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杭州租房,單位在長慶街55號農行,想在附近找房子,那些小區合適點正文

杭州租房,單位在長慶街55號農行,想在附近找房子,那些小區合適點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杭州租房,單位在長慶街55號農行,想在附近找房子,那些小區合適點
 
三元橋附近一居室一月1800元左右,
通州區1000左右兩居室
五棵松1000元左右一居室
想便宜就合租兩居室,不怕遠就住郊區如通州石景山
北京房子就是貴不可能又便宜又好
如果你在中關村上班,推薦石景山
如果你在國貿上班推薦南城或者通縣hyf1122
[新手]
從北京整體位置看目前南部地區房價略低這與南部地區整體開發有關.我個人認為南四環以外地區房屋租賃價格與東\北\西三地區相比價格差距在300元左右
 
杭州的歷史文化
杭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裡蕃衍生息。春秋時,初屬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屬吳,周敬王三十年復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屬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於今杭州地置錢唐縣,同時置余杭縣,同屬會稽郡。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東巡會稽,“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這是錢唐之名最早見於正史記載。漢初實行王國、縣與郡、縣(道、邑、侯國)並行制。高祖五年(前202)正月至六年春,錢唐縣境屬於韓信楚王國。六年春,立劉賈為荊王,屬荊王國。十二年立劉濞為吳王,屬吳王國。景帝前元四年(前153),誅吳王濞,錢唐縣復屬會稽郡,隸江都國。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國除。會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級治安軍事機構)從山陰縣(今紹興)遷治錢唐縣。元封五年(前106),會稽郡隸揚州刺史部。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改錢唐縣為泉亭縣,王莽建立新朝(9—23)因之。東漢初,復錢唐縣舊名。光武帝建武六年(30),錢唐縣並入余杭縣。順帝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浙江以西為吳郡,以東為會稽郡,余杭縣屬吳郡。靈帝光和二年(179),封朱為錢唐侯,錢唐縣復置(一說公元107—125年間錢唐縣已復置)。
三國時,錢唐縣屬吳國,並為吳郡都尉治,隸揚州。
兩晉,錢唐縣仍屬吳郡,隸揚州。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以揚州所統六郡為王畿,吳郡屬之,錢唐縣隸王畿。大明八年,罷王畿,吳郡和錢唐縣復屬揚州。齊武帝永明三年(485),唐之在新城(今富陽新登)起兵,次年正月以錢唐為中心建立政權,國號吳,年號興平(486—487)。梁武帝太清三年(549),以吳郡置吳州。同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不久即廢),隸吳州,此為錢唐設置郡級政區之始。陳後主祯明元年(587),置錢唐郡,隸吳州。郡治錢唐縣,郡轄錢唐、富陽、新城、於潛4縣。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廢錢唐郡,並桐廬、新城入錢唐縣,割吳郡鹽官(今海寧)、吳興郡余杭,及富陽、於潛共5縣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州治始設余杭縣,次年遷至錢唐縣。文帝仁壽二年(602),置杭州總管府,湖州武康縣劃屬杭州。析錢唐縣復置桐廬縣,次年歸屬睦州。炀帝大業三年(607),罷總管府,改杭州為余杭郡,郡治錢唐縣,轄錢唐、余杭、富陽、於潛、鹽官、武康6縣。大業十四年,析錢唐縣復置新城縣,屬余杭郡。
唐初罷郡為州。高祖武德四年(621),改余杭郡置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另以武康縣置安州,後改武州。武德七年鹽官並入錢塘縣,新城並入富陽縣,又於於潛置潛州,復置臨水縣,屬潛州。八年,廢潛州,臨水縣並入於潛,於潛縣仍屬杭州。其時,杭州轄錢塘、余杭、富陽、於潛4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天下大定,分全國為10道,杭州屬江南道。貞觀四年,析錢塘縣,復置鹽官縣。高宗永淳元年(682),析富陽縣,復置新城縣。杭州轄錢塘、富陽、余杭、於潛、鹽官、新城6縣。武後垂拱二年(686),析於潛縣,置紫溪縣。垂拱四年析於潛、余杭縣,置臨水縣。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析紫溪縣,置武隆縣。杭州轄縣增至9。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分全國為15道,杭州屬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又改諸州為郡,杭州復為余杭郡,郡治錢塘縣,轄錢塘、富陽、余杭、於潛、鹽官、新城、紫溪、臨水、唐山(武隆縣更名)9縣。肅宗乾元元年(758),再改余杭郡為杭州。同年,江南東道,分置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兩節度使,杭州屬浙江西道。代宗大歷二年(767)。唐山、紫溪並入於潛縣,杭州轄縣減至7。穆宗長慶元年(821),復置唐山縣,杭州轄8縣。昭宗乾寧五年(898),錢自潤州移鎮海軍治於杭州。光化二年(899),升杭州為都督府。光化三年,復改臨水縣為臨安縣,桐廬縣由睦州劃屬杭州。至唐末,杭州轄錢塘、富陽、余杭、於潛、鹽官、新城、臨安、唐山、桐廬9縣。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封錢為吳越王,次年升杭州為大都督府。後梁龍德三年(923),封錢為吳越國王,建都杭州。龍德二年(922),分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長壽、安吉兩鄉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同為杭州州治。州轄錢塘、錢江、鹽官、余杭、富春(富陽縣改名)、桐廬、於潛、安國(臨安縣改名)、新登(新城縣改名)、金昌(唐山縣改名,後又改名唐山,橫山、吳昌縣)、武康(後梁開平元年從湖州劃屬杭州)共11縣。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王錢納土歸宋,杭州復降為州。同年,從杭州劃武康縣還屬湖州,劃桐廬縣還屬睦州。太平興國四年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國為10道,杭州屬兩浙道,次年罷道,並改杭州鎮海軍節度為寧海軍節度。太宗至道三年(997),設路、州、縣三級,分全國為15路,杭州屬兩浙路,為路治所在。州轄錢塘、仁和、余杭、富陽(富春縣復名)、於潛、新城(新登縣復名)、鹽官、臨安(安國縣復名)、昌化(吳昌縣改名)9縣。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避金兵自揚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為行宮,升杭州為臨安府,亦稱行在所。高宗紹興二年(1132),分兩浙路為東、西兩路,浙西路治臨安府。紹興八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臨安府治所錢塘、仁和兩縣升赤縣(京都),轄余杭、富陽、臨安、於潛、新城、鹽官、昌化7縣為京畿縣。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即宋恭帝德二年),元軍攻占臨安府,設兩浙都督府,不久改為安撫司。次年改臨安府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為杭州路,置總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於杭州,次年改稱江浙行省,杭州為省治始此。杭州路治錢塘、仁和縣,轄錢塘、仁和、余杭、富陽、臨安、新城、於潛、昌化8縣和海寧州(由原鹽官縣改建)。明朱元璋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攻占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為杭州府。同年十二月置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治杭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浙江行中書省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明於省、府之間設道,杭州府隸浙江布政司杭嚴道。杭州府治錢塘、仁和,轄錢塘、仁和、余杭、富陽、臨安、於潛、新城、昌化、海寧(洪武二年降海寧州為縣)9縣。清順治初承明制。順治二年(1645),置浙江巡撫,駐杭州。順治七年,於杭州建旗營,置鎮守將軍署。康熙元年(1662),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為浙江行省。雍正四年(1726)置杭嘉湖道於嘉興,杭州府屬之。乾隆十九年(1754)杭嘉湖道移治杭州,杭州府轄縣仍為明代時的9縣。乾隆三十八年升海寧縣為海寧州。宣統三年(1911),錢塘、仁和縣撤裁,由府直轄,杭州府轄6縣1州。民國元年(1912)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直屬浙江省,並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省以下設道,以清杭嘉湖道范圍置錢塘道,道尹行政公署駐杭縣,轄杭縣、海寧、富陽、余杭、臨安、於潛、新登、昌化等20縣。民國16年,廢道為省、縣二級制,撤銷錢塘道,各縣直屬於省。同年5月,劃杭縣所屬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同年10月市下設區,轄城區、西湖、江干、會堡、湖墅、皋塘6區。民國19年,杭州市改為13個區(第一區至第十三區)。民國23年合並為8個區(第一區至第八區)。民國24年,浙江省設立行政督察區,杭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專署設嘉興(後遷德清),杭州市仍為省直轄。民國26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軍占領杭州。淪陷期間,原8個區改為7個區。
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杭州市政府、杭縣縣政府遷回杭州。杭州市恢復8個區。民國36年5月,杭縣改省直屬。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為浙江省直轄市,並為浙江省省會。原杭州市第一至第八區依次改為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山、笕橋、拱墅區。1950年6月,上城、中城、下城3個區撤銷。1951年12月杭縣劃屬杭州市。1952年11月杭縣又改為省直轄,杭州市復置上城、中城、下城3個區,並增置古蕩、上塘兩個郊區,市共轄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笕橋、艮山、上塘、古蕩10個區。1954年9月,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6個區建立47個街道辦事處。1955年5月撤銷古蕩區,並入西湖區。1956年,撤銷艮山、笕橋、上塘3個郊區。1957年4月,撤銷中城區,所屬街道分別劃歸上城、下城兩區,此時,杭州市共轄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5個區。同年9月杭縣劃歸杭州市。1958年4月,撤銷杭縣,原杭縣的長命鄉、瓶窯鎮劃歸余杭縣,其它35個鄉、鎮和余杭縣的閒林鄉劃歸杭州市。杭州市增置笕橋、臨平、塘棲、三墩、上泗5個郊區,同年12月撤銷,在所轄境域和江干、拱墅、西湖3區的農村建置西湖、古蕩、四季青、浙麻、塘河、笕橋、九堡、臨平、亭趾、塘棲、東塘、四維、三墩、良渚、留下、上泗16個農村人民公社。1958年底,原屬寧波專區的蕭山縣、建德專區的富陽縣劃歸杭州市管轄。1959年2月,撤銷拱墅區,在原笕橋、臨平區的全境和塘棲區部分境域置半山聯社;原三墩、上泗、拱墅區的全境和塘棲區部分境域置拱墅聯社。1960年1月,半山聯社與拱墅聯社合並改稱錢塘人民公社聯社,將所轄的笕橋公社劃歸江干區,又將原拱墅聯社中4個街道和塘河公社劃出,恢復拱墅區。同年4至9月,上城、下城、江干、西湖、拱墅區分別成立5個城市人民公社。同年8月,桐廬縣從金華專區改屬杭州市,並撤銷富陽縣並入桐廬縣。臨安縣從嘉興專區改屬杭州市,同時撤銷昌化縣(含於潛)並入臨安縣。1961年3月,上城等5個城市人民公社恢復區人民委員會職能;臨安縣的余杭、倉前等7個公社(原余杭縣所轄地)劃歸錢塘聯社;錢塘聯社所轄上泗、留下公社劃歸西湖區。同年4月,錢塘聯社改制為余杭縣。康橋公社劃歸拱墅區。同年12月,析桐廬縣原富陽、新登兩縣地,重置富陽縣。1963年5月,建德、淳安縣由金華專區劃屬杭州市。至此,杭州市轄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5個區和余杭、蕭山、富陽、桐廬、臨安、建德、淳安7個縣。1969年初,撤銷西湖區。原西湖區的南山、北山、西溪街道分別劃歸上城、下城、拱墅區管轄。以原西湖區7個公社和靈隱街道、拱墅區3個公社、江干區5個公社和笕橋鎮,建立杭州市郊區。1972年,恢復西湖區建制,將原西湖區所轄4個街道和西湖公社分別從杭州市郊區和上城、下城、拱墅區劃回。1975年12月,原屬江干區5個公社中的4個公社(除紅衛公社)和笕橋鎮從杭州市郊區劃回。1977年,撤銷杭州市郊區,將原轄古蕩、留下、袁浦等10個公社劃歸西湖區管轄。1978年8月建立半山區。1985年底,杭州市共轄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半山6區和余杭、蕭山、富陽、桐廬、臨安、建德、淳安7縣.
現在杭州分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濱江、余杭、蕭山八個區。富陽、桐廬、臨安、建德、淳安5縣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余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欲在深圳租房子,誰能給點建議?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