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水木清華租房版怎麼沒了正文

水木清華租房版怎麼沒了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大家有人知道水木清華租房版怎麼沒了嗎?
 
我這裡有合適的。想在北京海澱學院路中關村五道口這裡找短期租房住宿的朋友,可以看我百度賬號個人資料。我在北京讀的書,正在北京做家庭旅館住宿接待生意,同時開了家小店,也希望認識各地朋友,大家對北京吃喝玩樂等問題也可咨詢我。
 
重點:學費貴
延伸的問題:家庭的承受能力--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否有缺陷--1/3、1/2對於一個家庭的概念材料二有意義。如何對待教育問題,國家都在交學費,代價就是家庭支出巨大而國家社會投入不足。教育事業遇到知識內容、傳授方式、投入產出效率、對外開放程度等多個重大問題,一刻不解決,人民就要付出代價。(繼續借題發揮吧)
http://edu.qq.com/a/20060821/000154.htm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1/01169800281s.shtml


以上網站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及評論,希望能幫到你點:學費貴
延伸的問題:家庭的承受能力--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否有缺陷--1/3、1/2對於一個家庭的概念

修改回答┆采納答案┆ 
材料二有意義。如何對待教育問題,國家都在交學費,代價就是家庭支出巨大而國家社會投入不足。教育事業遇到知識內容、傳授方式、投入產出效率、對外開放程度等多個重大問題,一刻不解決,人民就要付出代價。(繼續借題發揮吧)看了這兩則材料,談談本人的拙見:
從材料一中,看出了咱們中國家長的"無私",很多家長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有少部分有幸成為清華的學子,而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此組成龐大的"送學"隊伍,由於賓館爆滿,孩子住寢室,家人就睡草坪,睡走廊,而且還表現得相當情願,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這就反映出了家庭教育的誤區.建議可以對比中外教育觀念的差別,美國是家長把孩子撫養到18歲就不再盡義務,而中國家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盼望孩子能夠有出息,能上重本,為此付出巨大的犧牲也覺得值得,而真正出了一個重本的孩子家長更是把孩子當寶,有的居然去大學旁租房陪讀,從小就被溺愛的孩子本身就缺乏自理能力,自己考上了好的大學還就覺得這是對父母的"恩賜",從父母處索取愛就更理所當然了.於是父母送他們讀大學他們可以空著手,而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提行李,他們可以在寢室睡得安穩,而不顧陪送的家人在外露宿.
至於材料二,建議結合材料一寫,家長對子女教育付出了很大的成本,都想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書本教育倒是沒有落下,那孩子關愛長輩,孝敬長輩的心又到哪裡去了呢?前不久與一位美國同事聊家常,當他知道我女兒明年高中畢業,便問我女兒明年是不是打算報考大學。這還用問,我女兒當然要報考大學!這老兄腦子是不是有點短路,居然明知故問?其實,美國同事並非不明事理,他是以美國人的出發點來問這個問題。

對許多美國人來講,孩子上大學以及上什麼樣的大學是一個重要的投資決定。除了決定上不上大學外,許多美國家長要與孩子一起考慮上私立還是公立、本州還是外州、先讀社區學院還是直接上正式大學。比如,如果能先讀兩年本地的社區學院,再爭取轉入州立大學,比上四年州立大學更節省。

我女兒高中的一個美國女同學今年上大學,前不久接受了亞拉巴馬州立大學的錄取邀請,主要原因是該大學向她提供四年全額獎學金。按理說,以這個美國女孩的優良成績和家庭條件,她完全可以自費上更有名的私立大學。毋庸置疑,與美國公立學校相比,美國私立大學有很多優勢,許多專業的畢業生起薪也高一些,但多投資二十多萬美元是否值得?背上十來萬美元的貸款是不是太沉重?顯然,這位美國女同學和她的父母認為不值得多花二十多萬美元去上名牌私立大學,也不願背那麼多的債務。

對於絕大多數在美的華人家庭,孩子上大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孩子獲得一般公立大學的獎學金,同時也有自費上名牌私立大學的機會,華人家庭極可能會不惜重金要送孩子去名牌私立大學。我所在的華人社區裡這樣的例子不少,有孩子被著名的弗吉尼亞州立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卻要自費去上一所長春籐私立大學。由於華人更節省,可能會比美國家庭少背一些債務,但生活質量會因此大大降低。如果華人父母不願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去為孩子付昂貴學費的話,會被認為“自私”或者誤了孩子的“前程”。

在我看來,總的來講,在美的華人比包括美國白人在內的所有族裔都重視教育,這是華人值得自豪的事情,也是應該的。但許多華人家長在孩子上大學問題上的確是超額投資,做出太大的犧牲,並過度重視大學名氣,在上大學的投資上過多地考慮了“虛名”的回報。相比之下,美國人比較量力而行,並更多考慮“實惠”的回報。美國家長也都對孩子上大學有所支持,但不會達到華人家長“犧牲”的程度。此外,在美國的書店裡,找不到“哈佛女孩瑪麗亞”或“耶魯男孩小約翰”之類介紹如何考入名校的書籍。馬路上的車後備箱上也沒有人貼上“我的孩子上了普林斯頓”等帖子,而“我自豪,因為我是得州農工大學學生的媽媽”之類的帖子卻經常可見。

當今,上中國大學的投資,在名牌大學與普通大學之間,大學本科與大學專科之間,其差別還沒有美國同類高校之間那麼大,但今後這種差距一定會拉大。毋庸諱言,多年來中國教育已形成一種慣性,即對中學教育尤其是完全為了高考的中學教育上,家長投入極大的資金和時間,從小學開始,家長就為孩子投資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就更加昂貴。家長超額投進去大量資金和時間,培養孩子上名牌大學幾乎成了許多家長畢生的奮斗目標,這實在是不值。

我們是不是可以向美國的家長們學習,把孩子上大學的目標定得現實些,上大學的投資量力而行,投資回報少求“虛名”而多圖“實惠”。當然,這不是家長一方面就可以做到的,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比如,改革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制度,以及現今考生不能對多校進行選擇的高考制度,等等。
上面的改改就行啦!反正也要抄咦?你名字裡也有個xuan 我名字裡也有,並且平常上網的id都把xuan藏在裡面
 

辦理房貸需要帶些什麼證件及復印件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