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許昌城中村改建對正在營業的商戶如何陪賞正文

許昌城中村改建對正在營業的商戶如何陪賞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許昌城中村改建對正在營業的商戶如何陪賞
 
概況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c。7月最熱,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裡。

  鄭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轄金水、二七、管城回族、中原、惠濟、上街6區,荥陽、鞏義、新密、新鄭、登封5市,中牟一縣.據2005年的統計資料,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裡;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7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24.1萬人,鄉村人口297.1萬人。非農業人口257.6萬人。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澱,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裡走向世界。這裡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岳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著名歷史人物列子、子產、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就出生在鄭州。

  鄭州交通、通訊發達,處於我國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隴海、京廣鐵路在這裡交匯,107、310國道,京珠、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機場的新鄭國際機場與國內外30多個城市通航。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和全國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一類航空、鐵路口岸和公路二類口岸各1個,貨物可在鄭州聯檢封關直通國外。郵政電信業務量位居全國前列。已經成為一個鐵路、公路、航空、郵電通信兼具的綜合性重要交通通訊樞紐。

鄭州商貿發達,是國務院確定的3個商貿中心試點城市之一。擁有一大批高檔次、多功能的大型商貿設施和輻射全國的商品集散市場,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就有30多家;每年在鄭舉辦的各類全國性、區域性、專業性交易會、博覽會、洽談會上百次;國內外萬余家商貿機構在鄭州設有辦事處或經營場所。

  圍繞拉大城市框架,高起點、高品位地規劃建設鄭東新區。鄭東新區規劃范圍西起107國道,東至擬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北起連霍高速公路,南至機場快速路,總面積約150平方公裡,預計人口150萬,融“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等眾多先進理念於一體。同時,還將本著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並重、協調發展、共生共榮、以人為本、規劃先行的原則,改善老城區面貌,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逐步把鄭州建設成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商貿城市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鄭東新區建設“三年出形象”目標基本實現。累計完成投資232億元,引進項目170個,開工項目120個。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續建和新建道路137條(段),其中96條(段)基本具備通車條件,通車裡程達到102公裡。新區熱源站開始供暖,中心湖噴泉景觀及水幕電影投入使用。中央商務區形象基本顯現,入駐項目59個,其中52個開工建設,內、外環正在建設的47棟高層中31棟已結頂;河南藝術中心的美術館、藝術館主體已封頂,會展賓館項目已與上海綠地集團簽約。龍湖南區、商住物流區、龍子湖區、科技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2005年,初步統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650億元,增長15.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85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151億元,增長3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0億元,增長2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6.7億元,增長14.5%;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875億元,增長22%,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640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74元,增長14.1%。



歷史淵源

鄭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這裡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鄭州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孕育了中華民族及其光輝燦爛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鄭、韓5朝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族黃帝的出生地軒轅之丘,位於鄭州市境內的新鄭。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鄭州市登封),商王仲丁遷都於?(今鄭州市區),周武王封叔鮮於管(今鄭州市區),表明鄭州地區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是國家的政治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荥陽、鞏、京、新鄭等縣,荥陽一度成為“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荥陽郡、北豫州、荥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荥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為鄭州、管州州治,成為鄭州地區政治、經濟中心。隋炀帝開通大運河和通濟渠後,鄭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絕“,成為全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本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州的民族工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州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在中國工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1929年至於1931年鄭州曾一度廢縣設市。1948年月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鄭州市,1954年成為河南省省會。



自然資源

鄭州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34種,主要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巖、油石、硫鐵礦和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儲量達50億噸,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種齊全,儲量達1.08億噸,約占全省總儲量的50%;鋁土儲量1億余噸,占全省總儲量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鄭州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經濟林果等糧食作物和蘋果、梨、紅棗、柿餅、葡萄、西瓜、大蒜、金銀花和黃河鯉魚等農副土特產品。中牟、新鄭、荥陽是全國重要的糧食基地縣。 

 

鄭州工業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鄭州市工業經濟運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1992年跻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行列。

鄭州市在紡織、機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輔材料產業上具有明顯優勢。有色金屬、食品、煤炭、卷煙等為主導產業。鄭州是全國紡織工業基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冶金建材工業基地,氧化鋁產量占全國一半左右;機械工業擁有亞洲最大的磨料磨具企業?白鴿集團。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亞洲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的客車生產企業,2002年被世界客車聯盟授予最佳客車車制造商稱號。



2005年,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759.7億元,增長2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9.7億元,增長24.2%。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306戶,比2004年增加110戶。“工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成效顯著,工業投入創歷史新高,項目投資完成300.9億元,增長43.3%,中鋁河南分公司70萬噸氧化鋁等78個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鋁工業、裝備制造、汽車、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氧化鋁產量突破170萬噸,位居亞洲首位;宇通公司豪華客車、城市公交客車產銷量居全國第一,鄭州日產的高檔皮卡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速凍食品產量達到32.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宇通”、“三全”、“思念”成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鄭州農業

鄭州地處中原,為河南省會所在地。北臨黃河,南接許昌,東西與七朝古都開封市和九朝古都洛陽市相臨,具有“中、通、豐、古、商”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完成了農產品原始積累的基礎上,圍繞城郊型農業的特點,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商品農業,初步構築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新經濟體制框架,在短短的二十年內,使農業生產由傳統的自給半自給農業跨過溫飽型農業,開始向商品化農業的轉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2005年,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狠抓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7%。現代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牧業增加值28.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39.5%。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年銷售收入總額突破110億元。新建奶牛養殖小區20個,新增種植業無公害生產基地15萬畝,建成12個全省領先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全年安排財政支農資金5.7億元,增長22.1%。全面落實免征農業稅政策和農村稅費改革有關配套措施,免征農業稅9238萬元,兌付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5357萬元。農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963公裡,解決了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三個一萬”工程全面完成,建設沼氣池2.4萬個,西部缺水山區新建集雨節灌水窖1萬個,鞏固和解決1.2萬貧困人口脫貧。森林生態城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全市新增造林面積25.6萬畝。



鄭州交通

鄭州是我國公、鐵、航、信兼具的綜合性交通通信樞紐。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擁有3個鐵路特等站,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零擔貨物中轉站,鄭州車站是全國最大的客運站之一;鄭州是全國7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國道107線和310線以及境內18條公路干線,輻射周圍各省市。目前,鄭州擁有鐵路一類口岸和航空一類口岸各1個,鐵路二類口岸和公路二類口岸各1個,貨運在鄭州可聯檢封關,直達國外,開通了鄭州--香港直達集裝箱專列。



鄭州位於全國經濟地理腹地,具有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戰略作用。鄭州位居全國中原經濟區,是溝通、促進全國各經濟區交流、聯合的中樞之地。



國道107、310在鄭州交匯形成全國公路主樞紐之一

全國運量最大、線路最長的鄭州汽車站



實施公路、海洋聯合外運的鄭州公路港



鄭州素有中國鐵路“心髒”之稱,京廣、隴海兩大干線在此交匯,周圍還有京九、焦柳、月石、平阜線通過,形成三縱三橫干線框架。



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



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零擔貨運站



鄭州車站是全國三大客

[1] [2] 下一页

北京租房哪便宜?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