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裡街自建房能上市嗎?現在看到一套自建二手房,不知買了有哪些風險? 房地產市場情況問卷調查表 房地產市場情況問卷調查表1、您的年齡:□20歲以下□21—30歲□31—45歲□46歲以上2、您的職業是:□機關、事業單位□廠礦企業□個體經營戶或私營企業戶□其他3、您目前所住房屋屬:□商品房□房改房□自建房□向房管處租住□向單位租住4、您目前所住房屋的產權狀況為:□有產權□無產權5、目前,您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為(住房總面積/家庭常住人口):□8m2以下□8—15m2□15—25m2□25m2以上6、您家庭每月的收入:□800元以下□800—1500元□1500—2500元□2500—4000元□4000元以上。7、您認為常山的房價如何:□貴□還可以□便宜8、您認為3—5年內常山房價走勢如何:□會漲;□不會有太大變動;□下降。9、您目前是否考慮購買住宅:□不買□一年內購買□三年內購買□五年內購買10、您若在常山購房,會優先選擇哪些地區:□雙井弄、人民路、法院街等老城改造區□城東三裡灘□城南小區□外港小區□城西三裡亭、新都園區或城北11、您如果購房會先選擇:□二手房□現房□半年左右的期房□一年左右的期房□二年左右的期房12、您購房的目的:□結婚□轉賣升值□居住(以解決生活問題為目的)□放租收長期利益□居住(以改善生產質量為目的)□商住兩用□其他13、您喜歡哪一個樓層:□一樓□二樓□三樓□四樓□五樓□六樓以上14、在環境、位置與戶型幾個因素不能同時滿足時您會選擇:□環境一般,戶型較好□戶型環境均好(價格高)□地段好,環境一般□自然環境好,戶型一般□內室環境好,戶型一般15、您傾向於哪一類戶型:□一室一廳□二室一廳□二室二廳□三室一廳□三室二廳□四室一廳□四室二廳□復式16、符合您需要的住宅總建築面積是:□60m2以下□60—80m2□80—100m2□100—120m2□120—150m2□150—180m2□180m2以上17、您對所購住宅要求什麼樣的內部裝修水平:□不需要任何裝修□提供廚衛的裝修□根據開發商提供的多種裝修方案再作選擇□全面的室內裝修18、您對所購住宅的公共部分要求什麼樣的裝修水平:□普通裝修□高裝修□其它19、您認為住宅應配套哪些設施(可多選):□有線電視□機動車位□預留一條電話線□預留二條電話線□對講系統□預留互聯網專線□電子防盜門鎖□其它20、您比較傾向的付款方式是:□利用家庭儲蓄一次性付款□向親戚、朋友借款後一次性付款□向銀行按揭貸款□公積金貸款21、您能夠接受的住宅最高房價為(每平方米面積):□800元以下□800—1200元□1200—1500元□1500—2000元□2000以上22、您能按受的一套住宅最多房款總值是:□8萬元□12萬元□15萬元□20萬元□只要房子滿意,價格無所謂23、您在購房時如需銀行或公積金貸款,您能接受的每月還款金額是:□500元以下□500—800元□800—1200元□1200—1600元□1600—2000元□2000元以上24、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您首先會選擇:□選擇地塊自建別墅□在本縣購買商品房□到衢州或其他地區購買商品房□租房□其他25、您認為我縣現有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綜合實力和信譽如何□好□較好□一般□差26、您認為我縣房地產開發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可多選):□無問題□廣告虛假□面積“短斤缺兩”□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服務態度差□合同欺詐□配套不到位 袁崇煥 袁崇煥不是高瞻百世的哲人,不是精明能干的政治家,甚至以嚴格的軍事觀點來看,他也不是韓信、岳飛、徐達那樣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他行事操切,性格中有重大缺點,然而他憑著永不衰竭的熱誠,一往無前的豪情,激勵了所有的將士,將他的英雄氣概帶到了每一個部屬身上。他是一團熊熊烈火,把部屬身上的血都燒熱了,將一群萎靡不振的殘兵敗將,燒煉成了一支死戰不屈的精銳之師。他的知己程本直稱他是“癡心人”,是“潑膽漢”,全國惟一肯擔當責任的好漢。袁崇煥卻自稱是大明國裡的一個亡命徒。亡命徒是沒有家庭幸福的,日日夜夜不得平安。官居一品,過的卻是亡命徒生涯,只因這十年之中,他生命之火在不斷的猛烈燃燒。司馬遷在《留侯世家》中說,本來以為張良的相貌一定魁梧奇偉,但見到他的圖形,容貌卻如美女一般。我們看到袁崇煥的遺像時,恐怕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圖像中的袁崇煥雖不怎樣俊美,但洵洵儒雅,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人竟會如此剛強俠烈。”——《袁崇煥評傳》
簡介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號自如(或,又字自如注1),廣東東莞人,廣西梧州府籐縣籍。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明朝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任福建邵武知縣。1622年(天啟二年),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同年單騎出關考察關外,還京後自請守衛遼東。築古寧遠城今遼寧興城衛戍。1626年(天啟六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寧遠城,受炮傷而死,袁崇煥升至遼東巡撫,終因不附魏忠賢,被其黨所劾去職。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賢見誅。朝臣紛請召袁崇煥還朝。1628年(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七月,思宗召見崇煥。崇煥慷慨陳詞,計劃以五年復遼,並疏陳方略,皇帝大喜,賜崇煥尚方寶劍,在復遼前提下,可以便宜行事。
1629年(崇祯二年)崇煥與內閣輔臣錢龍錫談到平遼事宜,認為文龍“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主張“先從東江做起”,集中精力對付毛文龍。後崇煥於7月24日借口閱兵設計文龍,當眾宣布毛文龍十二大罪狀,以尚方寶劍斬文龍於皮島。1629年(崇祯二年)十月,發生“己巳之變”,皇太極率十萬清兵繞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臨北京城下,北京戒嚴。袁崇煥聞訊帶兵兩日急行三百裡,袁崇煥本應將來犯之敵阻擋在薊州至通州一線,在此展開決戰,以確保京城安全。但當他偵察得知敵兵已經越過薊州向西進發時,只是率兵跟蹑,趕到河西務時,又不顧將領反對,率部前往北京,於次日晚抵達廣渠門外,大敗清軍。袁崇煥如此之舉,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貴的極度不滿,紛紛向朝廷告狀:袁崇煥名為入援,卻聽任敵騎劫掠焚燒民捨,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貴園亭莊捨被敵騎蹂躏殆盡。
世傳皇太極施反間計,捕捉兩名明宮太監,然後故意讓兩人以為聽見滿清將軍之間的耳語,謂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皇太極再放其中一名太監回京。崇祯皇帝中計,以為袁崇煥謀反。但是一些學者(如:金庸,在《碧血劍》後所附《袁崇煥評傳》中)傾向於相信崇祯皇帝殺袁崇煥,並非是皇太極的反間計得逞。由於袁崇煥是囚禁半年後才被處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時激憤誤殺。事實上,擅殺毛文龍一事,就足以使崇祯皇帝決心殺之。文龍舊部大都誤認為是皇帝要殺毛文龍,於是把怨恨轉移到皇帝身上,大舉嘩變,造成日後一連串悲劇事件的發生,終於致使前線態勢一發不可收拾。
1630年(崇祯三年),袁崇煥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市米盜資”等十大罪狀的罪名“磔”死。崇煥伏刑之慘情,令人毛骨悚然,當時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敵,恨之入骨,“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髒,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石匮書》)。崇煥死後,佘氏義僕為其收斂骸骨,葬於北京廣渠門內廣東義園,並從此世代為袁守墓。史載“兄弟妻子流三千裡,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傳一百四十七·袁崇煥》)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為袁崇煥平反。《清高宗實錄》載:“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恻”,案情始末終於真相大白。乾隆大帝還編寫了《四庫全書》。當時很多明朝史書,為了美化變態的明朝皇帝,竟然惡毒污蔑袁督師是漢奸,這些書都被乾隆大帝統統燒掉或者改掉了,只保留乾隆大帝親自修訂的《明史》。 袁督師廟
袁督師廟在北京龍潭湖公園,有康有為題書的“袁督師廟”匾額和對聯: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廟,死重泰山,當時乃蒙大難;
聞鼙鼓思東遼將帥,一夫當關,隱若敵國,何處更得先生。
袁崇煥紀念館(北京)
袁崇煥紀念館在北京崇文區花市斜街廣東義園舊址,即原來的袁崇煥祠墓,袁崇煥手跡《聽雨》以及康有為題寫的“明袁督師廟記”手書等珍貴文物將珍藏於該紀念館。原墓堂廊柱曾懸有康有為所書對聯。
自壞長城慨今古,
永留毅魄壯山河。
袁崇煥紀念園(廣東東莞)
東莞袁崇煥紀念園位於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由該鎮村民與海外袁氏宗親捐資一點二億元人民幣,在明代袁氏故居遺址興建,占地共十一萬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師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廟等。
後人評語
引用自梁啟超《袁督師傳》:
吾粵崎岖嶺表,數千年來,與中原之關系甚淺薄。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系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引用自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集》:
明末愛國領袖人物袁崇煥先生……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官方人物對其一生的總結與評價。
詳介
袁崇煥(1584—1630年),字自如,又字元素,祖籍廣東東莞,明朝著名軍事將領。他戎馬一生,為守衛明朝東北邊疆、抵御清軍進攻,立下了赫赫戰功。不幸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祯帝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錯殺袁崇煥,造成千古奇冤。
袁崇煥的青年時代,正值明皇朝統治日趨腐朽之際。有感於國家的衰敗,袁崇煥自幼好讀兵書,學習用兵救國之術。他中進士後授職福建邵武知縣,仍對東北邊境的戰況非常關心,常常同一些曾經衛戍遼東的退役將卒討論遼境的地理和防御狀況,向往有一天自己能投筆從戎。
天啟二年(1622)正月,袁崇煥奉例入京朝觐,御史侯恂慧眼識英雄,薦袁崇煥為兵部職方主事,負責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剛到任所,便深夜單騎出關了解地形,回來後便稱:“予我軍馬錢谷,我一人足守此。”雖是口出狂言,但這番膽識和勇氣,也著實讓人佩服。不久,他便被升為山東按察司佥事、山海監軍,成為駐防邊疆的一員勇將。
在兵部尚書孫承宗的大力支持下,袁崇煥在遼東築寧遠城,恢復錦州、右屯等軍事重鎮,使明的邊防從寧遠向前推進了二百裡,基本上收復了天啟初年的失地,他又采取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的政策,鼓勵百姓恢復生產,重建家園。還注意整肅軍隊,號令嚴明,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由於治邊有方,天啟三年,袁崇煥得升為兵備副使,不久又升為右參政。
天啟六年(1626)正月,後金國主努爾哈赤率八旗健卒十三萬前來圍攻寧遠(參見寧遠之戰)。袁崇煥刺血為書,誓師全軍,表示誓與寧遠城共存亡。在他的感染下。“將士鹹請死效命”,同仇敵忾,士氣高漲。袁崇煥令城外守軍全部撤進寧遠城,堅壁清野,又親自殺牛宰馬慰勞將士。他還將全部庫存的白銀置於城上,傳令,有能打退敵兵,不避艱險者,當即賞銀一錠。如臨陣退縮,立斬於軍前。為了增強火力,袁崇煥令人將城中存有的仿西洋“紅夷大炮”架上城頭,一切准備就緒,嚴陣以待。
二十四日,後金軍兵臨寧遠城下。袁崇煥胸有成竹,邀朝鮮使者同坐戰樓觀戰。突然一聲炮響,後金軍開始攻城。只見八旗兵丁四處散開,滿山蔽野而來。袁崇煥一聲令下,城樓上火炮齊鳴,弓箭齊發,後金軍死傷慘重,只好退軍。次日,後金軍重振士氣,再次來攻,他們把裹著生牛皮的戰車推到城牆根,准備鑿城穿穴,袁崇煥立即親率士兵挑石堵洞,又令城上大炮加強火力猛攻敵陣。後金軍總帥努爾哈赤在營前指揮作戰,忽被飛來的炮石擊中,受傷墜馬,血流不止。後金軍見主帥受傷,匆匆收兵退去。在歸途中,努爾哈赤病情加重,死於軍中。
寧遠一戰,是努爾哈赤自二十五歲征戰以來唯一的一次敗績。袁崇煥從此威名大振,後來清軍也不得不承[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