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濕疹的治療方法及飲食正文

濕疹的治療方法及飲食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10分鐘。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穴位注射(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足三裡、曲池;2、長強。
(二).治法
藥液:第一組穴用維生素b12(0.1毫克)注射液;第二組穴用非那根(12.5毫克)加維生素b1(50毫克),主要用於陰囊濕疹。
以5號齒科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後。第一組穴每穴注射入藥液1毫針,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二組穴,將藥液全部注入長強穴,3日1次,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第一組穴治療50例頑固性濕疹,結果顯效以上占84%,總有效率達96%[2];第二組穴治療頑固性陰囊濕疹35例,結果治愈26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4%[3]。一般而言,以病程短者效果佳[3]。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濕疹點。
(二)治法
先找尋濕疹點,令患者背向光亮處,在背部仔細尋找出低於皮膚,灰色發亮,針頭大,散在的小點,此即濕疹點。找到後,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提皮膚,右手持一寸長的毫針,直刺該點,進針七、八分,小兒可淺刺,進針後提插二、三下,快速出針不留針,每次可針10~15個濕疹點。每日或隔日1次。另可配合服用維生素c200毫克,異丙嗪50毫克,強的松10毫克(小兒酌減),每日3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76例,治愈433例,治愈率達90.9%[4]。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皮損區(下同)。
(二)治法
以酒精消毒皮損區後,毫針由皮損邊緣刺入皮下組織,針的方向與皮面平行,針刺數目按每塊皮損大小不同,用2~6根不等。然後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頻率20次/分,強度可逐漸增大,至病人感覺適度為止。每次電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慢性濕疹26例(內包括神經性皮炎患者),治愈8例,顯效14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達100%[5]。
█穴位注射(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曲池、足三裡、肺俞、三陰交、血海;2、箕門。
(二)治法
第1組穴用於治療全身性濕疹,每次選2穴,交替按順序輪用。用10毫升注射器,先抽2.5%拘橼酸鈉注射液0.6毫升,再抽患者自身靜脈血液6毫升,立即搖勻,得氣後注入所選穴位。每周1次為一療程。第2組穴用治陰囊濕疹,雙箕門穴交替選用,以當歸注射液於得氣後注入,注畢艾灸15分鐘。每日1~2次,2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全身性濕疹46例,痊愈40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5.7%[6];陰囊濕疹42例,有效24例,好轉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8.1%[7]。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肺;2、對耳輪(耳廓區域)。
配穴:神門、內分泌、交感。
(二)治法
第1組穴和配穴用毫針刺法,每次取1~3穴。先將浸濕3%硫酸鋅的襯墊緊貼於皮上,依次接電極板,蓋以塑料布並用膠布固定。術者將毫針刺入耳穴,接通直流電針儀,負極接耳針,正極接極板;治療15分鐘後,交換極性,再治療5分鐘,日1次,6次為一療程。第2組用刺血法,雙側均取,用左手固定施治之耳廓,使對耳輪部充分暴露,用右手持鋼筆式緊握{10}針(或三稜針)針柄,按對耳輪弧形切線的垂直方向,用針頭於對耳輪輕輕劃割,長度小於5毫米,劃痕間距2毫米,使之微微出血,再用消毒棉覆蓋創面,約3~4小時後去掉,血痂待其自然脫落。
(三)療效評價
以第1組治65例,痊愈45例,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4例,有效率93.8%[8];第2組治療12例,全部治愈,痊愈率達100%[9]。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肺俞、委陽。
(二)治法
令患者取俯臥位,暴露後背上部和雙腿。先以三稜針點剌肺俞,然後擠壓穴區出血,即在其上拔罐。之後,再點剌委陽出血加罐。每穴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手部頑固性濕疹38例,痊愈26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10]。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大椎、膀胱經線(大杼至白環俞段)。
配穴:血海、風市、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慢性患者應加阿是穴。令患者取俯臥位或端坐位,以皮膚針自上而下彈剌,重點為背腰段,叩剌強度中等,至皮膚潮紅為度。穴區可在直徑1cmm內反復叩剌至潮紅。阿是穴可從外向內圍剌,法同上。每日1次,5~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0例,臨床痊愈28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5%[11]。

1食療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苋煎:鮮馬齒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可預防濕疹的3種蔬菜
適當多吃以下三種蔬菜有助預防和治療濕疹:
1、苦瓜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疖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2、番茄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3、韭菜韭菜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編輯本段]濕疹的外治藥方
濕疹除內服用藥(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
(2)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
(3)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有滲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5)包雲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卷成如指頭粗條,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滴藥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6)土豆洗淨,切碎搗爛,敷患處,用紗布包扎,每晝夜換藥2~3次。
(6):羌月乳膏各醫院有售[成份]月見草油、羌活提取物。輔料為維生素e、硬脂酸、凡士林、羊毛脂、甘油、三乙醇胺。功效:祛風,除濕,止癢,消腫。適用於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
外用,塗於患處,一日2~3次。[注意事項]1.對本品過敏者禁用。2.避免接觸眼睛。3.皮損處有糜爛、滲液者不宜使用。4.用藥部位如有燒灼感、瘙癢、紅腫等應停止用藥,以清水洗淨,必要時應向醫師咨詢。

外用藥方補充:

1.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組成:蛇床子60克,苦參、明礬、威靈仙各15克,地膚子24克,黃柏20克,冰片10克,白藓皮、透骨草各30克。
加減:滲液明顯加石榴皮、五倍子;紅腫酸痛加蒲公英、蚤休;瘙癢明顯加艾葉、花椒。
用法:上藥煎取藥汁,每煎1次加冰片5克,乘熱熏洗陰囊處10~20分鐘,待藥稍涼後徐徐洗皮損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洗1次。
療效:共治療240例,近期治愈189例,好轉32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92.1%。
2.坐浴方(外用)
組成: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黃、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另包)、芒硝(另包)各6克。
用法:以上中藥除另包外,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煎煮取汁約1000毫升,倒人盆內,加人冰片、芒硝各少許拌均勻,待水溫後坐浴浸泡2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
療效:共治療123例肛門濕疹,其中除25例局部感染嚴重加用抗過敏、補鈣、局部換藥與封閉等輔助療法外,余均只用坐浴法,次數最短7天,最長25天,總有效率為94.5%。
 
濕疹治療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性皮膚病,以皮疹損害處具有滲出潮濕傾向而故名。該病病程遷延難愈、易復發。

【臨床表現】濕疹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干燥、結痂、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復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症,常以局限於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症狀是劇烈瘙癢。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濕疹易伴發真菌感染,乳房濕疹常見於哺乳期婦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門、陰囊濕疹常因搔抓、熱水皂洗而至急性腫脹或糜爛。小腿部濕疹常致潰爛,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濕疹,如繼發於中耳炎、潰瘍、瘘管及褥瘡等細菌性化膿性皮膚病的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皮膚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濕疹。嬰兒濕疹好發於滿月後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濕疹。

【病因及發病機理】濕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相當復雜,涉及體內、外多種因素。是發生在皮膚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本病常發生於具有過敏素質的個體。凡有此素質的人,對體內外各種致敏物質,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還有化學物品、植物、動物皮革及羽毛、腸道中寄生蟲,感染灶等的作用較正常人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連日光、風熱、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誘發濕疹。此外,濕疹的發生,有時還可能與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消化不良、腸道疾病、新陳代謝異常等有一定的關系,總而言之,濕疹的發病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臨床上也可見到,堅持鍛煉身體或環境的改變,使濕疹病損減輕或自然消退。其易復發原因與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質的多源性密切相關。

中醫對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瘡”相當於泛發性濕疹,“面游風”相當於面部濕疹,“旋耳瘡”相當於耳部濕疹,“乳頭風”相當於乳頭濕疹,“臍瘡”相當於臍部濕疹,“繡球風”、腎囊風”相多於陰囊濕疹,“四彎風”相當於肘窩與膝窩濕疹,“鵝掌風”相當於掌部濕疹,“濕臁瘡”相當於小腿濕疹,“肛門圈癬”相當於肛門濕疹。祖國醫學認為濕疹是由於禀性不耐,風熱內蘊,外感風邪,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而成。其中“濕”是主要因素。由於濕邪粘膩、重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態不定。而慢性濕疹是由於營血不足、濕熱逗留,以致血虛傷陰,化燥生風,風燥濕熱郁結,肌膚失養所致。

【診斷與鑒別】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診斷較容易。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布,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藓樣變;亞急性損害介於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對特殊型濕疹應注意其獨特臨床症狀,診斷也不困難。慢性濕疹需同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淮南名吃是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