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地毯、紡織、化工、機械、服裝、制鞋、自行車等傳統主導行業,並建起了新型建材、電子等一批新興行業。創出了一批名優拳頭產品,有120多種產品先後在國內外各種博覽會、展銷會上獲獎,150多種產品被評為市局級以上名優產品,其中巷虹牌地毯、牧歌牌獸藥、靓倩牌皮衣等15種產品榮獲部級名優產品稱號。
(三)第三產業。
近年來、第三產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對全區經濟的帶動和服務作用日益突出。 1998年全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3.4億元。商業、飲食、運輸、物資供銷、金融保險、郵電六大行業是武清區第三產業的主導行業。全區有各類商業網點1.2萬處,從業人員3.3萬人,各級各類流通組織發展到1萬多個。1999年社會商品零售額18.5億元。全區各級各類市場發展到30多個,年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13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區城為中心,專業、批發市場為主體、集貿市場為依托的市場網絡。大沙河蔬菜批發市場成為京津地區重要蔬菜集散地。個體公路運輸業、餐飲業蓬勃發展。物資供銷業穩步發展。金融保險、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全區五行一社1998年末各項存款余額55.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6.3億元。1998年郵電業務總量達到1.1億元。各類保險承保金額525億元,保費收入9028萬元。旅游業、房地產開發、信息咨詢業等新興第三產業長足發展。
(四)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
全區外向型企業已發展到200余家,出口產品19大類,300多個品種,產品行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地毯、服裝、制鞋、工藝品、化工、草柳編織品紙制品六大骨干出口行業和蘆筍、腌制品、畜禽加工三大農業出口創匯基地。1999年,全區外貿出口供貨額達到35.5億元。全區自營進出口企業發展到19家創匯9200萬美元。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到1998年底,已吸引歐美和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全區三資企業已發展到276家,協議投資總額6.6美元,外資到位率達96%。
(五)開發區建設。
武清開發區是國家1991年批准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城區西北側,緊臨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第一出口,規劃總面積24.8平方公裡,首期開發6.4平方公裡。經過幾年的建設招商,現已成為武清對外開放的龍頭和窗口。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投資環境優越.區內骨干路網、排水、通訊、電力、供熱管線全部貫通,自建了萬噸水源廠、220kv和35kv雙電源變電站、8萬門idd的光纖數字通訊中心、3座熱力站、兩眼溫泉地熱井等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有0.8平方公裡的多功能服務區,1.44平方公裡的生活區和12萬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坐落在開發區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武清海關已正式開關。
(六)社會事業與人民生活。
全區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4萬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的2500多人。區內有各級各類學校999所,其中中等專業學校3所。全區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和幼兒教育先進縣。高考升學率達到54%.全區文化體育設施1064個,農民業余演唱隊29個,業余劇團32個,民間花會130多道,業余體育運動隊560多個。全區有醫療衛生機構74個,床位1086張,有醫護人員2109名,其中醫師839名,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達到國家二級甲等標准。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主干網覆蓋全區34個鄉鎮。1998年全區農村已全部實現小康,農民人均純收入3752元。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二、新市鎮建設與管理工程 按照“一個中心區,二個新市鎮、兩個組團”的城市發展規劃,加緊推動華明、軍糧城新市鎮和新立、金鐘街居住區建設。完善建成區居民小區的管理服務工作,探索快速城市化進程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主要建設內容是: 1.華明街示范小城鎮建設項目。占地面積5.618平方公裡,規劃人口8萬。2007年,基本完成農民安置區(西區)范圍內的住宅、行政服務中心、博物館、幼兒園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和小區內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華明街各村莊搬遷入住,社區服務和物業管理等工作開始運轉。2008年完成東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出讓標准。該項目由濱麗公司負責,建委、規劃局和華明鎮配合。 2.軍糧城示范小城鎮建設項目。規劃面積19平方公裡,規劃人口20萬。2007—2008年搞好包括住宅、公建、基礎設施及其配套設施的城鎮總體規劃,啟動起步區建設。2010年之前,完成300萬平方米的住宅建設,啟動二、三期項目建設和部分試點村搬遷工作,到2012年,基本完成搬遷區的建設,規劃遷入的村逐步還遷。基本目標是:爭取用5—10年的時間將軍糧城新市鎮建成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以商業、服務業及居住功能為主的新興城市功能區。該項目由濱麗公司負責,建委、規劃局和軍糧城鎮協助。 3.新立街居住區建設項目。2007年落實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民和巷改造和豐年村改造工程的土地掛牌出讓,啟動征地拆遷工作。2008年啟動新立新城項目的征地拆遷和土地整合。2009年啟動新立新城項目的征地拆遷和土地整合。到2012年,力爭將新立居住區建成兼顧工作、生活、休閒、旅游的多功能現代化居住區。 該項目由新立街和建委負責,規劃局、豐年村街協助。 4.金鐘街居住區建設項目。2007年內落實居住區詳細規劃和規劃審批工作,啟動規劃范圍內的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2008-2010年,實施並完成一期住宅建設,並啟動二期住宅建設。到2012年,把大畢莊建成為以商貿物流業為支撐,集居住、加工制造、貿易、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居住區。該項目由金鐘街負責,建委、規劃局協助。 5.張貴莊新市鎮建設項目。2007年完成張貴莊村民征地補償,啟動居民還遷住宅區建設。2008-2009年,完成居民住宅建設,實施搬遷工作,完成新市鎮規劃范圍的土地整理交地,實施基礎設施建設。2010-2012年,全面實施規劃范圍內的項目建設,並完成全部工程。該項目由新立街負責,建委、規劃局、城改辦協助。 6.新市鎮配套設施建設。由區財政投資5億元,爭取市政國債資金2億元。實施華明家園、軍糧城、金鐘街、新立街、張貴莊等地的路網、市政管網、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水廠、綠化帶、公廁、照明、廣場等工程的建設,優化社區宜居環境。 該項目由區發改委、建委牽頭,建設周期為2006-2011年。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