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抗自由基酶活性,還是提高大腦內的血流狀況,均有利於病變組織的修復。 另外,理療、功能鍛煉等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帕金森病人的護理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其護理主要在於指導和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晚期臥床的病人,其護理任務則越來越重。對帕金森患者的護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膳食和營養: ①可根據病人的年齡、活動量給予足夠的總熱量,膳食中注意滿足糖、蛋白質的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進動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療者宜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因蛋白質可影響多巴胺的治療效果。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0.8克以下,全日總量約40~50克。在限制范圍內多選用乳、蛋、肉、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適量進食海鮮類,能夠提供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②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供給應充足。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夠提供多種維生素,並能促進腸蠕動,防治大便秘結。患者出汗多,應注意補充水分。 ③食物制備應細軟、易消化,便於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質或軟食供給。 ④飲食宜清淡、少鹽;禁煙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給。 (2)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本病早期,病人運動功能無障礙,能堅持一定的勞動,應指導病人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堅持四肢各關節的功能鍛煉。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運動功能發生一定程度的障礙,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此時宜注意病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走路時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廁下蹲及起立困難時,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動作笨拙,常多失誤,餐食中謹防餐具。無法進食者,需有人喂湯飯。穿脫衣服,扣紐扣,結腰帶、鞋帶有困難者,均需給予幫助。 (3)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本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四肢各關節做最大范圍的屈伸、旋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的發生。晚期病人作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的按摩,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 (4)預防並發症:注意居室的溫度、濕度、通風及采光等。根據季節、氣候、天氣等情況增減衣服,決定室外活動的方式、強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預防感冒。晚期的臥床病人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尿便浸漬和褥瘡的發生。被動活動肢體,加強肌肉、關節按摩,對防止和延緩骨關節的並發症有意義。結合口腔護理,翻身、叩背,以預防吸入性肺炎和墜積性肺炎。 帕金森氏病的預後情況 從1988年以來,們實行立體定向手術例數已經達到3500例,其中有一部分是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手術療效應該說是肯定的,從總的情況來說,手術的近期療效即手術以後能夠立即呈現的療效可達90%以上。 那麼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大家很關心這個手術的安全性,從立體定向的手術看,它的並發症只有1%~2%,發生嚴重的並發症的機率就更少了。 患帕金森氏病後應及時地在有關的醫療單位就診,得到醫生的指導來進行保健,可更好地使這些帕金森氏病患者能夠安度晚年,生活得更充實。帕金森氏病患者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承受的打擊是們無法理解的,應該說有的時候,生命在病魔面前很脆弱的,但是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生命的堅強。們希望帕金森氏病患者一定要堅定信念,配合醫生向病魔發起新一輪的戰斗,最後戰勝這種疾病。帕金森氏病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包括社會人士對這些患者們也要有一種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給予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對他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帕金森病的病因: 迄今為止,pd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傾向於與年齡老化、遺傳易感性和環境毒素的接觸等綜合因素有關。 1)年齡老化: 2)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了大腦的神經元。 3)家族遺傳性:醫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親屬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 4)遺傳易感性:盡管帕金森病的發生與老化和環境毒素有關,但是並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與於同一環境的人,甚至同樣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會出現帕金森病。雖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現象,但至今也沒有在散發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確的致病基因,說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綜上所述,任何單一的因素均不能完滿的解釋pd的病因。多數研究者傾向於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中年以後,對環境毒素易感的個體,在接觸到毒素後,因其解毒功能障礙,出現亞臨床的黑質損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多巴胺能神經元漸進性不斷死亡變性,最終失代償出現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 帕金森病的病情分級: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分級方法還是采用1967年margarethoehn和melvinyahr發表量表,稱為hoehn-yahr分級:hoehn和yahr給各階段的定義是: i期:單側身體受影響,功能減退很小或沒有減退。 ii期:身體雙側或中線受影響,但沒有平衡功能障礙。 iii期:受損害的第一個症狀是直立位反射,當轉動身體時出現明顯的站立不穩或當患者於兩腳並立,身體被推動時不能保持平衡。功能方面,患者的活動稍受影響,有某些工作能力的損害,但患者能完全過獨立生活。 iv期:嚴重的無活動能力,但患者仍可自己走路和站立。 v期:除非得到幫助只能臥床或坐輪椅。 ***特別提示*** 1、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運動遲緩;震顫;肌肉僵直。 2、帕金森氏病是一個緩慢的、進行性的病變,一般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 3、親朋好友和整個社會對這些患者予以的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及給予的理解和支持,對帕金森氏病患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帕金森症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這個名稱在國舊的教科書中也是這樣的,至今仍有一些非專科醫生在使用這個名稱。後來,人們對該病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觀察,發現除了震顫外,尚有肌肉僵直、寫字越寫越小等其它症狀,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並沒有受損,認為稱麻痺並不合適,所以建議將該病命名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病情因人而異,有些人神經系統受損嚴重,而另一些人的情形會比較好一點。本病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有身體某一邊(左側或右側)受到影響,不久後,身體兩側都會出現症狀。一般而言,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而且病情會越來越嚴重。通常帕金森病患者的記憶力及智力均不會受到影響。最常見症狀如下: [顫抖]帕金森病最常見的症狀,單側或雙側手臂出現不由自主地抖動。此外,雙腿、雙腳或下巴也有抖動的現象。稍微動一動正在顫抖的部位,就會使顫抖程度有所減輕,通常睡眠時不會出現顫抖。 [四肢僵硬或是肌肉攣縮]因為大腦發出放松的訊息傳達不到肌肉組織。肌肉僵硬會導致肌肉疼痛或者身體無法伸直。 [動作遲緩]則是另一個常見症狀,上下床,站立或坐下等很平常的動作,都須費點勁才能做到。走路時無法邁開腳步,而以小碎步前進。帕金森病患者有時候會有“凍僵”,即行動無法自主的感覺。眨眼、臉部表情變化、走路時雙臂搖擺,及其他不自覺的行為都會比正常人緩慢。 [缺乏平衡感]常會導致病人跌倒。 [其他症狀]如講話速度異常緩慢、音調呆板;寫字時手會發抖、字越寫越小;食物無法下咽等。另外,便秘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見症狀之一。 帕金森氏病的診斷 一份有關中國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患帕金森氏病總人數已達172萬人,5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 1、帕金森氏病的診斷標准 (1)臨床表現: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歲後發病,偶有20多歲發病者。起病多較隱襲,呈緩慢發展,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震顫(常為首發症狀)、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口、咽、腭肌運動障礙。 (2)輔助檢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可檢測到腦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顱腦ct可有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3)排除腦炎、腦血管病、中毒、外傷等引發的帕金森氏綜合征,並與癔症性、緊張性、老年性震顫相鑒別。 主要根據典型的症狀來做出診斷,有時鑒別困難要借助輔助檢查。返回 2、鑒別診斷 主要與帕金森綜合征和特發性震顫、良性震顫相鑒別。 (1)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征: 通常所說的昏睡性腦炎所致帕金森綜合症,已近70年未見報道,因此該腦炎所致腦炎後帕金森綜合症也隨之消失。近年報道病毒性腦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樣症狀,但本病有明顯感染症狀,可伴有顱神經麻痺、肢體癱瘓、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腦脊液可有細胞數輕~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減低等。病情緩解後其帕金森樣症狀隨之緩解,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2)肝豆狀核變性: 隱性遺傳性疾病、約1/3有家族史,青少年發病、可有肢體肌張力增高、震顫、面具樣臉、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症狀。具有肝髒損害,角膜k-f環及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現。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3)特發性震顫: 屬顯性遺傳病,表現為頭、下颌、肢體不自主震顫,震顫頻率可高可低,高頻率者甚似甲狀腺功能亢進;低頻者甚似帕金森震顫。本病無運動減少、肌張力增高,及姿勢反射障礙,並於飲酒後消失、心得安治療有效等可與原發性帕金森氏病鑒別。 (4)進行性核上性麻痺: 本病也多發於中老年,臨床症狀可有肌強直、震顫等錐體外系症狀。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視障礙、肌強直以軀干為重、肢體肌肉受累輕而較好的保持了肢體的靈活性、頸部伸肌張力增高致頸項過伸與帕金森氏病頸項屈曲顯然不同,均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5)shy_drager綜合征: 臨床常有錐體外系症狀,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經症狀,如:暈厥、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礙,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無效等,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6)藥物性帕金森氏綜合征: 過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藥物均可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因有明顯的服藥史、並於停藥後減輕可資鑒別。 (7)良性震顫: 指沒有腦器質性病變的生理性震顫(肉眼不易覺察)和功能性震顫。功能性震顫包括:1.生理性震顫加強(肉眼可見),多呈姿勢性震顫,與腎上腺素能的調節反應增強有關;也見於某些內分泌疾病,如嗜鉻細胞瘤、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2.可卡因和酒精中毒以及一些藥物的副反應。癔病性震顫,多有心因性誘因,分散注意力可緩解震顫。3.其它:情緒緊張時和做精細動作時出現的震顫。良性震顫臨床上無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異常等帕金森氏病的特征性表現。 帕金森氏病的常規治療 治療本病,首先應對本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它是一個長期性的疾病,一般說來它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要長期地進行這種斗爭,要長期地跟保健,和長期地為治愈這種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須有長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療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真正特效的、能夠完全解決它的一個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目前醫學界正在不斷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