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鵝肝醬的罐頭怎麼吃正文

鵝肝醬的罐頭怎麼吃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鵝肝醬的罐頭怎麼吃
 
把土司面包烤一烤抹上鵝肝醬美味啊~~~~

要是家裡沒有烤面包機的話可以去買那種奶鹽餅干,就是吃起來有點鹹的那種,把鵝肝醬抹上去吃也很好吃的~~~~
法國著名的農副產品很多:四百多種奶酪、不計其數的葡萄美酒、舉世聞名的香槟、各種風干火腿或香腸等豬肉制品、白蘭地,等等,皆對法國的外貿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但近幾年來,世界各地最受歡迎的、名氣最響亮的法國食品,似乎就是那個價格不菲、味道獨具一格、讓人回味無窮的鵝肝醬。


不知道“鵝肝醬”這個中文譯名是由誰發明的,但我認為,頗值得檢討。法文裡並沒有“鵝肝醬”這個名稱。我們有的是各種肉醬:豬肝醬、鴨肉醬、森林肉醬(豬肝醬加蘑菇等香料),甚至小牛頭醬、雞肉醬,等等,應有盡有。偏偏沒有鵝肝醬。中國朋友嘴裡的“鵝肝”,我們稱之為“肥肝”(foiegras)。法國人使用這個名稱,也不是沒有原因:這種肥肝之肥,的確名不虛傳!再說,肥肝不一定用鵝肝制成,也有等級相等的、售價可以媲美的肥鴨肝。foiegras可分為兩大類:特別肥美,適合烹制肉凍的鵝肝醬foiegrasd'oie,以及口感略硬,適宜煎、烤等做法的鴨肝醬foiegrasdecanard。


無論是肥鴨肝或肥鵝肝,原材料便是經過若干時間填喂的鴨或鵝的肝髒,往往加以波爾多白葡萄酒調配。填喂的原理是,將一個軟管經過動物的食道直接插至胃髒,經過此軟管將玉米等飼料注入動物體內。如此,鵝或鴨的生長速度極快,肝髒當然也會因此而異常發達。這種飼養技術,曾引起過一些法國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強烈反抗:“如此對待可愛的家禽,太不人道了!簡直是虐待”……法國人有時候會妥協,但傳統美食絕對不屬於妥協的范圍!因此,動物保護主義者沒能得逞:如今,飼養者仍然采用這種早在古代羅馬時代便盛行的飼養技術。


肥肝的原產地以法國的西南部地區為主(大約在波爾多市一帶),飼養者采用特別的鴨鵝品種。由於當地也出產法國美食的另一個至高無上的調味料:松露,或稱塊菰(truffe)(松露是最貴的一種食材,需要用豬來尋找,詳情請見“最昂貴的食材——松露”),肥肝中有時會加入這種法國的“黑寶”(這也就是為什麼肥肝中間有時會出現一個小的方形黑點)。法國的其他地區和歐洲其他國家(例如匈牙利),也有業者奢望生產肥肝,但由於氣候條件、家禽品種皆不同,其產品未能獲得法國肥肝愛好者的認同。聽說台灣有一位在法國學過上述飼養技術的業者,也生產肥肝。


法國肝醬以十一、十二月的出品至為出色,因此也順理成章成為法國人慶祝聖誕、新年的美食。不過,肝醬雖然是法國菜中常見的材料,但已再不是法國的專利。現在,以色列、匈牙利、波蘭、加拿大和美國,都有出產肝醬。


頂級肝至少重1.25磅,有的更重逾2磅,呈淡米黃色,所含血管不多,因此煮熟後口感嫩滑如絲。次級肝只有8安士至1磅重,顏色較深,血管也較多。重量低於8安士的下等肝,瑕疵、血管都非常多,一般不會用來直接煮食,而是以之加工成其它食品。雖說肝醬口感嫩滑,但質地倒不應太軟;觸感像海綿一樣的肝醬,脂肪含量通常較低,煎的時候比較費勁。


做法國菜時,一般要把肝醬以冰水浸泡數小時,把血水清除殆盡才可用來烹煮。不過,要是你要烹制肉凍、烤肝或把整副肝髒用來上菜,便得先把血管剔除。為免弄穿血管,建議你先將肝醬解凍30分鐘,弄走血管後放回冰箱備用。反過來,如想把肝醬切片,你大可在切完片後,才用鑷子慢慢對付血管。切片時,刀必須夠熱--最好是每切一刀,便再次把刀浸在熱水中加熱,這樣切口便特別利落。此外,每個肝髒都分為兩部份,烹煮前應將兩者小心分開,切除之間的血管,並撕走上面的薄膜、脂肪和主血管。肝髒上的綠色斑點入口苦澀,必須清除得干干淨淨。

肝醬最傳統的做法,是用sauternes這種入口甘甜的白酒腌過後,再做成肉凍。不過,只要味道協調,用上紅酒又如何?事實上,紅酒那股酸而清新的氣息,配合起煎或烤的肝醬,效果無與倫比。反過來,gewurztraminer卻能為肝醬菜式帶來一份獨特的亞洲氣息。此外,把肝醬烤得外脆內滑,口感同樣令人拍案叫絕。


說了許多關於foiegras的種種,大家也許會對這種食物又愛又恨:其嫩滑的口感、多變的制法固然難以抗拒,但“肥美”這兩個字總叫人聯想起“肥膩”,與健美潮流背道而馳。然而,一項為期長達十年的調查顯示,法國gascony市民所攝取的飽和脂肪,比任何一個工業化城市都要多。可是,當地的心髒病死亡率,卻是全國最低。據負責這次研究的科學家指出,鴨、鵝雖是動物,但脂肪的成份卻近似於橄榄油,相當健康──當然,深受法國人鐘情的紅酒,對預防心髒病的功用也同樣不可抹殺呢!
 

溜腰花怎樣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