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甬榭房拆公2003 09號還有效嗎?正文

甬榭房拆公2003 09號還有效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該拆遷許可證現在還有效嗎?
 
拆遷補償費
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准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有:(1)房屋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2)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3)獎勵性補償費,用於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願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准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拆建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不得任意更改。
 
天一閣<br>“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於沒有到過寧波”。素有“南國書城”的天一閣,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樓,取《易經》中“天一生水”的說法,把藏書樓定名為“天一閣”。閣內藏書13000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是海內孤本。除了藏書豐富,天一閣在防火、通風、防潮方面也獨具特色。據說,范欽在興建書樓時反復考慮過防火問題,他在閣前開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溝與月湖相通,使池水終年不竭,萬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搶救。康熙四年,范欽的曾孫范光文在閣前池邊建造假山,增築小橋亭榭,環植竹木,用山石砌成“九獅一象”,面積雖小,相當精巧,頗具江南園林特色。後來各地保存《四庫全書》的文源、文淵、文津、文溯、文匯、文瀾、文宗七閣都是模仿天一閣的式樣而建造,從此天一閣享譽全國。1935年,把原在尊經閣等地的歷代石碑,一起移建到天一閣後院,命名為“明州碑林”。共有宋、元、明、清石碑80余塊,其中以三塊“南宋旅日華僑碑”最為珍貴,這是迄今已發現的南宋時明州港最早的文物,也是國內現存最早的華僑文物。<br>參觀線路:西大門→東明草堂→天一閣→東園→書畫館→南園<br>交通:火車站乘560路到到天一閣站下車<br>門票:20元門票:5元<br>(不說它是否最好玩,但它是寧波的標志,必須去哦)<br><br>阿育王祠<br>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位於鄞縣寶幢鎮。現存殿、堂、樓、閣600余間,依山坡構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二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捨利殿、法堂和藏經樓。右側有雲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樓、祖師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閣、寮房等361間;左側有松光齋、鐘樓、捨利單、先覺堂、大悲閣等264間。<br>大雄寶殿系清康熙年間重建,殿上有乾隆書“覺行俱圓”匾。捨利殿始建於1678年,重檐,黃色琉璃瓦蓋頂,石雕捨利塔一座,內置七寶嵌鑲塔亭,塔身青色,五層四角,四面窗孔,每層雕菩薩神像,內頂懸寶磬,捨利珠掛在其中。寺內有全省僅存的兩座元塔,磚木結構,仿樓閣式,六面七層,每層置腰檐、平座,底層四周有圍廊。阿育王寺現存唐、宋、明、清、民國及現代碑刻58塊。其中以《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閣碑記》和《妙喜泉銘》最為珍貴。<br>參觀線路:阿育寺廟門前→藏經樓→佛跡巖→上塔→下塔→東塔<br>交通:在輪船碼頭坐82路到阿育王寺,或在汽車東站坐去大矸、柴橋、白峰碼頭的中巴車。<br>門票:5元<br>東錢湖<br>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位於市區東南15公裡。東西寬6.5公裡,南北長8.5公裡,面積22平方公裡,由谷子湖、北湖、南湖組成,是杭州西湖的四倍,號稱“華夏沿海第一湖”。四周青山環抱,林木蒼郁。湖岸蜿蜒曲折,溪流眾多。湖面一望無際,煙波浩渺。元、明時期,時有文人隱居湖山之間,故四周山麓多有名人遺跡。湖光山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湖中小島名“霞嶼”,又名“小普陀”,是東錢湖景區精華所在。目前,東錢湖的主要景點有陶公釣矶、余相書樓、百步聳翠、霞嶼鎖岚、雙虹落彩、二靈夕照、上林曉鐘、蘆汀宿雁、殷灣漁火、白石仙枰等。<br>參觀線路:蘆汀(下車)、岳王廟→霞嶼、普陀洞天→二靈山→忠應廟→綠荷洲、沙孟海書學院→周堯昆蟲博物館→蘆汀(上車)<br>交通:可搭乘k906前往,票價2元。汽車東站有“莫枝線”中巴車去東錢湖。<br>門票:岳王廟10元,小普陀20元,船票20元,陶公島10元。<br><br>天童寺<br>天童寺位於鄞縣天童鄉太白山麓,號稱“東南佛國”,為我國“五大叢林”之一。建成後屢遭損毀,1631年(崇祯四年)重建,築佛殿、天王殿、法堂、先覺堂等,共有寺捨999間。整個建築梯級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外萬工池、七塔苑、內萬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先覺堂、羅漢堂,均重檐歇山頂,筒瓦騎縫,並飾以鸱尾脊獸。兩側配置偏殿,左為鐘樓、新新堂、伽蘭殿、雲水堂、玉佛殿、御書樓、御碑亭等;右為大鑒堂、庫房、禅堂、面壁居、方丈殿等。現存佛殿為1635年(明崇祯八年)建,系寺內最古建築,殿高20.5米,寬36米,深27.16米,殿內三世佛坐像3尊,總高13.5米,其中佛身高6.38米。法堂改建於1931年,上為藏經樓。天王殿、鐘樓、東禅堂等重建於1936年。天王殿高19.6米,寬31.77米,深23.64米,四天王總高7.77米。寺內佛殿前有清順治帝書“敬佛”碑、康熙帝書“名香清梵”匾、雍正帝書“慈雲密布”匾。寺內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br>1961年,天童寺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12日,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旅游線路:在汽車東站乘362路空調公交車(汽車東站為始發站),票價3元,每15分鐘一班。<br><br>天一廣場<br>寧波天一廣場東起車轎街,西至開明街,北沿中山東路,南臨藥行街,總占地面積為19.6公頃,是國內一流的融休閒、商貿、旅游、餐飲、購物為一體的大型城市商業廣場。景致通透的廣場建築、一池碧水、一塊3.6公頃的城市綠地,使天一廣場充滿了現代的商業氣息,也給市民提供了一個環境優雅的休閒娛樂中心。<br>小貼士:廣場天天都有音樂噴泉,晚上有水幕電影,另外還有城隍廟在對面,是喜歡購物的女孩子的好去處,好吃的小吃也在那邊的……。<br>交通:市區內很多公交車都可以到達,在火車站到坐公交車10路,7路等可到。<br><br>七塔寺<br>寧波市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位於江東區忠介街。寺院創建於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是浙東著名叢林,稱東津禅院,清康熙年間,在寺前建了七座塔,故稱“七塔寺”。寺內保存著唐代捨利塔、宋代大鐘、明代木雕、清代刻印的《藏經》及石刻五百羅漢。<br>交通:火車站乘354或560路公交車到七塔寺站下車(市區)。<br>門票:5元
 

我家的二手房裡有兩個原房東留下來的衣櫃,看上去還很新,想翻新一下。只知道以前都是刷光油的,現在好像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