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喝醉酒喝茶有什麼好處與壞處?正文

喝醉酒喝茶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好處:茶能使人精神振奮,從而減輕醉酒後的不適。另外,飲茶能維持血液的正常酸鹼平衡。茶葉含咖啡鹼、茶鹼、可可鹼、黃嘌呤等生物鹼物質,是一種優良的鹼性飲料。而酒呈酸性,茶水能在提內迅速被吸收和氧化,產生濃度較高的鹼性代謝產物,從而能及時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謝產物,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所謂過猶不及,好處也有不利的一面。

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後喝濃茶會加重心髒負擔。飲茶還會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從腎髒排出,對腎髒有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對心腎生病或功能較差的人來說,不要飲茶,尤其不能飲大量的濃茶;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可以飲少量的濃茶,待清醒後,可采用進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飲醋等方法,以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使酒醉緩解。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了許多國家的飲料優劣情況,最終認為:茶為中老年人的最佳飲料。據科學測定,茶葉含有蛋白質、脂肪、10多種維生素,還有茶多酚、咖啡鹼、和脂多糖等近300種成分,具有調節生理功能,發揮多方面的保健和藥理作用。
由於茶具有防止人體內固醇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多酚還能清除機體過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殺來病原菌。此外,茶還有提神、消除疲勞、抗菌等作用。這對中年人來說是需要的。歐共體還可以淨化水質,減少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傷害。因此,在當前自然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城市居住的人們,更應經常喝點茶。飲茶的好處很多,概括起來有14條: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
(2)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髒、血管、胃腸等正常機能的作用。
(3)飲茶對預防齲齒有很大好處。據英國的一次調查表明,兒童經常飲茶齲齒可減少60%。
(4)茶葉含有不少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5)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6)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茶葉的抗老化作用是維生素e的18倍以上。
(7)飲茶有延緩和防止血管內膜脂質斑塊形成,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腦血栓。
(8)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
(9)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特別是烏龍茶對此效果尤為明顯。
(10)飲茶可以預防老年性白內障。
(11)茶葉所含鞣酸能殺滅多種細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發生的腸炎、痢疾等。
(12)飲茶能保護人的造血機能。茶葉中含有防輻射物質,邊看電視邊喝茶,能減少電視輻射的危害,並能保護視力。
(13)飲茶能維持血液的正常酸鹼平衡。茶葉含咖啡鹼、茶鹼、可可鹼、黃嘌呤等生物鹼物質,是一種優良的鹼性飲料。茶水能在提內迅速被吸收和氧化,產生濃度較高的鹼性代謝產物,從而能及時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謝產物。
(14)防暑降溫。飲熱茶9分鐘後,皮膚溫度下降1-2攝氏度,使人感到涼爽和干燥,而飲冷飲後皮膚溫度下降不明顯。
合理的喝茶對人體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但是如果不合理的話那就對人體有害處了。
喝茶要看體質中醫認為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而茶葉經過不同的制作工藝也有涼性及溫性之分,所以體質各異飲茶也有講究。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
晚上最好喝紅茶。因為綠茶屬於不發酵茶,茶多酚含量較高,並保持了其原始的性質,刺激性比較強;紅茶是全發酵茶,茶多酚含量雖然少,但經過“熟化”過程,刺激性弱,較為平緩溫和,適合晚間飲用。尤其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喝紅茶時加點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
但是,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喝茶的時間最好在晚飯之後,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於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

 
酒後喝茶危害大
不少人酒後愛喝濃茶,他們認為酒後一杯濃茶有解酒益健康的作用。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中醫陰陽學理論中說酒味辛,先入肺,肺與大腸相表裡,飲酒應取其升陽發散之性,使陽氣上升,肺氣更強,促進氣血流通。茶味苦,屬陰,主降,若酒後飲茶會將酒性驅於腎。腎主水,水生溫,濕被燥,於是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陽痿、睾丸墜痛、大便燥結等症。
現代醫學通過飲酒後喝茶的人的生理變化證實了這一點。人們飲酒後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髒中轉化成為乙醛,再轉化成乙酸,由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排出。而喝茶,茶葉中的茶鹼可以迅速地對腎發揮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髒。乙醛是一種對腎髒有較大刺激性的有害物質。
 

炒波菜時加糖好不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