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的幾種做菜方法】 [編輯本段]
荸荠,清脆、甘甜、多汁,自古是冬春盛行的時令果品,以個大紫黑發亮無破損者為上品。 《食療本草》:“荸荠,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黃。若先有冷氣,不可食,令人腹脹氣滿。小兒秋食,臍下當痛。” 《本草綱目》:“主消渴痺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 《羅氏會約醫鏡》:“荸荠益氣安中,開胃消食,除熱生津,止痢消渴,治黃疸,療下血,解毀銅。” 馄饨湯
材料: *絞肉4兩*荸荠末2大匙*蔥末2小匙*蛋白1/2個*蛋皮絲、芹菜末、油酥紅蔥頭各1大匙*高湯7杯*馄饨皮1/2斤 調味料:*鹽1/2小匙*白胡椒粉、麻油各1/8小匙 腌料:*酒1小匙 作法: 1、絞肉加入腌料、荸荠末、蔥末、蛋白調勻,即為餡。 2、每張馄饨皮包入餡料,備用。 3、高湯煮滾後,加入白胡粉、鹽調味,盛入湯碗中。 4、將馄饨煮熟,撈至湯碗中,再加入芹菜末、蛋皮絲及油酥紅蔥,並淋上麻油。 宮保素丁
材料:馬蹄(荸荠)6粒,胡蘿卜1/2個,洋菇6粒,小馬鈴薯1個,罐頭玉料粒2大匙,毛豆、花生各1大匙,黑木耳50克,大蒜5瓣。 調味料:a料:紹興酒、番茄醬、紅色辣椒醬各1大匙,豆瓣醬、鹽、糖、香油各1小匙,素高湯2大匙 加工方法: 1、荸荠去皮、切丁;胡蘿卜、馬鈴薯分別去皮、切丁,放入滾水氽燙,撈出沖涼;毛豆、洋菇分別洗淨,放滾水燙熟,撈出、切丁;黑木耳泡軟,沖淨、切小塊,大蒜去皮,切末。 2、干鍋燒熱,放入花生炒香,盛起備用。 3、鍋中倒入2大匙油燒熱,爆香蒜末,放入材料(除了毛豆、花生)拌炒,加入a料炒勻,最後加入毛豆拌勻,盛出,撒上炒香的花生即可。 健康人小語:荸荠除了維生素c外,澱粉質含量也非常高,可制作馬蹄粉,且含高量的粗纖維,可防止便秘,還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利尿等功用。 美味小提示:此菜非常爽口下飯,胡蘿卜、玉米粒、毛豆等可買冷蔬菜,買回來用開水快速氽燙一下,瀝干水分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海蜇荸荠湯 【原料】海蜇皮50克、荸荠100克。 【制作】海蜇皮洗淨,荸荠去皮切片同煮湯。 【用法】吃海蜇皮、荸荠,飲湯,每日2次。 【功效】清熱化痰,滋陰潤肺。適用於陰虛陽亢的高血壓患者。 當歸荸荠薏米粥 〔原料〕當歸15克,荸荠30克,薏米100克。 〔制作方法〕將當歸切成片,入鍋煮30分鐘,去渣後加入荸荠和薏米煮成粥,出鍋後加蜂蜜食用。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健脾利濕。適於咽喉腫痛、痰熱咳嗽、心煩口渴。當歸中所含的當歸多糖,能明顯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能預防癌的發生 辣子雞丁 原料:嫩雞肉150克,干澱粉6克,泡辣椒6克醬油、白糖、精鹽、菊花、姜、濕澱粉、黃酒、香醋、味精適量,雞蛋1只,荸荠丁。 做法: ①雞肉切成塊形小丁,加入雞蛋清、干澱粉、精鹽調拌均勻,連同配料荸荠丁放入熱猜油鍋內炒,l0秒鐘後,瀝去油,放入泡辣椒、蔥、姜等同炒; ②將糖、黃酒、醬油和濕澱粉、醋等調和,乘熱倒入鍋內炒幾下即可。 龍鳳如意卷(吉祥如意) 材料:蛋、蝦泥、荸荠、紫菜。 做法:先將蛋液煎成蛋皮,荸荠切末與蝦泥混合。在蛋皮上依序鋪上蝦泥及紫菜,從兩旁卷至中間,用保鮮膜包裹後放入電飯鍋蒸熟,切片排盤即可。 營養師:此道菜內餡不用肥肉,且用蒸熟的方式,故比外售之魚卷、蝦卷油脂含量 荸荠怪柳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荸荠90克柽柳葉15克(鮮枝葉30克) 【制作】將荸荠、柽柳葉一同水煎。 【用法】每日分2次飲服。 【功效】溫中益氣,消風毒。適用於麻疹透發不快。 荸荠獅子頭 【原料】:去皮荸荠5只,瘦肉餡300克,菜心50克,鹽5克,醬油20克,糖15克,雞蛋1只,生粉,蔥末、姜末、味精、料酒、濕澱粉各適量。 【制法】: 1、將荸荠辄成米粒大小,拌進肉餡中,加鹽、雞蛋、料酒、濕澱粉、味精、蔥姜末拌勻,做成四個大肉圓。 2、炒鍋上火,倒入油,油熱後放入肉圓煎至兩面黃時,烹入料酒,加醬油,糖倒高湯,用小火焖燒15分鐘,將獅子頭盛人用菜心墊好底的盆中,把鹵汁著芡澆於面上。 特點:鮮嫩帶脆,鹹中有甜,紅綠相襯。 工藝:烘烤法 墩饽饽的制作材料: 精面粉1000克,白糖200克,糖桂花10克,酵面、食鹼各適量。 墩饽饽的介紹: 又稱硬面饽饽,舊時一般夜間出售。"饽饽"一詞源於滿語,清朝較為盛行。當時一般稱點心為饽饽,稱水餃為"煮饽饽"。 墩饽饽的特色: 色澤白黃,松軟有彈性,干甜筋道。 教您墩饽饽怎麼做,如何做墩饽饽 1.盆內加面粉、清水500克和成發面團,對上食鹼略揉,再將白糖、糖桂花放入面團內揉勻。
2.發面團搓成條,摘成約25克一個的小面劑,逐個揉圓,按扁,放入烤盤入爐烤熟,取出晾涼,再放入木箱子裡,用布蓋嚴,焖軟,一般冷食味佳。 墩饽饽的制作要領: 1.發面時要發得老一點,加食鹼、白糖等後要揉至光滑為宜;
2.入爐烤時要用小火,不要烤至焦黃。 荸荠餅制作方法 荸荠餅
原料配方(制20只)荸荠500單位重量糯米粉150單位重量蜜棗100單位重量白砂糖125單位重量糖板油丁125單位重量糖桂花5單位重量玫瑰醬25單位重量濕澱粉5單位重量熟豬油50單位重量
制作方法1:將蜜棗去核,放入碗中,加滿清水放在籠屜內,置旺火沸水鍋上蒸熟,取出搗成泥。把糖板油丁切成米粒狀,一起放入碗中,加糖桂花、白砂糖(75單位重量)攪拌成餡。
2:把荸荠削去皮,切成細米粒狀,放在大碗中,加糯米粉拌和,揉勻,搓成長條,摘成20只劑子,逐只揿扁,包入餡心(17:5單位重量),再捏成荸荠餅。
3:炒鍋置旺火上燒熱,放入熟豬油(25單位重量)搖勻,離火,將荸荠餅逐只放入,改用中火煎約1分鐘,再加熟豬油(25單位重量)煎3分鐘,整齊地擺入盤中,原鍋再上旺火,舀入清水50單位重量,加白砂糖(50單位重量)、玫瑰醬燒沸,待糖溶化後,用濕澱粉勾芡成糖汁,起鍋澆在荸荠餅上即成。
產品特點形如荸荠,呈淡紅色,有桂花香,味甜鮮,清爽可口。
羊肉荸荠餃子的做法詳細介紹菜系及功效:精品主食年夜飯 工藝:煮羊肉荸荠餃子的制作材料:主料:羊肉(肥瘦)500克。 輔料:荸荠200克,韭黃200克,蘑菇(鮮蘑)20克,蝦米10克。 調料:醬油15克,白砂糖3克,胡椒粉3克,甜面醬15克,味精2克,料酒20克,香油2克,鹽4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