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湯的做法 "烏雞湯的做法
烏雞,是藥、食兩用佳品。它性平、味甘、無毒,滋補肝腎,益氣補血,滋陰清熱,調經活血,止崩治帶,治心腹痛。同時,烏雞也是一種優良的烹饪原料,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以烹制出色、香、味各異風味別具的多種菜肴。
一、烏雞白鳳湯
主料:烏雞(宰殺干淨)
輔料:枸杞
調料:蔥、姜、雞精、鹽、醋
做法:
將烏雞放入壓力鍋內鍋裡,加入蔥、姜、鹽、枸杞、雞精、醋適量清水,壓力鍋調到雞檔,保壓時間15分鐘,出鍋後撒入少許香菜即可食用。
特點:鮮香味美,營養豐富。烏雞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二、烏雞天麻湯 主料:烏雞(宰殺干淨)
輔料:天麻
調料:姜、鹽
特點:烏雞天麻湯極具營養價值,是民間滋補“秘方”。天麻,可治療頭暈目眩、中風偏癱,又滋補,又治病,兩全其美。
三、五彩烏雞絲
原料:烏雞脯肉200克,青椒、胡蘿卜、白蘿卜各一根,雞蛋一只。
做法: 1、雞肉切絲(順紋切),青椒和紅、白蘿卜分別切絲。 2、雞絲加入精鹽、雞蛋、料酒、濕澱粉上漿,入油鍋中滑散斷生。 3、炒鍋上火,淋少許油,加入姜絲稍煸,青椒絲、蘿卜絲炒制加鹽、味精、放少量水,勾芡,上明油,倒入雞絲翻勺即成。
四、補品三套禽
原料;烏雞、乳鴿、鹌鹑各一只,枸杞少許,香茹六片。
做法: 1、烏雞、乳鴿、鹌鹑分別宰殺洗淨,加姜片、料酒巴、整姜腌漬片刻後,將鹌鹑從乳鴿開口取髒處塞入乳鴿體內,再把乳鴿從烏雞開口處塞入烏雞體內。 2、取炖盆一只,將烏雞置入,注放清水,下姜片、蔥結、枸杞、香茹、精鹽、味精、白糖、淋少許油,上籠旺火蒸兩個小時取出,揀出姜片、蔥結,調正味道即成。
五、五味烏雞補血湯
原料:烏雞一只,當歸、熟地、白勺、知母、地骨皮各15克,蔥、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
1烏雞洗淨,五味藥材洗淨切片,並用單層紗布裹好備用。 2將將藥物塞入雞腹、扎緊,置於鍋內,加水1500好毫升,上籠旺火蒸2小時。取出藥物,加調味品,復蒸10分鐘。
六、烏雞煨鱉裙
主料:干鱉裙200克,烏骨雞1000克。
配料:水發木耳50克,火腿絲5克。
調料:料酒、味精、精鹽、胡椒粉、蔥段、姜片、水澱粉、白糖、醬油、雞油、生油、高湯各適量。
做法:①鱉裙發好後,洗淨,撈出。鍋燒熱,放入生油,投入姜、蔥煸香後,烹入料酒,放入清水。燒開,將鱉裙下入鍋中,煨透,取出,瀝干水分,切絲,用水浸泡。烏雞宰殺,去毛、內髒,洗淨,然後放入燒盅內,加入蔥、姜、料酒、鹽、味精、高湯,上籠,蒸1.5小時,取出,冷後,將雞撈出,雞肉切絲,原湯濾淨。②木耳絲連同鱉裙絲、雞絲一起下鍋,加下原湯、味精、鹽、胡椒粉、白糖、醬油。待湯燒成金黃色時,用水澱粉勾芡,加入雞油,起鍋,盛入碗內,撒上火腿絲即成。
功效:滋補強壯。適用於髒腑陽虛,虛火妄動或肝腎不足,婦女經水不調、經閉、血瘀等病症者食用。
烏雞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賴氨酸、蛋氨酸和組氨酸,有相當高的滋補藥用價值,特別是富含極高滋補藥用價值的黑色素,有滋陰、補腎、養血、添精、益肝、退熱、補虛作用。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和抗衰老。自老享有“藥雞”之稱。 對產後虧虛、乳汁不足及氣血虧虛引起的月經不調、子宮虛寒、行經腹痛、崩漏帶下、身體瘦弱等症,均有很好的療效。烏雞對老年人所有的虛損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補虛作用。 烏雞雖是補益佳品,但多食能生痰助火,生熱動風,故體肥及邪氣亢盛,邪毒未清和患嚴重皮膚疾病者宜少食或忌食,患嚴重外感疾患時也不宜食用,同時還應忌辛辣油膩及煙酒等。 烏雞湯的做法: 1、偏方/配方: 烏雞一只,最好活雞,拋堂開肚(沒有活雞,買宰殺好的也湊合),內置 黃芪20克,當歸15克,沙參20克,麥冬10克,生姜五厚片,大紅棗9枚, 鹽少許,黃酒適量,清水煮開,換掉。再煮,大火燒開,文火清炖2小時, 再放入蔥花少許,攪勻出鍋,此湯最適合婦女服用,尤其產後,失血症尤佳, 禁忌:大小茴香。 若沒有那麼多配料/中藥材,也沒關系,估莫著放些西洋參、大紅棗、生姜等湊手的東西也行,關鍵在煲湯的方法/要決。每天早晚喝一小碗,持續半年,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健體。 2、一般煲湯的方法/要決: 煲湯最重要的是原汁原味,不要隨意添加調味品。以肉湯為例,在煲湯之前,最好先將肉用開水清煮一遍,去掉肉腥味,最下鍋文火慢炖,在湯炖好之後,再放入鹽,姜,蔥段之類的物品,並加入青菜潤色,最後出鍋時再添加香菜之類,以保味道清新。
紅棗腩排炖烏雞: 材料:排骨200克、烏雞半只(約250克)、紅棗12粒、姜2片 調味料:紹興酒少許、鹽適量 作法:1將排骨、烏雞切開後分別氽燙備用。 2將紅棗泡水20分鐘備用。 3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內,加入水及紹興酒,放進蒸鍋中炖2小時,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功能:補血、健皮、調養生機、益氣活血,養顏潤膚
名稱:烏雞湯 功效:溫中健脾,補益氣血。 來源:飲膳正要 出處:中華藥湯譜 簡介 title簡介 用料烏雄雞1只,陳皮3克,良姜3克,胡椒6克,蘋果2枚,鹽、蔥、姜、豉、料酒適量。
制法將烏雞宰殺,去毛、內髒、腳爪,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洗淨,切成塊。將陳皮等4味用紗布包扎,和雞塊同入鍋,加水共炖,並放入蔥、姜、料酒等,至雞塊熟爛即可。
用法飲湯食肉,1日1次服。
注釋烏雞亦名烏骨雞、黑腳雞等,為民間熟知的滋補強壯之品。李時珍說:“觀雞舌黑者,則骨肉俱烏,入藥便良。”烏雞入肝、腎經。有養陰退熱,補益肝腎,健脾止瀉的作用。陳皮理氣,良姜溫中,胡椒散寒,蘋果除脹,皆益於健胃理脾,共助烏雞之補力。該湯在《飲膳正要》中記載:“治虛弱勞傷,心腹邪氣”;現多為病後、產後的滋補美食。
適應症:凡屬婦女產後血氣暴虧而引起的身體虛弱,食欲減退,喜暖嗜臥,動則氣促者,即可輔食之。 類別:藥膳 " 烏雞一只,最好活雞,拋堂開肚(沒有活雞,買宰殺好的也湊合),內置 黃芪20克,當歸15克,沙參20克,麥冬10克,生姜五厚片,大紅棗9枚, 鹽少許,黃酒適量,清水煮開,換掉。再煮,大火燒開,文火清炖2小時, 再放入蔥花少許,攪勻出鍋,此湯最適合婦女服用,尤其產後,失血症尤佳, 禁忌:大小茴香。 若沒有那麼多配料/中藥材,也沒關系,估莫著放些西洋參、大紅棗、生姜等湊手的東西也行,關鍵在煲湯的方法/要決。每天早晚喝一小碗,持續半年,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健體。 2、一般煲湯的方法/要決: 煲湯最重要的是原汁原味,不要隨意添加調味品。以肉湯為例,在煲湯之前,最好先將肉用開水清煮一遍,去掉肉腥味,最下鍋文火慢炖,在湯炖好之後,再放入鹽,姜,蔥段之類的物品,並加入青菜潤色,最後出鍋時再添加香菜之類,以保味道清新。
主料:烏雞(宰殺干淨) 輔料:枸杞 調料:蔥、姜、雞精、鹽、醋 做法: 將烏雞放入壓力鍋內鍋裡,加入蔥、姜、鹽、枸杞、雞精、醋適量清水,壓力鍋調到雞檔,保壓時間15分鐘,出鍋後撒入少許香菜即可食用。
材料:烏雞一只(約1000克),綠豆150克,料酒10克,姜5克,鹽3克。 做法:1、將烏雞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子(這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綠豆淘洗干淨,起泥沙;姜拍松。 2、將烏雞放入炖鍋內先用大火沖開,打掉面上的泡泡,加料酒。大火沖10分鐘後放入綠豆。然後用文火炖煮至烏雞熟。加如鹽即可。 功效:養陰退熱、清熱解毒、止渴利尿。
冷水放入烏雞和骨頭,大火煮開後撇去沫子,加入少量的白醋,放入十來顆去了核的干紅棗及三片姜片,蓋好蓋子後小火慢慢煮,保持湯面有輕微的湧動,煮2--3小時即可,根據各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不需要放其他的調味品了,經過長時間熬煮的湯本身已經很鮮了,任何的調味品都是多余的了. 切記紅棗一定要去核!!!
一、原材料:烏雞一只,無所謂大小,視人數而定。蔥、姜、枸杞、紅棗、鹽、味精、胡椒粉、料酒少許。
二、做法:需要一只砂鍋,為什麼要砂鍋呢?因為它炖東西香呀!先將雞切成小塊,洗干淨,將之放到炒鍋裡,用沸水煮1-3分鐘,直到雞肉有點發白為止。然後將水倒掉,將雞肉放入砂鍋,加入開水,用大火煮3-5分鐘。雞肉稍微有些爛的時候,加入蔥、姜、枸杞、紅棗、料酒、胡椒粉、鹽、味精,用小火炖30-40分鐘。
三、注意事項:雞肉不可煮太久,太久沒營養價值;蔥姜切段,不需要太多;紅棗放5-8顆,放多太甜,放少沒味道。料酒頂多一勺足夠。 其實很容易,做完這些讓它自己炖就是,你就可以安心做自己其他的事情,但是等著吃美味肉喝滋補湯吧!
烏雞一只,枸杞20克,火腿50克,蔥段、姜片、紹酒、鹽、胡椒粉各適量。 1、把烏雞膛內雜質掏淨,裡外沖洗干淨,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洗淨血沫;枸杞洗淨待用。
2、砂鍋中置清水,將烏雞、枸杞、蔥段、姜片、紹酒、胡椒粉放入鍋中,燒開後改用小火炖。
3、待烏雞肉炖爛後,酌情加入鹽調湯的鹹淡即成。 歸芪烏雞湯 材料:烏雞1只、當歸10克、黃芪20克、香菇30克,蔥姜適量。 做法: 1.將烏雞放進溫水裡,加入料酒用大火煮,待鍋開後撈出烏雞。 2.把焯過的烏雞放入有溫水的砂鍋裡,再將蔥片、姜片、香菇片以及當歸、黃芪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的鹽,用大火煮。 3.待開鍋後改用小火炖,一個小時後開蓋兒加入適量的白胡椒粉和雞精粉,即可食用了。 歸芪烏雞湯的具體做法是: 首先將烏雞洗淨去除內髒和雞爪,然後放進溫水裡加入料酒用大火煮,待鍋開後撈出烏雞,放進清水裡洗去浮沫,這樣做為的是焯去血腥味兒,接下來把焯過的烏雞放入有溫水的沙鍋裡,再將准備好的蔥,姜,香菇以及當歸,黃芪一起放入鍋中,然後加入適量的鹽,蓋上鍋蓋用大火煮,待鍋開後再改用小火炖,一個小時後開蓋兒加入適量的白胡椒粉和雞精粉,就可以食用了。《歸芪烏雞湯》的功用:氣血雙補,滋補肝腎。 制作這道藥膳的時候,藥膳廚師提醒了大家一點就是說在做這道湯的時候一定要先用大火把它煮開了以後要改用小火,小火煮的時間一定要在一個小時以上,因為這樣才能夠讓這個藥材的功效進到湯裡,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滋補效果,這一點您可一定要記住了,這道湯最適合什麼樣的人群來喝? 最適合氣血兩虛的,因為我們剛才說黃芪是補氣的藥,當歸是補血的藥,所以氣血兩虛的病人吃這道湯最為合適,像大病初愈或者產婦或者失血的病人都可以來用。 那這道湯有沒有什麼樣的人群盡量少喝或者不喝? 如果有內熱比較盛,或者濕熱比較重的人恐怕就不適合喝這道湯,比方說像還有青春期痤瘡比較厲害,或者正好趕上胃火上炎牙疼,或者大便干燥,還有我們剛才說冬季容易感冒,很多人感冒以後發燒咽喉腫痛,像這種病人就不能吃這道湯,因為怕加重他內熱,倒使疾病發生了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