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馬齒苋煎:鮮馬齒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可預防濕疹的3種蔬菜 適當多吃以下三種蔬菜有助預防和治療濕疹: 1、苦瓜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疖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2、番茄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3、韭菜韭菜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編輯本段]濕疹的外治藥方 濕疹除內服用藥(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 (2)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 (3)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有滲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5)包雲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卷成如指頭粗條,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滴藥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6)土豆洗淨,切碎搗爛,敷患處,用紗布包扎,每晝夜換藥2~3次。 (6):羌月乳膏各醫院有售[成份]月見草油、羌活提取物。輔料為維生素e、硬脂酸、凡士林、羊毛脂、甘油、三乙醇胺。功效:祛風,除濕,止癢,消腫。適用於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 外用,塗於患處,一日2~3次。[注意事項]1.對本品過敏者禁用。2.避免接觸眼睛。3.皮損處有糜爛、滲液者不宜使用。4.用藥部位如有燒灼感、瘙癢、紅腫等應停止用藥,以清水洗淨,必要時應向醫師咨詢。
外用藥方補充:
1.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組成:蛇床子60克,苦參、明礬、威靈仙各15克,地膚子24克,黃柏20克,冰片10克,白藓皮、透骨草各30克。 加減:滲液明顯加石榴皮、五倍子;紅腫酸痛加蒲公英、蚤休;瘙癢明顯加艾葉、花椒。 用法:上藥煎取藥汁,每煎1次加冰片5克,乘熱熏洗陰囊處10~20分鐘,待藥稍涼後徐徐洗皮損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洗1次。 療效:共治療240例,近期治愈189例,好轉32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92.1%。 2.坐浴方(外用) 組成: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黃、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另包)、芒硝(另包)各6克。 用法:以上中藥除另包外,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煎煮取汁約1000毫升,倒人盆內,加人冰片、芒硝各少許拌均勻,待水溫後坐浴浸泡2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 療效:共治療123例肛門濕疹,其中除25例局部感染嚴重加用抗過敏、補鈣、局部換藥與封閉等輔助療法外,余均只用坐浴法,次數最短7天,最長25天,總有效率為94.5%。 3.(外用) 組成:氯霉素片1.5克,強的松片30毫克,異丙嗪片o.15克,苯海拉明0.15克,滑石粉、黃連粉各4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粉末,急性濕疹先用冷開水洗去黃痂滲液,後用六合粉外搽,每日1~2次;慢性濕疹亦先用冷開水洗淨患處,再用適量醫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1劑粉劑調勻後塗搽患處,每日1~2次。 療效:此方治療急性濕疹患者352例,用藥1次痊愈者58例,2~4次痊愈者294例;治療慢性濕疹148例,用藥2~4次痊愈者63例,4~15次痊愈者85例。 4.濕疹外洗方 組成:生大黃、川連、黃柏、苦參、蒼耳子各10克。 加減:滲出液多者加枯礬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後濾液熏洗患處,每日3次。 療效:共治50例嬰兒濕疹,用藥1天治愈者25例,2天治愈者23例,3天治愈者2例,50例全部有效。 [編輯本段]濕疹的內服藥方 以下藥方僅作參考。 1)內服撲爾敏,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用量僅供參考,最好咨詢醫生的意見,根據孩子的體重決定服藥量)。 2)0.2%苯海拉明糖漿1-2亳升/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這種藥是抗過敏的,用量很小:雖然有些擔心,可迫於孩子的情況嚴重,我就用了,未見不妥。 3)白鮮皮、苦參、防風、蟬衣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鮮車前草、鮮生地、野菊花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5)用等量胡蘿卜和蘋果煮水喝(媽媽喝),結果喝了幾天寶寶的小臉就見好了,堅持了兩周,寶寶就好了。 [編輯本段]濕疹的辨證論治 濕熱型【證見】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疱、膿疱、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藥】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1劑。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栀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黃芪10克。 2.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證見】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藥】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藥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制成的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證見】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養血祛風。 【方藥】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先煎),夜交籐、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1)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撲,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2)紅腫、糜爛、滲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藥或中草藥煎水待冷濕敷。常用中藥、中草藥:黃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葉、側柏葉、苦參、九裡明、三桠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選5—6味各30克,或用皮膚外洗二方,煎水冷濕敷,也可用綠茶葉水濕敷。 (3)濕敷間歇期,或經濕敷滲液已明顯減少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塗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濕疹常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時(滲液較多者)也可濕敷。並可選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調外搽。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並選用5%~10%硫黃軟膏、5%一10%黑豆餾油軟膏或青黛膏外搽。 治療濕疹【證見】治療濕疹的中藥配方一: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干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1.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4.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藥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5.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⑥鮮馬齒苋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編輯本段]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濕疹 風盛型 [臨床表現]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癢甚且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食療藥膳] 1、芹菜湯:芹菜250克,煎湯,吃菜飲湯,連續服用。 2、蒼耳子防風紅糖煎:蒼耳子60克,防風60克,紅糖25克。將蒼耳子、防風加水濃煎熬膏,加紅糖,每次二湯匙,開水沖服。 熱盛型 [臨床表現]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食療藥膳] 1、綠豆苡米海帶湯:綠豆凹克,苡米30克,海帶2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每日1-2次。 2、白菜根湯:白菜根200克,銀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2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調服,每日1-2次。 3、白菜蘿卜湯:新鮮白菜100克,胡蘿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將白菜、胡蘿卜洗淨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開水後加菜,煮5分鐘即可食用,飲湯時加入蜂蜜,每日2次。 (3)虛實夾雜證: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於慢性濕疹。本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 可選用:①白術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②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用麻油調勻,外敷於患處。
濕疹的中醫辯證食療
濕疹為常見皮膚病。它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古人稱之為“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奶癬”等,其症狀均為濕疹表現。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濕邪有關,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應內服藥和外用藥同用。患濕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濕或清熱祛濕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湯食用,或飲用青瓜、絲瓜湯亦有輔助治療作用。本病中醫治療效果較好,濕疹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為特點。由於濕邪存在,故反復發作。 (1)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干少飲,小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