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天津武清區高村鄉征地的具體政策及補償辦法正文

天津武清區高村鄉征地的具體政策及補償辦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天津武清區高村鄉征地的具體政策及補償辦法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301700。行政區劃代碼:120114。區號:022。拼音:wuqingqu。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武清區位於天津西北部,地處京津兩市之間。面積1574平方公裡。轄楊村街、徐官屯街、東蒲窪街、黃莊街、下朱莊街,大鹼廠鎮、崔黃口鎮、梅廠鎮、大黃堡鄉、上馬台鎮、汊沽港鎮、大良鎮、曹子裡鄉、下伍旗鎮、河北屯鎮、南蔡村鎮、泗村店鎮、大孟莊鎮、河西務鎮、高村鄉、城關鎮、白古屯鄉、大王古鎮、東馬圈鎮、豆張莊鄉、黃花店鎮、石各莊鎮、陳咀鎮、王慶坨鎮等2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坐落於楊村鎮。全區總人口79.3萬人。
武清區系濱海平原地區,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已探明的地下礦藏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地下熱水等。主要農產品有天津紅小豆;風味食品有楊村糕干、城關豆腐絲、田水鋪綠蘿卜等。
全區村以上集體工業企業1700余家,具備了40個行業2000多種產品的生產能力,形成了紡織、服裝、工藝美術、地毯、制鞋、化工等骨干行業。有外向型企業290家,其中三資企業33家,主要出口產品有地毯、服裝、鞋類、工藝美術品和腌制品、蘆筍罐頭等27類120種。全區耕地近10萬公頃,主要農副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瓜菜及生豬、鮮蛋、果品、水產品等。全區有集貿市場19個,季節性攤群市場20個,商業網點6700余個,大型商場有武清商業大廈、華潤萬家武清店、海達家樂購物超市、武清友誼商廈、中信廣場、楊村招商場等。區內鐵路、公路縱橫交錯。京津城際、京滬、京山、津薊鐵路過境,京津塘高速公路橫貫全境43公裡。國家級公路干線有京塘線、京唐支線1、京唐支線2、京福線、京福支線、津同線、津圍公路、楊崔公路、津永公路、楊北公路、廊良公路、梅豐公路等12條,區級公路14條,境內公路總長1383.8公裡,實現了鄉鄉村村通公路。1991年12月,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武清開發區正式建立,總面積3平方公裡,1992年7月建立了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2平方公裡。
全區現有全日制學校220所,其中國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3所,小學160所,初中36所,普通高中11所,中等職業學校4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業余體校、教師進修學校各1所。各類成人教育學校475所,其中區成教中心1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29所,局級培訓中心15所,村成人學校430所。另有青少年活動中心、教研室、設備站、考試中心、校辦公司、電教中心、學校衛生保健所各1處。高等學校有天津師范大學分校,天津醫科大學楊村大專班,天津天獅學院等,全區共有幼兒園774所,學前一年入園率達100%。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99個。包括區人民醫院2所,中醫院、結核病防治所、傳染病防治中心、藥品檢疫所等。區有科技學會、協會、研究會210個,各種體育場所445處。城區楊村有文化館、人民禮堂、工人俱樂部、圖書館、新華書店、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和田野藝術團。34個鄉鎮都建立了文化站。有影劇院10個。中幡、高跷、獅子、龍燈、小車、少林、旱船、竹馬等民間花會達13種130多道。區內有古遺址37處,古墓葬13座,其中泉州故城,黃花店無梁閣為市級保護文物。旅游景點有港北森林公園、小於莊水庫、京杭大運河風景線、燕王湖游覽區和楊村小世界。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武清區充分發揮本地優勢,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創新求實,實現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蓬勃協調發展。

(一)農業生產。

糧食產量和棉花產量分別占全市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在全國首屆農林牧漁總產值百強縣(包括各大城市市轄區)排行榜中名列第71位。先後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棉花生產、平原綠化、菜藍子產品生產先進單位、94年被國家確定為糧食生產大縣,逐步形成了城郊型農業發展格局。1999年,全區農業增加值14(13.8)億元,農業商品率達到85%以上。
高效農業發展迅速。蔬菜占地面積達到22.6萬畝,其中棚室菜面積2.24萬畝,年蔬菜總產16億公斤,引進了一批名優特新品種,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果園面積達到8.1萬畝,果品產量8142萬公斤,肉類總產量4.9萬噸,蛋類總產量4.7萬噸,水產品總產量2.4萬噸。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付產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初步建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生豬、肉雞、肉鴨、肉牛、蔬菜、優質果品和淡水魚七大生產基地,一批具有一定帶動能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初具規模。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大力推廣了防滲渠道、管灌、噴灌、滴灌等先進灌溉技術。農機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86.4萬千瓦,農機作業率達70%。小麥、玉米的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二)工業發展。

全區村以上工業發展到1300家,職工14萬人,總資產65.5億元。1999年全區工業實現增加值32.1億元。全區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骨干企業發展到180家,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7家,市級以上集團發展到27家,其中國家級集團10家。全區工業有19大門類、30多個行業、200多種產品。初步形成了地毯、紡織、化工、機械、服裝、制鞋、自行車等傳統主導行業,並建起了新型建材、電子等一批新興行業。創出了一批名優拳頭產品,有120多種產品先後在國內外各種博覽會、展銷會上獲獎,150多種產品被評為市局級以上名優產品,其中巷虹牌地毯、牧歌牌獸藥、靓倩牌皮衣等15種產品榮獲部級名優產品稱號。

(三)第三產業。

近年來、第三產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對全區經濟的帶動和服務作用日益突出。
1998年全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3.4億元。商業、飲食、運輸、物資供銷、金融保險、郵電六大行業是武清區第三產業的主導行業。全區有各類商業網點1.2萬處,從業人員3.3萬人,各級各類流通組織發展到1萬多個。1999年社會商品零售額18.5億元。全區各級各類市場發展到30多個,年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13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區城為中心,專業、批發市場為主體、集貿市場為依托的市場網絡。大沙河蔬菜批發市場成為京津地區重要蔬菜集散地。個體公路運輸業、餐飲業蓬勃發展。物資供銷業穩步發展。金融保險、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全區五行一社1998年末各項存款余額55.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6.3億元。1998年郵電業務總量達到1.1億元。各類保險承保金額525億元,保費收入9028萬元。旅游業、房地產開發、信息咨詢業等新興第三產業長足發展。

(四)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

全區外向型企業已發展到200余家,出口產品19大類,300多個品種,產品行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地毯、服裝、制鞋、工藝品、化工、草柳編織品紙制品六大骨干出口行業和蘆筍、腌制品、畜禽加工三大農業出口創匯基地。1999年,全區外貿出口供貨額達到35.5億元。全區自營進出口企業發展到19家創匯9200萬美元。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到1998年底,已吸引歐美和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全區三資企業已發展到276家,協議投資總額6.6美元,外資到位率達96%。

(五)開發區建設。

武清開發區是國家1991年批准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城區西北側,緊臨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第一出口,規劃總面積24.8平方公裡,首期開發6.4平方公裡。經過幾年的建設招商,現已成為武清對外開放的龍頭和窗口。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投資環境優越.區內骨干路網、排水、通訊、電力、供熱管線全部貫通,自建了萬噸水源廠、220kv和35kv雙電源變電站、8萬門idd的光纖數字通訊中心、3座熱力站、兩眼溫泉地熱井等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有0.8平方公裡的多功能服務區,1.44平方公裡的生活區和12萬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坐落在開發區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武清海關已正式開關。

(六)社會事業與人民生活。

全區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4萬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的2500多人。區內有各級各類學校999所,其中中等專業學校3所。全區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和幼兒教育先進縣。高考升學率達到54%.全區文化體育設施1064個,農民業余演唱隊29個,業余劇團32個,民間花會130多道,業余體育運動隊560多個。全區有醫療衛生機構74個,床位1086張,有醫護人員2109名,其中醫師839名,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達到國家二級甲等標准。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主干網覆蓋全區34個鄉鎮。1998年全區農村已全部實現小康,農民人均純收入3752元。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廣州自有商鋪租賃稅交多少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