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晚上吃火鍋對身體好不好正文

晚上吃火鍋對身體好不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晚上吃火鍋對身體好不好
 
不太好,容易吃多,而且晚上吃肉也不好
吃火鍋有哪些好處呢?

(1)吃火鍋營養損失少,入鍋食物的營養素幾乎可以完全吃進去。
(2)調味品可自行控制。
(3)能始終保持菜肴的溫度。
(4)食物的新鮮程度和衛生情況看得見,吃起來放心。

不過壞處也很多哦,看看啊
吃火鍋警示:北京市食品安全辦發布消費警示,吃火鍋時應該注意兩點,涮肉所用肉片越薄越好,顏色太白的百葉、黃喉不要吃。此外,吃火鍋一定要去正規、衛生條件較好的火鍋經營單位消費,以確保食用的安全性。

吃火鍋易吃出哪些病?

肉片:容易引起寄生蟲病及細菌感染

涮火鍋的時候,肉片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原料。無論羊肉還是肥牛,涮肉所用的肉片應該越新鮮越好。選擇新鮮肉片時,要盡量切得薄一些,因為肉片如果較厚,涮鍋時不易殺死寄生蟲蟲卵,會使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一般來講,薄肉片在沸騰的鍋中燙1分鐘左右,肉的顏色由鮮紅變為灰白,才可以吃。

水發品:易致潰瘍和癌症

據有關部門檢查發現,一些飯店中的百葉、黃喉、玉蘭片等火鍋涮料看起來很白,是因為使用了國家禁用的工業鹼、雙氧水、福爾馬林等有毒物質發泡而成的。食品專家指出,雙氧水能腐蝕胃腸,導致潰瘍;而福爾馬林則可能致癌。所以,涮火鍋時一定要注意辨別涮料的質量。太白的百葉、黃喉不要吃。

“火鍋病”:“涮”出痛風

營養專家說,不少食客在食用火鍋時喜歡味道鮮美的海鮮、動物內髒、蘑菇等食物,但實際上以動物內髒、蝦、貝類、海鮮、蘑菇等為原料的火鍋中都大量含有一種有機化合物“嘌呤”,可引發痛風。

吃火鍋時大量進食嘌呤含量高的動物內髒、骨髓、牛羊肉、海鮮、蝦蟹,易導致痛風發作。也有人錯誤地認為只喝湯不吃肉就沒事,其實,肉湯內所含的嘌呤物質比正常飲食要高出30倍,易導致體內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這就是圍坐火鍋前開懷暢飲的人易患痛風的主要原因。火鍋飄香話痛風
 

中秋節如何挑選月餅?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