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春節怎麼養肝?正文

春節怎麼養肝?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馬上就春節了,對於肝是個考驗,正常的人都上不來,對於肝病患者更是考驗。
 
在美味歷史上,能與靓湯媲美的美食只有一種——粥。按照北方的傳統講究,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卷雞蛋,初五“破五”還吃餃子。但是,每晚若有暖暖的一碗粥暖胃,便為那奔波的假日生活增添了又一份濃郁的溫情。據說“黃帝始烹谷為粥”,粥又被稱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宋代陸游的《食粥詩》中說“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蘇東坡則寫道“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本報在假日特為您從三十到初七每日配制了一種粥品。

三十

桂圓粟米粥

用料:桂圓肉15克,粟米100-200克。

做法:將桂圓肉洗淨與粟米煮。

功效:桂圓肉性味甘溫,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初一

核桃粥

用料:核桃肉20克,粳米100-200克。

做法:將核桃肉洗淨搗碎,與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能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但有痰火、積熱或腹瀉者忌食。

初二

芡實粥

用料:芡實30-50克,粳米100-200克。

做法:二者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後,改用小火熬熟。

功效:芡實性味甘平,能固腎澀精、健脾止瀉,適合中年以上的人食用。

初三

山藥栗子粥

用料:山藥15-30克,栗子50克,大棗2-4枚,粳米100克。

做法:栗子去殼與山藥、大棗、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山藥性味甘平,能補脾胃、益肺腎,尤其適用於脾腎氣虛者;但一次不宜多食,否則容易食滯,造成消化不良。

初四

生姜大棗粥

用料:鮮生姜或干姜6-9克,粳米或糯米100-150克,大棗2-4枚。

做法:將生姜洗淨切碎,與米、棗同煮成粥。

功效:有溫胃散寒、溫肺化痰的作用,但陰虛者或孕婦慎食。

初五

胡蘿卜粥

用料:新鮮胡蘿卜50克,粳米200克。

做法:胡蘿卜切成小片,與粳米同煮。先用武火煮開,再用文火慢慢熬。

功效:有健胃補脾、助消化作用。

初六

韭菜粥

用料:粳米100克,韭菜550克。

做法:先將粳米倒入鍋內,加水煮沸,再加入切碎的韭菜同煮。

功效:韭菜富含維生素a、b、c和糖類、蛋白質,且有調味殺菌等作用。

初七

芹菜粥

用料:芹菜150克,梗米100克。

做法:將芹菜連根洗淨,加水熬煮,取汁與梗米同煮。

功效:春季肝陽易動,常吃些芹菜粥,對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

春日養生錦囊

柔肝和脾最重要

我國傳統的養生之道認為,“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按照中醫理論,立春之後,體內肝氣漸旺;如果肝火過旺,則“肝旺容易克伐脾土”,引起脾胃病;因為酸味入肝,故不能多食酸味食品,而甘味入脾,故增加甘味食品可以補脾,防止肝火旺盛導致脾胃虛弱。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肝火過旺容易導致目赤腫痛、情緒失調等,所以春季容易發生急性眼結膜炎、精神疾病等。然而,也不能因此就傷及肝氣,因為“肝生心”,傷及肝氣則導致夏日心火不足,心火不足則寒水將侵犯易致寒變,這就是所謂的“逆春氣”。所以,春日飲食應該以柔肝和脾為要。另外,中醫認為,肺氣可以平和肝氣,所以春日潤肺亦重要。

健身食補宜溫和

春季食補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偏於氣虛的人,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如米粥、紅薯、山藥、土豆、雞蛋、鹌鹑蛋、雞肉、鹌鹑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蜂蜜、牛奶等。偏於氣陰者,可多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荠、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應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如新鮮的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些食品對於因冬季過食膏粱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內熱偏亢者,還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春季天氣逐漸暖和,此時陽氣升發,飲食上要以清淡平和、營養豐富為宜,避免多吃油膩、油炸、辛辣食物,不要暴飲暴食或饑餓,這種饑餓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髒功能的失調。

此外,多食新鮮時令瓜果、綠色食品是保肝養肝的最佳選擇,對於新鮮的蔬菜,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湯,每日交換食用,蔬菜不宜煎炸時間過長。若肝氣太旺,應多吃些具有洩肝作用的食物,如以鮮芹菜煮粥或絞汁服,菊花代茶飲等;肝血不足常感頭暈、目澀、乏力的,可多吃龍眼粥、枸杞雞肉湯、豬肝等。春天肝氣盛,易影響脾胃,應適當吃一些性味甘甜的食物菜肴,如粳米粥、白菜、大棗等。
 

廚房菜味粘在羽絨服上怎樣消除?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