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本是為了給人住而建,為了人們的安居,為了給人有個家。而要達到此目的,一般情況下,一戶人家有一個窩夠了。一個地區,有多少人家,建多少套住房,基本能滿足需求了。但是,住房一旦派生出居住外的其他功能,供求關系就變得復雜化了。 比如,一套住房在甲手裡空置了相當一段時間,盼到價格上漲後才拋給乙。乙又空置了相當一段時間,待到價格上升再轉手。於是這套住房很長一段時間空關著,失去了它本來居住的功能,轉向一種類似貨幣流通的功能。還有一些人因為怕房價漲,今後買不起,於是提早購進,空置著待用,在空置的這段時間裡,它當然也失去了居住的功能。 無論是為保值還是升值,這麼多的住房在很多一段時間內,不派居住之用處,而充當了貨幣或相當貨幣的有價證券的功能,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當人們理財興致濃的時候,國家多造些有價證券還是容易的;但要多造些住房,就不是一樁簡單的事了。造房要土地、要資金、要時間,一旦信奉的人越多,一時就無法滿足需要,就會出現本文開頭所述的“雙高”現象。但若一旦信奉的人銳減,又會浮現相當數量的空置房泛濫於市場,動蕩物價指數,秧及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住房功能的異化,對社會來說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目前,我們生活的世界正處於自然資源趨於枯竭、能源危機即將到來的非常時期,合理運用資源、盡力節約能源,是這個世界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可住房功能異化卻與這個大方向背道而馳,它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是災難性的。一方面: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土地資金;大量的精力腦筋,大量的水泥鋼筋,全都耗在了替代價值指認的映象物上。另一方面:在這場追逐虛幻的游戲中,有權有錢的人越發富有。因為在炒房游戲中,捷足先登者,暴富的概率大。而先登者,當然絕大多數是手上有足夠余錢、耳邊有靈敏信息的有錢有勢者,若干年後,通過炒房,謀得暴利。而最後,是貧困的無房戶來托起這個沉重的高價房市之盤。故這完全是一場少數精明富有者挑逗眾百姓的可悲游戲,越發拉大社會的貧富差距。 面對如此異常的局面,面對不知所措的芸芸眾生,面對心術不正的房產商造各種輿論哄抬房價,現在,作為人民的政府,除了多造廉價房、搞廉租房等等措施外,筆者認為還應該做一樁事:真實公布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地區,正常情況下,房價與平均收入的比值,讓老百姓心裡有底,作為衣食住行中的“住”,究竟該化去自己一生收入的多少。從而撥開人們眼前的迷霧,使人們清醒,使多房者讓出房,使“寒士”都住進空置房中,還中國社會一個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