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無疑是這個時代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有人統計,作為城市居民,每個人每天平均要兩三次談到房價。在媒體上,無論是官員還是學者、消費者、開發商,房價也是最為熱議。筆者想起一句唐詩,非常符合當今的房價走勢,那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十幾年來,雖然消費者和媒體一再呼吁房價太高,但房價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筝,一直扶搖直上雲霄。2000年左右,北京東四環附近的房價在5000元左右,如今已經達到2.5萬元左右,10年暴漲了5倍。如果你2000年買了個100平方米的房,那就是50萬元,今天房子的價值已經達到了250萬元了。10年你即使什麼都不做,也穩穩地賺了200萬元左右。別的東西都是越用越不值錢,房子卻越住越值錢。
難怪在這個時代,買了房子的人都後悔沒有多買幾套,沒買的人更後悔,就是當初房價低的時候沒有及早下手,如今再想買,就連首付款也已經是天文數字了。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人,他一直嫌房價高沒有買上房,如今已經放棄了買房的想法,因為購房款根本就不是他們家庭能承受的。他對筆者說,他只是希望北京來一場地震,把所有的房子都震塌,然後政府就能給大家統一蓋房,他們也就能住上新房了。如此心態,令人可氣又可笑!
今年以來,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並且不斷出招,想為過熱的房市降溫,但是市場根本不吃這一套,在北京,就連郊區的通州,房價也過萬元了。對於高房價,有人說是央企入市造成的,有人歸咎於土地的出讓方式,有人怪罪於政府的稅費太多,其實房價的飙升,和上面這些因素有關,但又根本不會受這些因素制約。在未來10年內,中國房價仍將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會持續上漲。
筆者之所以這麼判斷,原因主要是三點。首先,中國處在高速城市化進程當中,隨著工業化不斷深入,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如今廣大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幾乎都被城市吸納,農村已經變成空蟬,很多年都是老人和孩子的天地了。這些在城市做生意或打工的農民子弟,掙錢後主要的消費就是在鎮上、縣城、省城甚至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買房。其次,改革開放30年來,很多人確實發了財,我們普通人認為300萬、500萬是天文數字,但在中國很多的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眼裡卻不是。筆者所在的小區也算在京城是很高檔的小區了,但在小區四周,無論刮風下雨,都活躍著很多房地產中介。他們舉著“租售”的牌子,向過往的人拉生意,並且向他們咨詢的人和看房的人還確實不少。有錢了,最大的願望不就是買大房豪宅嗎?否則要錢干什麼!最後,就是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把錢投向房地產,不僅保值而且肯定增值,當然是最好的投資領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