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蓮湖區附近租有二室一廳房子現尋找合租人 合租人要求:個體(中介免談)女性 有意者聯系:13088988055樊女士 旅游概況 一、概念 (一)旅游是人們出於和平的目的,離開長住地到異國他鄉的旅游和暫時居留所引起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我國古代,“旅”和“游”是兩個各自獨立的概念。“旅游”就是旅行游覽,是“旅行”和“游覽”二種活動的有機統一。 (二)旅游指標解釋 1、游客:指任何為休閒、娛樂、觀光、度假、探親訪友、就醫療養、購物、參加會議或從事經濟、文化、體育、宗教活動,離開常住國(或常住地)到其他國家(或地方),其連續停留時間不超過12個月,並且在其他國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過所從事的活動獲取報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學習在兩地有規律往返的人。 游客按出游地分國際游客(即海外游客)和國內游客。按出游時間分旅游者(過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過夜游客)。 1〉國際游客(即海外游客):指報告期內來我國觀光、度假、探親訪友、就醫療養、購物、參加會議或從事經濟、文化、體育、宗教活動的外國人、港澳台同胞等海外游客(即旅游入境人數)。統計時,海外游客按每入境一次統計為1人次。 海外游客(國際游客)包括海外(過夜)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 2〉海外旅游者:指來華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國旅游住宿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國人,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指來華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國旅游住宿設施內過夜的外國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一日游游客應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車、汽車來華旅游,在車(船)上過夜的游客和機、車、船上乘務人員,但不包括在境外(內)居住而在境內(外)工作,當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邊國家的邊民。 4〉國內游客:指報告期內在國內觀光游覽、度假、探親訪友、就醫療養、購物、參加會議或從事經濟、文化、體育、宗教活動的本國居民,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過所從事的活動謀取報酬。統計時,國內游客按每出游一次統計1人次。 5〉國內旅游者:指國內居民離開慣常居住地在境內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最長不超過12個月的國內游客。 國內旅游者應包括在我國境內常住一年以上的外國人、港澳台同胞。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視工作的部以上領導、駐外地辦事機構的臨時工作人員、調遣的武裝人員、到外地學習的學生、到基層鍛煉的干部、到境內其他地區定居的人員和無固定居住地的無業游民。 6〉國內一日游游客:指國內居民離開慣常居住地10公裡以上,出游時間超過6小時,不足24小時,並未在境內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設施過夜的國內游客。 7〉出境旅游者:指我國大陸居民出境旅游,並在境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旅游住宿設施至少停留一夜的游客。 8〉出境一日游游客:指我國大陸居民出境旅游,在境外停留時間不超過24小時,並未在境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旅游住宿設施內過夜的游客。 9〉團體海外游客(簡稱“團隊”):指參加旅游團(通常采用綜合包價、小包價、國際會議、海洋游船、應邀來訪及臨時組織的旅游團等形式)來中國大陸旅游的海外旅游者及海外一日游游客。 2、旅游者人數:包括入境國際旅游者人數、出境居民人數和國內旅游者人數。 1〉入境國際旅游者人數:指來中國參觀、訪問、旅行、探親、訪友、休養、考察、參加會議和從事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活動的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的人數。不包括外國在我國的常駐機構,如使領館、通訊社、企業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來我國常住的外國專家、留學生以及在岸逗留不過夜人員。 2〉出境居民人數:指大陸居民因公務活動或私人事務短期出境的人數。公務活動出境居民人數包括在國際交通工具上的中國服務員工,因私出境居民人數不包括在國際交通工具上的中國服務員工。 3〉國內旅游者人數:指我國大陸居民和在我國常住1年以上的外國人、華僑、港澳台同胞離開常住地在境內其他地方的旅游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人數。 3、常住國:指一個人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時間所居住的國家(或地區)或在這個國家(或地區)只居住了較短的時間,但在12個月內仍將返回的這個國家(或地區)。 4、常住地:指一個常住國的居民,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時間所居住的城鎮或在這個城鎮只居住了較短的時期,但在12個月內仍將返回的這個城鎮,判定一個游客是國際游客還是國內游客不是根據這個游客的國籍而是根據他的常住國或常住地而定。 5、國籍是指給游客頒發護照(或其他身份文件)的政府所在的國家。 6、外國人指屬外國國籍的人,加入外國國籍的中國血統華人也計入外國人。 7、港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中國同胞。 8、職業:旅游者在本次旅游前所從事的職業。 9、旅游收入:游客(海外游客和國內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為游客)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就是國家(省、區、市)的旅游收入。旅游支出應包括(過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在整個游程中行、游、住、食、購、娛,以及為親友、家人購買紀念品、禮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不包括為商業目的購物、購買房、地、車、船等資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資、饋贈親友的現金及給公共機構的捐贈。旅游收入包括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和國內旅游收入。 1〉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海外旅游者在中國(大陸)境內旅行、游覽過程中用於交通、參觀游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全部花費。 2〉國內旅游收入指國內旅游者在國內旅行、游覽過程中用於交通、參觀游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全部花費。 10、提供單項服務人數指未參加旅游團來中國大陸旅游或僅由旅行社辦理委托手續(包括接送、預訂飯店、訂機(車、船)票、導游等服務項目),並按零星價格承辦而不參加旅行團的海外旅游者及海外一日游游客。 11、旅行社外聯人數:指報告期內旅行社自組外聯的海外游客人數,反映旅行社對外接待的能力。旅行社按以下要求統計外聯人數:①國際游客入境後不論其停留時間多少、旅游線路長短,只統計一次;②旅行社只統計本社自主外聯團的實到人數,非本社外聯,僅由本社接受委托辦理簽證的人數不包括在內。 12、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人數:指報告期內旅行社實際接待的團隊及零散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人數,以反映旅行社的接待工作量,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的人數,既包括本社外聯並接待的團隊游客,也包括接受其它旅行社委托接待的團隊游客。 13、旅行社外聯海外旅游者人天數:指報告期內旅行社外聯的每個海外旅游者在華(大陸)實際停留的天數之和。僅委托辦理有關手續的零散海外游客不計算人天數、外聯一日游游客超過6小時的按1人天統計。 14、旅行社接待海外旅游者人天數:指報告期內旅行社接待的每個海外旅游者在華(大陸)實際停留的天數之和。僅委托辦理有關手續的零散海外游客不計算人天。 15、國內旅游組團人數(人天數):指報告期內旅行社接待組織國內團隊游客人數(人天數)。組團人數包括國內旅游者人數和國內一日游游客人數。 16、國內旅游接待人數(人天數):指報告期內旅行社接待國內團隊游客人數(人天數),接待人數(人天數)包括本社組團本社接待和外社組團本社接待的國內游客人數(人天數)。 17、旅游住宿設施(旅館業):指任何定期(或臨時)為旅游者提供住宿條件的設施,旅游住宿設施包括旅游飯店、賓館、公寓、旅店、招待所、江河及海洋游船、療養院、度假村、假營地、私人寓所、家庭住宅的出租客房及親友提供的免費住宿設施等。 18、國際旅游住宿設施:指經公安、工商、旅游等有關部門批准的可以接待海外旅游者的住宿設施。既包括已評定星級的旅游涉外飯店、涉外游船、公寓,也包括尚未評定星級標准的其它旅游住宿設施。 19、國際旅游住宿設施接待人數(人天數):指報告期內旅游者在國際旅游住宿設施住宿的人數(人天數),不論其住宿夜數多少每接待一位旅游者只統計一次;一個旅游者住宿幾夜,相應計算幾個人天數。 20、客房出租率:指報告期內客房實際出租間天數除以報告期內客房可出租間天數的百分數,其計算公式為: 客房出租率(%)=客房實際出租間天數(間天)/客房核定出租間天數(間天)×100 21、客房實際平均價格:指報告期內旅游涉外飯店(賓館)、公寓、涉外游船實際出租客房、公寓的平均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客房實際平均價格(元/間天)=客房收入(元)/客房實際出租間天數(間天) 公寓實際平均價格(元/套天)=公寓收入(元)/公寓實際出租套天數(套天) 22、國際旅行社指經營對外招徕並接待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來中國、歸國或回內地旅游業務的旅行社。 23、國內旅行社指負責經營招徕、組團、接待國內旅客的旅游業務,以及不對外招徕,負責經營接待國際旅行社或其它涉外部門組織的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來中國、歸國或回內地的旅游業務的旅行社。 24、星級飯店指已評定星級的飯店。 25、涉外飯店指經有關部門批准,允許接待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的飯店。 二、世界旅游 旅游從何時興起,這無從查考,但真正的大規模的國際旅游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二戰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一個持續穩定的發展和增長時期,國際環境的相對穩定、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交通運輸業的發達,人們收入的大幅提高,帶薪休假的產生和興起,這些使得人們的旅游需求日益高漲,旅游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從1950年開始,世界旅游業便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長,從1950年接待2530萬人次增長到1998年的6.35億人次,國際旅游收入也從21億美元增加到4394億美元,增長了208.2倍,年均增長達11.8%。1992年,世界國際國內旅游收入超過了石油、汽車工業,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大產業,1996年旅游總產值(包括國內旅游收入)已經達到3.6萬億美元,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10.7%;旅游總投資7660億美元,占世界總投資的11.9%;旅游業總稅收為6530億美元,占世界稅收總額的10.4%;旅游業就業人數達2.55億人,占世界總就業人數的1/9,旅游業的發展規模已經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1、世界旅游市場格局 1〉地理格局 按照世界旅游組織的傳統劃分方法,世界旅游業劃分為六大區:歐洲、美洲、東亞及太平洋(簡稱“東亞太”)地區、非洲、南亞以及中東。1950年-1998年旅游接待增長最快的地區是東亞太,該地區在1950年-1998年間國際旅游接待人次的年均增長率為13.45%,其他年均增長速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地區依次是南亞、中東和非洲。美洲和歐洲在這一期間的增長率則低於全球年均增長率,不過,它們仍然保持全球的主導地位。1998年,這兩個地區的國際旅游接待人次占全球國際旅游接待人次的近80%。但是,自1960年以來,這兩個地區所占的份額(尤其是歐洲)卻以每10年減少5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迄今為止,旅游開發和發展最為成功的是東亞太,它們在過去幾十年間發展迅速,其國際旅游接待人次的市場份額從1960年的1%、1970年的3%發展到1998年的13.6%。按照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在未來10年裡,該地區將超過美洲,成為世界第二大國際旅游接待地,到那時,國際旅游市場將由以前的歐美兩強壟斷變成歐洲、東亞太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在國際旅游收入方面,90年代年均增長最快的地區是南亞地區,為8.9%,其次是中東、非洲、東亞太,然後是美洲和歐洲,但是,就絕對增長量來說,歐洲仍是最大,達821億美元,其次是美洲、東亞太、非洲、中東和南亞。由此可以說明南亞等地區雖然發展快,增長幅度大,但起點低,基礎差,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在國際旅游收入中占絕對優勢並起絕對作用的仍是歐洲和美洲。 2〉經濟水平差異與市場格局 一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程度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連。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