥用。
籽殼及西瓜皮制成“西瓜霜”專供藥用,可治口瘡、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西瓜果肉(瓤)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酒醉。
西瓜皮用來治腎炎水腫、肝病黃疸、糖尿病。
西瓜子有清肺潤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殼用治腸風下血、血痢。
《本經逢源》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白虎湯為漢傷寒論方,功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即指西瓜皮與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氣發瘟熱,覓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湯沃雪。
 

上一页  [1] [2] [3] [4] 

用錫紙做魚放啥料會好吃些?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