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鮮園參稱“園參水子”,鮮野山參稱“野山參水子”。其加工方法如下:
1.生曬參:(1)除去水參表面浮泥後,放入沸水內微燙,取出放盤中,晾曬1~2日,再用繩子吊於空氣流通的高處晾干。一般園參多采用此種方法加工,成品稱“姜生曬”或“原皮生曬”。
(2)將水參經清洗泥土後放入盤內,曬5~6小時,晾於屋內使其回性,再曬至純於即可。曬時宜注意勿使參須曬的過分,以防折斷。全須生曬(又稱“沖生曬”)即采用此法加工。成品體輕,皮松,斷面發白,出貨率雖低,但質量佳。
2.白參:又名糖參,系將水參連同須根一起浸入水中,刷去泥土。刷完後用水浸煮(炸透)。為使糖汁容易浸入根內,用鋁制的排針將參體上的蘆頭及主根全部順序扎透,扎的深度以透過參體為止。然後用骨制的順針在未能排針處(如蘆頭與主根交界處、側根與須根交界處)進行順針。將扎針後的水參散放在盆內進行浸糖,倒入不燙手的、135度(100ml溶135g糖)濃度的熱糖汁,蓋上竹簾,可用物壓緊,勿使參體浮出糖面。約24小時,取出擺在玻璃盤內曬一天,再用濕毛巾悶潮,使其全身軟化。此後進行第二次順針,再用128度濃度的糖汁浸6~8小時,取出,用溫水沖去浮糖,置於晾盤內曬干即為成品。一般用人參、籽扒參和形體較好的園參加工成白參。因糖參不易保存,商品大多加工成生曬參與紅參。
3.紅參:又名“生蒸參”。系將挖回的水參用清水洗淨,剪去參須及支根,然後蒸2~3小時,至參體柔軟後取出,放入烘爐內進行干燥。如為紅色即證明加工適當,如為黑紅色,可再放於日光下進行干燥,如為白色,可放入溫室內繼續用火進行干燥。一般園參漿液足壯者多采用此種加工方法(漿液不足蒸後抽搐)。根據人參形態分為普通紅參與邊條紅參。
4.白參須:多為加工姜生曬時剪下之須根,用淨水將須搓成潔白色,勿使破皮,曬干即可。目前商品有白混須和白直須兩種規格。
5.紅參須:為紅參加工時剪下或折斷的側根、須根,或加工白參去掉的參腿、參須,經蒸2小時左右,取出用火烘、烤干即可。目前商品有紅混須、紅直須、紅彎須三種規格。
[性狀鑒別]完整的人參根可分體、蘆、艼、腿、須等各部。主根的全體稱體;上部遺留的根狀莖稱蘆,多彎曲,其上有許多碗形凹窩,凹窩與凹窩之間有細的縱紋和橫紋;從蘆頭上旁生較細的不定根稱寧,多數為2~3支,如人手狀,成品多已除去;側根為腿,分支3~5不等,成品已除去或部分殘留;須為須狀根。觀將園參與山參各種加工後的成品性狀分述如下:
1.園參(栽培人參)
(1)生曬參:有姜山曬與全須生曬之分。姜生曬外形呈圓柱形或紡錘形。保留有原來的外皮,呈灰黃色。參體有明顯的縱皺,上端有環紋,多數可見有突起的橫節。斷面灰白色,顯菊花紋。腿短而彎曲。須根和部分細支根均已去掉,只留有短蘆。
全須生曬參具完整的寧、蘆頭和參須。參須多用線纏繞以保持人參原有的形態,須上偶見散生的細小疣狀突起(習稱珍珠點)。斷面黃白色。氣微香特異,味微苦甘。
(2)白參(糖參):根呈圓柱形,蘆與須齊全。參體長3~15cm,直徑0.7~3cm。表面白色或淺黃白色。上端有較多的繼續環紋。遍體可見針刺所形成的針痕,外皮較松泡,縱紋不顯,參體或參腿上常見糖樣結晶。斷面黃白色,疏松,有的具裂隙。因其在加工時吃糖較重,味較其他參均甜,嚼之能溶化,水煮則迅速膨脹。
(2)紅參: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全長5~20cm,體長5~10cm,直徑1~2.5cm。表面紅棕色,半透明,有的參體上部不透明,且顯暗黃色斑塊。上端肩部鈍圓,與蘆銜接,蘆頭較短,多生分枝,有縱向粗細的順紋,漿不足的顯抽溝。參體上端可見環紋和縱皺。腿側扭曲交叉。參須已除去。質硬,折斷面平坦,角質樣,斷面紅棕色,中間有稍淺的圓心。氣微香特異,味微苦、甘。
商品紅參分為普通紅參與邊條紅參。普通紅參栽種時間短,一般6年收獲,參皮較嫩,肩部不顯橫皺紋,特點是身短而粗胖,支根不限。邊條紅參又稱石柱參,生長年限較長,一般在8年或9年,其中倒栽二、三次,並整形下須,使呈人形,其特點即蘆長、身長、腿長;體形較美;肩部有明顯的橫皺紋,習稱“有皮”,參體表面棕紅色,有肉嫩感(習稱“有肉”,即“有皮有肉”感)。質量較佳。
(4)白參須:分兩種,較粗直的為白直須,整齊,常用繩捆成圓錐形的把。細而彎曲的稱白彎須,多不整齊,絞結成團。均為白色或黃白色。性狀與生曬參的須根相同。
(5)紅參須:也有紅直須、紅彎須、紅混須之分。均為紅棕色,半透明,角質狀,有細的縱紋,須根上偶有珍珠點,但不明顯。
2.山參(野山參)
(1)生曬山參(即全須生曬):形狀大小不一。分順直體(俗稱文形)和橫體。橫體呈八字分開,俗稱武形。山參蘆長2~8cm,大部與身長相等。蘆上有節,稍扭曲如雁脖,俗稱雁脖蘆,形細干枯而堅實,由於參齡年久,下部蘆碗逐漸消失,而無痕跡,形成圓柱形,俗稱圓蘆,牢結於基部。蘆碗似馬牙形或圓形,密結而環生,四面均可顯出,很少有生長竹節蘆和線蘆的。蘆上之寧系左右互生而下垂,中部豐滿,形如棗核,俗稱棗核艼。參體長2~10cm。主根的頂部較寬而圓滿,俗稱“寬肩膀”,下細,中部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外皮緊,有縱皺紋,上部有明顯的細密螺旋紋,俗稱“鐵線紋”,中部有縱紋抽皺。腿2~3分歧。須稀疏較長,多為參體的2~3倍,清晰不亂,細須似柳枝,左右互生,纖維柔韌,不易斷,參須全用線纏繞,俗稱皮條須。參體、腿及須上均間有明顯的圓形珍珠疙瘩。斷面皮部顯裂隙,形成層明顯。氣微香,味微苦、甘。可見山參之蘆、寧體、皮、紋、腿、須及珍珠疙瘩等均與園參有所區別。
(2)糖山參:性狀與生曬山參基本相同。但較飽滿,表面淡黃白色,縱紋不明顯,質脆,斷面皮部有裂隙,形成層明顯。水煮則層層脫落。
[品質優劣]1.野山參:以生長年久、漿足、蘆長、碗密、帶圓蘆、體豐滿、紋細而成螺旋狀、棗核寧、須帶珍珠疙瘩、堅韌、不易斷者為佳。
2.生曬參:姜生曬以灰黃色、體堅實、皮細有皺紋、內為白色、無蘆、無須者為佳。全須生曬以灰黃色、體輕虛、皮老、紋深而細、長蘆、長須、有寧、無破痕者為佳。
3.白參:以支大、色白、皮老、長蘆、長須、無破痕、紋深、皮細、不返糖者為佳。
4.紅參:以身長、體圓、無抽溝、蘆長、腿長,有皮肉,紅棕色、半透明、無子帽者為佳。
5.參須:以直須、粗長、條勻、黃白色或棕紅色、有光澤,不破碎、漿足者為佳。亂須則以顏色好、純淨,無雜質者為佳。
[成分]根含多種皂甙:人參皂甙(ginseuosiderorarb1rb2rbarcrdrerf,即panaxosidea、b、c、d、e、f),人參皂甙a、b、c水解得人參三醇,人參皂甙d、e、f水解得人參二醇。少量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人參烯(panacenc15h24),具人,參特有的香氣。此外,尚含單糖類、雙糖類、三聚糖、氨基酸及維生素等。
[效用]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治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少食、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貯藏]放置陰涼干燥處,防蟲蛀、霉變。
[附注]1.山參與園參根部性狀的主要區別如下表:
參名
區別山參園參
蘆頭細長常彎曲,下部光滑,中部蘆碗較密,上部較稀疏短粗,多不彎曲,蘆碗疏生在蘆頭上
主根多為人字形、紡錘形,菱形,質地致密多為圓柱形,質地疏松
橫紋細而密,連續成螺旋狀,集中在主根上部粗而淺,不連續,主根上下部均有
側根少,較長多,短
須根少而長,清晰不亂質較韌,具明顯的珍珠疙瘩多而短,交錯散亂質較脆,珍珠疙瘩不明顯
2.產於朝鮮的人參稱朝鮮人參,又名高麗參、別直參,植物來源同人參。商品有朝鮮紅參和朝鮮白參2種,以紅參為優。
朝鮮紅參:參體較粗壯,上生雙馬蹄蘆與肩齊。單蘆的名“獨碗蘆”,中部皆深陷,邊緣甚整齊。質堅硬。主根長6~10cm,直徑1~2cm,表面紅棕色,有順紋,上部或顯黃衣,全體顯縱稜。支根多彎曲交叉。質堅體重,斷面角質發亮,有菊花紋。香氣、濃,味甘微苦。
朝鮮白參:蘆頭與園參相似,質不及朝鮮紅參堅硬。體呈圓柱形,表面黃白色,上有淺棕色細紋,須大都除去,斷面有圓心。稍有香氣,味甘、微酸。
3.西洋參:產於美國和加拿大,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quinguefoliuml.的干燥根。又名洋參、花旗參。目前國內已引種成功。主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根莖及支根多已除去。長2~6cm,直徑0.5~1.5cm。表面淡棕色(未除去栓皮)或類白色(已除去栓皮)。上部有密集的橫環紋,全體可見縱皺紋。質輕松、結實,折斷面平坦,淡黃白色,形成層環附近顏色較深,並散有多數紅棕色樹脂管。氣微香,味微苦回甜。
[偽品]人參屬貴重藥材,價格昂貴,經常發現有以下各種誤用品,以假充真,應注意區別。
1.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vexillata(l.)benth-的干燥根。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不分枝或少數有分枝。長約20cm,直徑0.3~1.5cm。頂端有莖痕,無蘆頭及蘆碗。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橫向皮孔樣疤痕。質堅韌,折斷面顯纖維性。經蒸制後,外表顯棕紅色,角質樣。臭微,味淡,有時有豆腥氣。
2.馬齒苋科植物栌蘭talinumpaniculatum(jacq.)gaertn的干燥根。根呈圓錐形或長紡錘形,分枝或不分枝。長10~20cm,直徑0.7~1.7cm。頂端有殘留的木質莖基。表面未去栓皮的為灰黑色,有縱皺及點狀突起的須根痕,除去栓皮經蒸制的表面為灰黃色,半透明,隱約可見內部縱走的維管束。質堅硬,折斷面未加工的平坦,蒸制後的呈角質性,中央有大空腔。氣微,味淡而微有粘滑感。
3.菊科植物山莴苣lactucaindical.的干燥根。根呈圓錐形,多自頂部分枝。長5~15cm,直徑0.7~1.7cm。頂端有圓盤形的芽或芽痕。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皺紋及橫向點狀須根痕;經加工蒸制的呈黃棕色,半透明狀。質堅實,較易折斷,斷面近於平坦,隱約可見形成層環,有時有放射狀裂隙。氣微,味微甜而後苦。
4.茄科植物華山參physochlainainfundibulariskuang的干燥根。根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分枝少。頂端有短的根莖。長10~20cm,直徑1~3.5cm。根頭部有橫向的細環紋。未去栓皮呈棕褐色,栓皮脫落處呈黃白色,經加工後的呈黃棕色,半透明狀,並隱約可見內部縱走的維管束。質堅實,折斷面具放射狀裂隙,加工後的呈角質性。氣微,味甘而微苦。
5.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的干燥根。根呈圓柱形,分枝或不分枝。長10~20cm,直徑0.8~2.5cm。頂端有芽痕。外表面灰黃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狀疤痕及縱皺紋。質堅實,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淡黃色,接近形成層的韌皮部呈棕色。氣微,味淡微苦。本品含生物鹼,防中毒。(圖2(6))
6.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的干燥根。根的性狀可詳見天麻偽品項下。
7.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金錢豹campanumoeajavinicablumesubsp.japonicamakino)hong、羊乳codonopsislaneeolata(sieb.etzucc.)tratv.、沙參adenophorastrietamiq.的根及商陸科植物商陸phytolaccaacillosaroxb.的根均不得冒充人參藥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