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 印度北方邦政府9月27日在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市喜慶舉世聞名的泰姬陵落成350周年,並由此拉開了“泰姬陵國際年”的序幕。
慶祝活動的高潮是當晚在距泰姬陵兩公裡的阿格拉堡舉行的古典音樂會。月光下,南亞各國的著名音樂家聯袂表演了精彩的音樂和歌曲節目。
泰姬陵是印度古代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在世界文物古跡中,它足以與萬裡長城、金字塔媲美,美輪美奂的泰姬陵不僅是斑斓多彩的印度古代文明和絢麗文化的縮影,其蘊藏的那段愛情故事也令人久久回味。
泰姬陵被印度譽為“瑰寶”
皓月當空,清淨如水,靜靜地照在古樸的阿格拉堡朱紅色的城牆上。琴聲悠悠、歌聲袅袅,在靜谧空曠的古堡上空飄蕩。350年前,宏偉的阿格拉堡曾是印度莫臥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的皇宮,而兩公裡外的泰姬陵則是他為紀念早逝的愛妃而給後人留下的不朽建築藝術豐碑。
幾百年來,泰姬陵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無數考古學家、泰姬崇拜者、文人墨客和旅游者。
沒有到過泰姬陵就不算到過印度。泰姬陵坐落於印度北部的古都阿格拉市,距首都新德裡約200公裡。這個古陵墓融合了古印度、阿拉伯和古波斯的建築風格,是印度伊斯蘭教文化的象征。
泰姬陵建立於莫臥兒帝國的顛峰時期,1631年,土耳其建築師烏斯塔德·拉荷裡繪制了該陵墓的全部設計草圖。施工期間,每天動用2萬名工匠,共耗費4000多萬盧比,為了建造這個陵墓,帝國動員當時最好的搬運工,1000多頭大象,翻越草原叢林,成群結隊地從遙遠的東方和西方運送各種石料到印度,這裡有來自中國的玉和水晶石,有來自古印度旁遮普的彩色玉石,有來自斯裡蘭卡的黑色玉石,有來自阿拉伯的煤石,還有印度特有的大理石,共用了28種石料,歷時22年才完工。泰姬陵是各種奇觀玉石的整合,各種玉石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更顯得宏偉壯觀,結構嚴謹、工整對稱。
整個陵園呈長方形,東西長576米,南北寬293米,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四周是紅砂石圍牆。陵墓的主要建築是基座、寢宮和四座尖塔。基座是每邊長95米的正方形,高約7米。寢宮居中,總高度為74米,上部為一高聳飽滿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寢宮四壁各有一座拱門,四扇高大的拱門門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鑲嵌著古蘭經的經文,還點綴著許多五顏六色的寶石。寢宮內共分5間墓室,牆壁上,珠寶鑲成的繁花佳卉,構思精細,巧奪天工。在中間的墓室裡有一道雕花大理石圍欄,裡面安放著泰姬和沙賈汗的大理石石棺,兩具石棺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彩色寶石和浮雕。泰姬陵基座的4個角上各有一座40米高的3層尖塔,為防止傾倒後壓壞陵體,塔身均稍外傾。陵墓東西兩側屹立著兩座形式完全相同的清真寺翼殿,都用紅砂石砌成,以白色大理石碎塊點綴。
泰姬陵淒慘的命運
凡是見過泰姬陵的人,都被它的潔白靜谧所傾倒。然而,泰姬陵的命運並非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美好和圓滿。從它被建成起至今,就像它所埋葬的泰姬那樣,一直充滿著淒慘和哀怨。
1631年夏天,沙賈汗的皇妃泰姬為他生了第14個王子,不幸難產身亡,泰姬是沙賈汗最寵愛的皇妃,無論其氣質、教養和品位都具有“國母”的風范,皇妃的早逝使得沙賈汗悲痛欲絕,於是他下令建造一座宏偉的陵墓安葬和紀念愛妻。其實,沙賈汗原本想在泰姬陵的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黑色陵墓,以便死後可與泰姬陵裡的愛妃相伴。可是當泰姬陵剛剛完工,他的兒子奧朗則布叛逆造反,弑兄殺弟並篡奪皇位,還把他囚禁在阿格拉堡裡。在隨後的8年裡,沙賈汗每天只能在古堡的八角樓裡,透過一小片窗孔,遙望遠處河中浮動的泰姬陵倒影,最終憂郁悲憤而死,並同葬於皇妃身旁。
就在泰姬陵建成約一個世紀之後,南亞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殖民者將泰姬陵開辟為野餐場所,還將鐵錘、鑿子帶了進去,敲鑿陵墓上的寶石和珍珠,泰姬陵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