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一起食用有益? 相生相克說食物搭配
玻璃蘋果發表於2005-7-819:14:00
在日常生活中,並非所有食物都可以同時食用。“搭配得宜能益體,搭配失宜則成疾”。換句話說,食物也有“相克”的時候。
鞣酸與蛋白質 相克若在吃海鮮的同時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就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因為在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鞣酸遇到海鮮中的蛋白質,會凝固沉澱,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因此人們在吃海鮮後,應隔4小時以上再吃這類水果。吃完肉不要馬上喝茶也是這個道理。
纖維素、草酸與鐵相克 動物肝類、蛋黃、大豆中均含有豐富的鐵質,都不能與含纖維素多的芹菜、蘿卜、甘薯同吃,也不宜與含草酸多的蕹菜、苋菜、菠菜同吃。因為纖維素與草酸均會影響人體對上述食物中鐵的吸收。
蛋白質與糖相克 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在高溫下會產生反應,使氨基酸遭到破壞。雞蛋與糖不宜同煮也是這個道理。但是把牛奶燒開、雞蛋煮熟後,晾一會兒再放入糖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胡蘿卜素與醋酸相克 炒胡蘿卜忌放醋,是因為醋酸會破壞胡蘿卜素。同樣,富含胡蘿卜素的雪裡蕻、菠菜、油菜等也不要用醋炒。
草酸與鈣、鎂相克 豆腐忌與菠菜同食。豆腐裡含有氯化鎂、硫酸鈣這兩種物質,菠菜中則含有草酸,兩種食物遇到一起可生成草酸鎂和草酸鈣。這兩種白色的沉澱物不能被人體吸收,不僅影響人體吸收鈣質,還容易誘發結石症。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學傑推薦適宜搭配的食物
五谷加紅棗,勝似靈草;
精糧合口味,粗糧潤胃;
豆腐配海帶,常吃除害;
白菜蘿卜湯,益壽保康;
心虛氣不足,桂圓米煮;
口渴心煩躁,粥加猕猴桃。
吃飯,重視食物搭配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食物的營養高低越來越受重視,但大部分人關心的往往是某種單一的食物有什麼營養,比如“豆角有補腎的作用”、“多吃苦瓜能降血糖”,中華醫學會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魯純靜告訴記者,從現代營養科學觀點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會起到營養互補、相輔相成的作用,發揮其對人體保健的最大效果,然而,長期以來這一點都被大家忽視了。 現代營養學:講究營養素的互補 “我們常吃的‘西紅柿炒雞蛋’其實就是食物搭配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對記者說,“因為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比如b族維生素、尼克酸、卵磷脂等,但惟獨缺少維生素c,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正好彌補了它的缺陷,所以二者放在一起吃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這也正是現代營養學講究食物搭配的重點所在。” 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王宜說,比如我們提倡大家要吃雜糧,也是從營養互補的角度來考慮的,最典型的就是豆類。豆類是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但不同種類的豆子氨基酸含量有高有低,所以平時最好別只吃一種,混吃更能提高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和生物價值。 由於不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而導致搭配錯誤的例子也不少,魯純靜指出,有些食物搭配只從口味考慮,很可能會造成對健康的損害。比如人們常吃的茶葉蛋:茶葉中除生物鹼外,還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不利於消化吸收。而吃“大豐收”這道菜時最好別加黃瓜,這一點是王宜特別強調的,因為黃瓜中含有一種酶,會破壞人體對其他蔬菜中維生素c的吸收。“可惜,現在餐館中的‘大豐收’幾乎沒有不加黃瓜的,”王宜對這種因食物搭配不當而造成的營養損失,感到尤其惋惜。 傳統醫學:搭配好了加強食療作用 食物搭配的重要性,2000多年前在中醫裡就有所論述,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告訴記者,其主要依據就是食物的“氣”和“味”。他說,中醫認為食物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鹹),食物搭配的原則就是寒與熱、辛與甘等達到平衡。 具體來說,張教授指出,中醫在食物搭配上有4種情況,前兩種可以增強食療效果:一是相須相使,即性能基本相同或某一方面性能相似的食物配合,能夠不同程度地增強原有的食療功效。如“當歸生姜羊肉湯”中,溫補氣血的羊肉與補血止痛的當歸和溫中散寒的姜配伍,可增強補虛散寒止痛之功,同時還可以去掉羊肉的腥膻味。二是相畏相殺,即當兩種食物同用時,一種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食物降低或消除。如大蒜可防治蘑菇、扁豆中毒,橄榄解河豚、魚、蟹引起的輕微中毒。 張教授說,食物搭配中還有兩種情況可能削弱食療效果,因此要盡量避免:一是相惡,即兩種食物同用後,由於相互牽制,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如吃羊肉、狗肉之類溫補氣血的食物,盡量不要同時吃綠豆、鮮蘿卜、西瓜等,否則會減弱前者的溫補作用。二是相反。即兩種食物同用時,能產生毒性反應或腹瀉等明顯的副作用,比如蜂蜜反生蔥、黃瓜反花生、鵝肉反鴨梨等。 生活中應該怎麼搭配 不管從現代營養學還是中醫傳統理論的角度講,要想了解食物的搭配,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在生活中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能讓食物搭配得更科學呢? 北京軍區總醫院主任營養師、我國著名營養學家李瑞芬認為,食物搭配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達到膳食和營養平衡,因此,在生活中盡量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是最基本的搭配原則。比如,我國營養學家建議,人每天除了水以外,還要吃30—35種食物。這個數字看起來多,實際上並不難達到,因為食物中的調料如花椒、大料等都算其中的一種。除了“多”以外,還要注重“遠”和“雜”。“遠”就是一天內所吃食物的種屬越遠越好,比如雞、魚、豬搭配就比雞、鴨、鵝或豬、牛、羊搭配要好;“雜”就是蔬菜、肉、糧食等不同種類的食物都要吃,讓營養素共同發揮作用。 此外,還有幾種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李瑞芬說,一是要注重主食與副食平衡搭配。小米、燕麥、高粱、玉米等雜糧中的礦物質營養豐富,人體不能合成,只能靠從外界攝取,因此不能只吃菜、肉,忽視主食。二是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平衡搭配。酸性食物包括含硫、磷、氯等非金屬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肉、蛋、禽、魚蝦、米面等;鹼性食物主要是含鈣、鉀、鈉、鎂等金屬元素較多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牛奶、茶葉、菌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會讓人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增加患病的幾率,需要一定的鹼性食物來中和。三是干與稀的平衡。只吃干食會影響腸胃吸收,容易形成便秘;而光吃稀的則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李瑞芬認為,飲食中只要掌握了這些食物搭配的大原則,基本上就能保證營養均衡了。 高血糖(糖尿病)者平時要從飲食,睡眠,運動,情緒,生活起居等方面注意. 1,飲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飽,要少吃多餐,不吃過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嚴禁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因為這些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煙習慣的要在一年內慢慢把煙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馬上戒掉.原來吃降糖西藥的達半年以上者,不要驟然停服,因為這樣會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量,直至停服.飲食方面要注意粗,細糧搭配著吃.建議吃些南瓜,燕麥片等.但要明確注意一點,不管這個東西有多好,有多麼適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過量. 水果含碳水化合物約為6-20%,西瓜含量低,香蕉含量高,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果膠等.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了水果後尿糖增多,則應減少主食,以免出現血糖升高.為防止並發症動脈硬化,便秘,應飲食多樣化,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以利健康長壽.瘦肉也可以吃,一星期二到三次,每次二兩多就行.稀飯容易升高血糖所以最好不吃.苦瓜,苦丁茶,絞股藍茶等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作用,可經常吃.
①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點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髒病的發生. ⅲ.不宜飲酒.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只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7千卡(294焦),長期飲用對肝髒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面頰紅燥等反應.注意,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②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雜糧:如莜麥面,荞麥面,熱麥片,玉米面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饅頭,烙餅,面條,長期食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饑餓感. 適宜搭配的食物 五谷加紅棗,勝似靈草; 精糧合口味,粗糧潤胃; 豆腐配海帶,常吃除害; 白菜蘿卜湯,益壽保康; 心虛氣不足,桂圓米煮; 渴心煩躁,粥加猕猴桃。
豬肝配菠菜
豬肝、菠菜都有補血功能,一葷一素,相輔相成,共同吸收,對治療貧血有特效。
牛肉配土豆
牛肉營養價值高,並有健脾胃的作用,但牛肉粗糙,有時會影響胃粘膜。土豆與牛肉同煮,不但味道好,且土豆含有豐富的葉酸,起著保護胃粘膜的作用。
羊肉配生姜
羊肉補陽取暖,生姜驅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同時還可驅外邪,並可治寒腹痛
雞肉配栗子
雞肉補脾造血,栗子健脾,脾健則更有利於吸收雞肉的營養成分,造血機能也會隨之增強。老母雞湯煨栗子效果更佳
鴨肉配山藥
老鴨既可補充人體水分又可補陰,並可消熱止咳。山藥的補陰之力更強,與鴨肉伴食,可消除油膩,補肺效果更佳。
鯉魚配米醋
鯉魚本身有滌水之功,人體水腫除腎炎外大都是濕腫。米醋有利濕的功能,若與鯉魚伴食,利濕的功效則更強。
豆腐配蘿卜
豆腐屬於植物蛋白,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蘿卜,特別是白蘿卜的消化功能強,若與豆腐伴食,有助於豆腐營養被人體吸收。
蘋果+洋蔥+茶葉
荷蘭醫學研究者認為,蘋果、洋蔥及茶葉中含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可保護心髒。專家經過長期的觀察證明,飲食中的黃酮類物質,主要來自蘋果、洋蔥和飲茶。堅持每天飲4杯茶以上的男子,死於心髒病的危險減少45%,吃一個或一個以上蘋果者減少50%。
蔬菜+水果+魚肉
國外專家發現,合理的調理飲食結構有助於降低血壓。研究表明,蔬菜、魚肉和水果是控制血壓的最佳飲食。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水果中的鉀、鈣、鎂等礦物質元素,以及魚肉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皆有利於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從而降低血壓;使其恢復正常。
搭配誤區:
鞣酸與蛋白質相克
若在吃海鮮的同時吃葡萄、山楂[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